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莽的改制     
王莽的改制,並不是由於他的一陣心血來潮,就想恢復周公的「聖制」而是當時行將垂危的地主階級確是需要一劑救命湯,雖然這劑藥並不見得有效。同時,王莽的改制,也不是他個人創造的發明;因為早在西汉元帝時(公元前四八——三二年),贡禹就會建議「罷採珠玉金銀鑄錢之官,无復以為弊……使百姓壹歸於農」;哀帝時(前六——一年),師丹針對着土地兼併所造成的嚴重危機,曾建議限田,他說:「所以有改者,將以救急也。」不過,由於地主階級的土地兼併而促成的敵對階級矛盾的尖銳化,决不是用「改制」的辦法所能緩和的,所以,王莽的改制,註定了是必然要失敗的。  相似文献   

2.
论王莽改制     
本对王莽改制的内容、实施方法及失败的原因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4.
近年来,王莽问题研究正进一步深入,但对王莽改制的原因缺乏全面深刻地研究,至于王莽个人的素质与改革的关系则更少有人研究。本文拟就此问题做一探讨。我们认为王莽改制有间接原因和直接原因。其间接原因,是汉元帝统治以前西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在弊端和各种社会矛盾造成的。西汉政权建立后,统治者调整了封建的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到汉武帝时,出现“都鄙凛庆答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祭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不可食”①的景象。在此基础上,公元前一世纪,主…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报刊和再版的历史著作,对王莽和王莽改制又有了新的评价。有给予赞扬和肯定的,认为王莽是中国史上最有胆识的一位政治家;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限田主张付诸实施的改革家,他的禁奴买卖也是光武释奴政策的先声。有的则予以批判和否定,认为王莽是伪君子、皇帝迷;他的改制是欺骗,是害民,是违反社会发展法则的,是倒退,是个人的野心和权力欲同儒家经典中政治设计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古今史家对于王莽改制中的“王田”评价不一,其中以否定者为多。我们却不敢苟同,认为王田制是均田的最初尝试。试作以下分析。 (一)王田的渊源王莽在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下令实行王田和计口授田:“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买卖。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汉书·王莽传》。以下凡引《汉书·王莽传》,均不再注)可见,王莽的“王田”是以“均产”为核心的。我国古代均产思想,渊远流长,无不影响后人。孔子和孟子都提出过均产思想。孔子指出,“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孟子继承并发展了这种均平思  相似文献   

7.
于媛 《华章》2013,(32)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并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及外交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改革。王莽改制表面上看是一场复古运动,实际上是一种托古改制,他对西汉末年土地兼并和农民奴婢化这两大社会背景有清楚而深刻的认识,于是领导了这场自上而下的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王莽改制的阶段划分、利弊及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王莽的性格与其改制的失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莽改制的失败是主客观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王莽的个人因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统治者的心理性格对其统治政策的制定往往起着决定作用,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历史进程;本文试从王莽复杂的心理性格入手,分析其在改制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王莽改制的历史背景和失败原因李光霁王莽改制是两汉之际发生的一件大事。古往今来,对它的评论甚多,有褒有贬,分歧很大。本文想就这一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和改制失败的原日做些分析和评论,求教于同道。王莽改制的历史背景王莽改制的历史背景要从分析王莽改制前西汉社...  相似文献   

11.
王莽改制中的"私属"问题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奴婢"私属"制是王莽改制的一项重要措施.关于私属制的内容及其意义,史学界至今仍众言纷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王葬实行的奴婢"私属"制是西汉中后期社会矛盾的直接产物,是董仲舒、师丹等人去奴、限奴政策的继承和发展.西汉中叶,随着土地兼并的迅猛发展,农民破产的加剧,私奴婢问题日益成为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朝野瞩目,喧腾一时.官僚贵族"身宠而载高位,家温而食厚禄,因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天下……  相似文献   

12.
《嘉应学院学报》2016,(6):35-39
王莽改制是发生在两汉之际的一次失败的改革,改制失败的原因非常复杂,但王莽个性对其改制失败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王莽个性既有遗传其先人的因素,也与其不同的人生阶段经历有关。王莽的个性具有两面性特征,良好的个性如勤奋刻苦、孝顺仁爱、严于律己、积极进取和善于谋划等一度助其走向事业巅峰;而不良的个性如优柔寡断、长于算计、心狠手辣、沽名钓誉、敏感多疑、缺乏理性等则使其改制难逃失败。  相似文献   

13.
金元更替时期,受丙申分封、壬子分封等蒙古分封制度和忽必烈行使汉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邢州及其附近的洺、磁、威等州行政变迁极为复杂,再加上由州升路,出现顺德路和广平路的建制,造成分分合合局面的几度出现。置身于蒙元王朝对中原地区实施统治过程的历史时段,邢州至顺德路的历史嬗递是华夷政治文化变迁的微观表现。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A0):24-25
<正>西周建立了中国最大的封建制国家,这种封建制最大的一个支柱就是"宗法体系"。正是在这种制度下,第一次出现了"士"的概念。春秋战国时期,"士"积极寻求自身的变化,从传统的贵族化教学中走出,根据现实情况的需求,开始了新的学习。他们普遍把侧重点放在政治权术与军事技术的学习上,以适应当时的需求。因此,"士"内部开始出现分化,产生了所谓的"诸子百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儒家、道家、法家、墨  相似文献   

15.
试析王莽     
该文从四个方面对王莽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论王莽     
“假若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这是评王莽的一首诗的最后两句。意思是说如果王莽在未“篡位”前死了,他的奸作虚伪面目是不会暴露的。这虽对王莽是否定的,但还肯定其有“真”的一面,即他在辅政时是享有贤名的。班固《汉书.王莽传》、司马光《资治通鉴》则认为王莽是乱臣贼子,连他做的好事,也说是出于奸诈用心。尽管王莽的新王朝与秦王朝统治的时间一样长——都是十五年,班固写的《汉书》将《王莽传》附在  相似文献   

17.
王莽辩     
在中国史册上,有作为、影响的皇帝不在少数,特别是各朝的开国皇帝大都占有光耀的一页。然而,同样作为一代王朝的开国君主王莽,在历册上却被说成是欺世盗名、阴险狡诈、善于权术的奸佞之辈,并终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倘若作为文学形象,这样塑造故无不可,但作为历史人物记载,就未免有悖于历史真实而过于脸  相似文献   

18.
19.
清末民初,三陇书院也被纳人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潮流当中,其改制史是这一地区教育史上重要的一个环节.笔者通过较翔实的地方文献资料,梳理出三陇书院改制时的概况及其相关历史以供有志于这方面的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桓谭与王莽     
引言桓谭(公元前23——公元56年),字君山,东汉沛国相县(今安徽淮北市)人,两汉之际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博学多识的学问家、洞察时务的政论家和技艺湛深的宫廷音乐家,著有《新论》一书,惜已佚,今尚有辑本。他生活于风云变幻的动乱年代,荣辱并尝,道路曲折。其生平事迹,虽具见《后汉书》本传,但核对其在《新论》中的自述与《汉书》所载,范《书》本传显有曲讳失实之处。本传说:“王莽居摄、篡弑之际,天下之士莫不竞褒称德美,作符命以求容媚。谭独自守,默然无言。”《汉书·王莽传》及《翟义传》却明白记载他当王莽居摄之时,曾奉命颁行王莽所作《大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