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耿银平 《云南教育》2007,(6X):36-37
今年高考作文因题目牵涉到“诗意话题”,比如全国卷:《人生,诗意还是失意》;北京卷:《春夜细雨》;湖南卷:《诗意的生活》;江苏卷:《怀想天空》;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江西卷:《语文,心中的一泓秋水》;山东卷:《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由此引来批评不断。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高考命题作文题形成一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形势,不得不引起我们语文教师和考生的高度重视。譬如2006年北京卷的《北京的符号》、上海卷的《我想握住你的手》、天津卷的《愿景》等;2007年江苏卷的《怀想天空》、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湖南卷的《诗意地生活》等;2008年天津卷的《人之常情》、安徽卷的《带着感动出发》、湖北卷的《举手投足之间》、重庆卷的《在自然中生活》、浙江卷的  相似文献   

3.
笔者对2007年全国所有高考语文试卷进行了横向的分析和纵向的比较,发现沉寂了几年的命题作文在2007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中又重现生机,如2007年天津卷的《有句话常挂在嘴边》、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辽宁卷的《我能》、江苏卷的《怀想天空》、福建卷的《季节》、湖南卷的《诗意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6月7日,国内约950万考生参加高考。7日上午考的是语文,作为一名与文字打交道的人,笔者自然格外关注今年的高考作文题。随着各地高考作文题的渐次公开,一丝丝沉重不免涌来。且看今年的部分高考作文题:全国卷I:人生,诗意还是失意;北京卷:春夜细雨;湖南卷:诗意的生活;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江西卷:二选一  相似文献   

5.
《考试》2008,(7)
一、辨别类型,明确重点纵观近三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无外乎两类:一类是命题作文。2007年高考命题作文悄然走俏,江苏卷《怀想天空》,湖南卷《诗意地生活》,上海卷《必须跨过这道坎》等。这类作文,审题的侧重点在于"题目本身的分析与理解"。如《怀想天空》,属于动宾结构,重点在于"怀想",即"怀念"之意,当为回忆性的;"天空"是遐思的对象,是宽泛的,作文时就要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写天空下具  相似文献   

6.
<正> 《钓竿行》,汉乐府旧题,属鼓吹饶歌曲,古辞已亡佚,《乐府诗集》卷十八列其为《鼓吹曲辞》,崔豹《古今注》云:"《钓竿》者,伯常子避仇河滨为渔者,其妻思之而作也。每至河侧,辄歌之。后司马相如作《钓竿》诗,遂传为乐曲。"曹氏诗意,余冠英先生《三曹诗选》认为是写男女情爱的,因鱼"在歇谣里常常用做男女求偶的象征隐语",并引《诗经·卫风·竹竿》  相似文献   

7.
在二十五史中有地理志者 17部 :《汉书·地理志》2卷、《后汉书·地理志》5卷、《晋书·地理志》2卷、《宋书·州郡志》4卷、《南齐书·州郡志》2卷、《魏书·地形志》3卷、《隋书·地理志》3卷、《旧唐书·地理志》4卷、《新唐书·地理志》8卷、《旧五代史·郡县志》1卷、《新五代史·职方志》1卷、《宋史·地理志》6卷、《辽史·地理志》5卷、《金史·地理志》3卷、《元史·地理志》6卷、《明史·地理志》7卷、《清史稿·地理志》2 8卷。在这 17部地理志中 ,绝大部分对各代政区记载简明清晰 ,一目了然 ,无需再做阅读补充说明。只有《隋书…  相似文献   

8.
《木笛》一课,是肖老师潜心诗意语文的又一经典。诗意语文的表现,来自课堂教学的四个维度:第一,来自文本的诗意;第二,来自教师的诗意;第三,来自学生的诗意;第四,来自教程的诗意。四个维度的协同与融合,方  相似文献   

9.
汉代训诂专著应当首推《毛诗诂训传》。据《四库全书总目·毛诗正义四十卷》云:“案《汉书·艺文志》:《毛诗二十九卷》,《毛诗故训传三十卷》。然但称毛公,不著其名。《后汉书·儒林传》始云赵人毛长传诗,是为毛诗。其字不从艸。《隋书·经籍志》载:《毛诗二十卷》,河间太守毛苌传,郑氏笺。于是诗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4.1015份试卷中的文本,多为名家之作,并无一例外地具有鲜明突出的人文特征。(一)关注人与人生。1.探寻人生真谛。天津卷刘心武的《春从心出》,追寻思考人生真谛,告诉人们应当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诗意乐观地活着。湖北卷骆文的《怀表,很老很老了》,用父亲的老怀表凸显他的俭朴敬业、勤奋惜时,感悟人生应励志进取。2.展露人的精神情感。全国卷乙孙犁的《老家》,述说对故乡难以割舍的血肉之情。全国卷丁石评梅的《痛哭和珍》,对被反动派残酷杀害的爱国学生刘和珍表达了深切的哀痛之情。重庆卷筱敏的《山峦》,讴歌俄国十…  相似文献   

11.
一八三八年十一月至一八三九年二月,肖邦和乔治·桑在地中海马略卡岛首府帕尔马度过了一个凄凉的冬天。他们想象中富于诗意的田园生活,因自然条件的影响而不能如愿以偿,帕尔马的久雨和寒冷的气候,折磨着肖邦柔弱的身体。乔治·桑在《我的生活史》第三卷第六章中写道:  相似文献   

12.
汪曾祺的短篇小说《受戒》用水洗过了一般清新质朴的语言叙写单纯无邪的青春和古趣盎然的民俗,文章自始至终弥漫着诗意。《受戒》的诗意体现在四个方面:吸收民间语言,形成诗化的小说语言;情绪结构上的诗化、散文化;全文流动着的氛围具有诗的意蕴;所表现的人情人性同样具有诗意。  相似文献   

13.
诗意解读型作文题,是指文题所提供的材料是诗歌,要求学生在全面准确解读诗歌的基础上,自定立意,写一篇文章。1995年全国卷选用的是寓言诗《鸟的评说》,2001年全国卷选用的是诗人艾青的《盼望》,2006年山东卷选用的是诗人雷抒雁的《星星》,2007年北京卷是对唐代诗人刘长卿《别严士元》中"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不同解读。这种题型能够全面考察学生的认知品质、驭题能力、情感取向,因而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4.
综观近几年全国及各地高考主观性阅读题,会惊奇地发现众多现当代名家散文已被搬上了高考的舞台。从2000年京皖春季高考的闻一多先生的散文《兽·人·鬼》,2002年的林菲的散文《话说知音》,2003年的柯灵散文《乡土情结》,到2004年、2005年可说是遍地开花了,2004年如:福建卷朱湘的《书》,天津卷刘心武的《春从心出》,青海卷石评梅的《痛哭和珍》,湖南卷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闲话》,桂琼藏陕蒙全国卷陆文夫的《快乐的死亡》,吉云黑川全国卷孙犁的《老家》,晋冀豫安徽全国卷茅盾的《大地山河》。2005年如:全国卷冰心的《一日的春光》,福建卷冯骥…  相似文献   

15.
《升庵诗话》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杨慎评论诗词、记载诗人故实的一部专书,自明代以来,版本较多。目前见到的有三种:一是明刻本《升庵诗话》,是个残本,仅存三、四两卷;一是《函海》本《升庵诗话》,十二卷;一是《历代诗话续编》本《升庵诗话》,十四卷。此外,收入总集或别集的有:《丹铅总录·诗话》四卷,《升庵文集·诗类》八  相似文献   

16.
提起家风,人们一般都会提起《颜氏家训》.这部由南北朝著名学者颜之推所撰的著作,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被称之为家庭教育教科书.全书分7卷,由20篇组成:卷一,有《序致》《教子》《兄弟》《后娶》《治家》;卷二,有《风操》《慕贤》;卷三,有《勉学》;卷四,有《文章》《名实》《涉务》;卷五,有《省事》《止足》《戒兵》《养生》《归心》;卷六,有《书证》;卷七,有《音辞》《杂艺》《终制》.古人评价说“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北齐黄门颜子推《家训》二十篇,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当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以训世人”.  相似文献   

17.
今年江苏卷高考试题的诗歌鉴赏为唐代诗人柳中庸的《征人怨》。这是一首边塞诗,全诗如下:“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这首诗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东西辗转不能还乡的怨情。诗的首句写守边时间延续,地点转换;  相似文献   

18.
这套读本共分七卷,可以分为三大板块。初级读本一至三卷《成长的岁月———我的学生时代读本》、《心灵的日出———青春心智生活读本》与《世界的影像———文学理想启蒙读本》,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生命读本”,是和学生一起讨论他们从童年到少年、青年的生命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精神命题,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和自己赖以生存的世界。高级读本《古典的中国———日常生活人性读本》、《白话的中国———二十世纪中国人文读本》、《人类的声音———世界文化随笔读本》,则可以视为“文化读本”。最后一卷《人间的诗意———人生抒情诗读本》,…  相似文献   

19.
正万物,皆以精神而立。语文,不可没有精神。语文之精神,需立足于民族文化之土壤,行走于古风词韵之中。夜深灯倦,何处箫声吹梦远?生活不止于脚下方寸,还有远方,还有梦想,还有与现实同行的诗意。我就是一个执著的"诗意"追求者:个人专著《诗意语文博客春秋》,记录了我如水般诗意而美好的教育生活;《漫读古诗》饱含着我对母语文化、语文课程以及孩子们的深情爱意;《接手新班》则是我对十六年班主任工作的深情回顾。  相似文献   

20.
唐汝询选编《唐诗解》,以《唐诗品汇》为渊薮,接受了高棅对大历诗歌的定位与评价,而通过选诗与评解相结合的方式,落实了高棅的基本诗学见解.唐汝询对大历诗歌的评解自有特色:描摹情状,感同身受;生发而补足诗意,得其全解;关注创作背景,点明题旨;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讲授诗之结构次第,从整体上彰显了大历诗歌的成就.清人乔亿编选评点《大历诗略》六卷,建构完整的大历诗人体系和大历诗观,而唐汝询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