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靖 《青海教育》2004,(1):41-41
常见的导入新课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悬念导入法:运用悬念会激起人的好奇心,启发人去思考.在学习中适当设置悬念,能激发起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年关>一课的导入:每当过年的时候,同学们都会沉浸在一派欢乐、愉快、祥和的气氛中,那么在旧社会劳动人民过年时是否也这样令人高兴、愉快呢?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同志给我们讲了她小时候过年的情景,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年关>.  相似文献   

2.
3.
一、导入新课设疑,引人入胜,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探求新知 教师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最重要的就是要挖掘数学的魅力,设计出让学生置身其中的教学程序,使学生喜爱,令学生惊奇。“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课时设疑,可以使学生的思维立即转移到课上的兴奋;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展示规律活动的最佳时机。例如:讲“带分数乘法简算”这节课,可以这样引入,先出一道题;1很多学生很快说出了结果,而且能说出自己的算理。老师马上又出了几道: “你还能马上口算出来吗?”这可难住了学生,有的学生忙…  相似文献   

4.
江莉 《教育艺术》2003,(7):21-22
华裔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朱棣文讲过: “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即学会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具有显著的特征,具体表现为独立的知识结构,积极的求异性,创造性的观察和想象力。这些特征,能激发学生潜在的求异思维,培养他们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相似文献   

5.
李红 《广东教育》2009,(9):36-36
富有魅力的导入,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师生情感的共鸣。小学语文教学中,鉴于学生的年龄与心理需求,新课的导入要讲究"新、奇、趣",瞬间抓住学生的听觉、视觉与嗅觉,取得最佳的导入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提问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不论是预习阶段、讲读阶段,还是复习、练习阶段都要用到.实践证明,提问对思维和语言训练是十分有效的.如何向学生提出一个或几个必须"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讲究"提问"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相似文献   

7.
要科学地设计课堂提问 ,使提问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让精当的提问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只有这样 ,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促进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一、要选准问题的提出点小学课文文质兼美 ,可以发问的地方很多。但教学中没必要处处发问 ,问题提出点必须要优化。怎样优化呢 ?第一 ,问题应选在点子上 ,问在关键处。这个点子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特点 ,这个关键就是教学的目的、目标。如教学《詹天佑》一文可围绕文章的中心句设计一系列问题。首先找出中心句“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并提问 :“杰…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思善学,敢思善疑,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并为学生终身所用!  相似文献   

9.
元朝乔梦符对如何写好一篇文章曾有过这样精辟、形象的说法:“凤头、猪肚、豹尾”。指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凰冠那样美丽漂亮吸引人。新课导人作为一节课的开端部分或首要环节。就应该做到“风头”一样引人人胜。那么小学数学课上应如何设计导人呢?我以为要做到精、奇、趣、快这“4字诀”。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如何把儿童这种强烈的自主探究的精神需要 ,有效地注入到耗时低效的阅读学习中 ,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呢 ?为此 ,我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两疑一思”的课堂阅读导学模式的尝试性研究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两疑一思”课堂阅读导学模式的内涵与特征“两疑一思”是学生质疑、释疑并反思其学习行为。这种导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自能读书为最终目标。主要是力图从尊重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相似文献   

11.
覃章俊 《河北教育》2004,(11):17-18
“导”,叶圣陶先生认为是“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授之谓也”。语文教学的生命活力就在于“导”。根据“导”的生成性、随意性的特点,重在相机施“导”。  相似文献   

12.
师范生历史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因此,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的途径主要有导课激趣、提问激趣、讨论激趣、时政激趣、情境激趣和讲演激趣等。  相似文献   

13.
14.
猜谜语是一种妙趣横生的化娱乐活动,如果在语课堂教学中有机引入谜语,就会收到特殊的效果。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曾有成功教例,有一次他在外地借班上课,学生面对几百位陌生的听课教师,显得十分拘谨,为了缓解紧张气氛,钱老师就以自己的名字为谜底,即兴制作一谜让学生猜:有人发了财,夜夜想成才(打一人名)。经过启发诱导,学生猜出了谜底“钱梦龙”,课堂气氛一下子就轻松活泼起来。  相似文献   

15.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下文简称为《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里,《课标》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阐述得清清楚楚,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服务于学习主体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然而,传统教学活动却将这种关系颠倒了,出现了严重的教与学错位的现象:教师都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控制者,是不可侵犯甚至不可怀疑的权威,而学生都成了学习的奴隶,完全处于被服从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丁玉华 《湖南教育》2005,(18):37-37
一出戏应有好的开始,同样,一堂课的引入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导入新课时做到“快”“奇”准”能激发学生的认知欲,扣住学生的求知心弦,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快”——点到即止,精练自然。无论是哪一门学科的教学都提倡向课内40分钟要质量、要效益。因此,新课的导入,一般以1 ̄2分钟为宜,要把重点放在释疑、解疑上。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采用谜语导入法。教学伊始,先出示谜语:“一件东西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学生马上被这个谜语吸引住…  相似文献   

17.
物理教学中引入新课方法有多种,有时不同的引入方法对教学效果影响关系不大,有时却迥然不同,所以对不同的课程恰当的使用合理引入方法,诸如实验引入、复习引入、问题引入等等,则是我们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19.
樊铮 《四川教育》2004,(1):46-46
听一位老师教学《剪枝的学问》。学生分小节朗读课文,找出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并就这4个词语提问。学生的小手纷纷举起来:“我”为什么会满怀好奇?“我”为什么一脸疑惑?“我”对什么将信将疑?将信将疑是什么意思?……上述案例中,虽然学生提的问题不能说没有一点价值,但内容几乎是雷同的,归纳一下,不过就是对“我”为什么会有这些心理变化提出了疑问。这样看似自主的学习方式,实则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没有得到有效地训练和拓展。由此,我想到了另一堂语文课《最优秀的人是谁》(自选课文)。上课伊…  相似文献   

20.
研究性学习是目前比较受青睐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整个课程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