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然季节的脚步已经走到了春天,可是寒流还在大地久久停留.望着窗外不愿离去的冬景,记忆中的春天悄悄温暖着我的心.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来到那个春雨芳菲的春天夜晚,天空中飘过大片大片的云朵,春风拂过,雨就淅淅沥沥地落了下来,密密地斜织着,像牛毛,如花针,滋润着大地.小草在雨中挺直了身躯,花朵在雨中笑开了怀,杨柳在雨中舒展着枝叶,庄稼在雨中汲取着甘露……啊!多么生机勃勃的雨中景象呵.行走在春天的诗行里,我赞美着春雨的润物无声.  相似文献   

2.
小作者写的是春天里的春雨。春雨在春天这一季节里虽然是很普通的现象,但在他的眼中,春雨变成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它到处玩游戏,找乐子。我们从中也可以感受到孩观后感春风姐姐给大地送来了春天的好消息,花儿们高兴得露出了美丽的笑脸,小鸟们高兴得唧唧喳喳叫个不停。小雨点可羡慕了,吵着也要去找乐子。春风姐姐只好带上小雨点,在云姐姐的帮助下,来到了大地上。小雨点跑呀跑,来到了池塘里,用力地跳下去,池塘里溅起了小水花。把正在游泳的小鱼吓了一大跳。小雨点乐得哈哈笑,马上跳到荷叶上翻起了跟头,吓得小鱼赶…  相似文献   

3.
春天的画卷春天的赞歌———读《春》刘彬荣这是一篇写景状物、以景传情的著名散文。作者抓住春天的特征,用拟人、比喻等多种手法,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以及春天里人们的活动和心情,描绘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春日景象,表现出一种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全文不足千字...  相似文献   

4.
美丽的春天     
春雨春天里有春雨。当粉丝样的春雨淅淅沥沥洒落大地的时候,竹林里便传出了春笋的拔节声。河岸边,柳枝抽出了鲜嫩的新芽;操场上,蚯蚓从深暗的土里探出头,扭摆起冻了一冬的腰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春雨的洒脱;“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是春雨的清幽。春雨啊,这位芬芳的少女,羞涩而又清新。她那沾衣不湿、拂面不寒的“情态”,让人觉得她不像雨,而如烟似雾,如少女纯洁的心。春风春天里还有春风。那忽隐忽现的风,真是千变万化。它爱“飞”,“飞”到高空,去追逐风筝,甚至使风筝来个凌空滑翔,以至观者仰头叫绝;它爱“荡”,“…  相似文献   

5.
【教学案情】 朱自清先生的《春》是苏教版第七册中的一篇写景散文。文中摄取了春天的几个镜头: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春天里活动的人。作者在描写过程中,语句优美,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热情赞美了春天,讴歌了春天。我在自班执教了朱自清的《春》这一课。我执教这一课的主要意图是让初一的学生懂得写景过程中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及其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旨,  相似文献   

6.
小作者来稿的原来题目叫《开门·关门》,编辑改成了《春天里的小插曲》。我觉得“开门·关门”虽然带有几分寓意,但过于晦涩,而“春天里的小插曲”不仅更贴切,而且还使文章增添了浓浓的诗意。故事发生在春天里——爸爸妈妈在春天里相遇相爱,小作者在春天里出生,又为小家庭带来了无穷的春色。而在小作者看来,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仿佛是春天的化身“,温和而轻柔”。真是“春风如醇酒”,令人陶醉。但是,春天里偶然也会有风暴。都是手机惹的祸:妈妈在爸爸的手机里看到了几则“暧昧”的短信息,尽管忙于社交活动的爸爸作了“低声下气”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正>春天是一幅水彩画,那是春风吹拂、春雨滋润的杰作,那是稚气未脱的我们装扮的结果。春雨是温柔的,她润物细无声,静悄悄地滋润着田野,滋润着大地。小草偷偷地从泥土里钻了出来了,嫩嫩的、绿绿的。人们赤脚在草地上行走,软绵绵的,舒服极了。  相似文献   

8.
春节快到了,妈妈带苗苗到乡下爷爷奶奶家过年。爷爷家院子里有一株小桔树,苗苗听说这桔树长大后会结出金黄金黄的大桔子,可喜欢了,天天盼着它快快快长,老是问:桔树为什么还不长大。妈妈说:“春雨还没来呢,下了春雨它才长。”苗苗用洒水壶给小桔树浇水,一边嚷着:“春雨来啦,春雨来啦!”过了几天,苗苗见小桔树还是老样子。妈妈说:“春风还没吹呢,春风吹了它才长大。”苗苗找了一把扇子给小桔树扇风,一边嚷着:“春风吹啦,春风吹啦!”过了几天,小桔树仍不见高起来。妈妈说:“小桔树会不会害病了?”苗苗把剩下的几颗蛔虫药埋在小树旁,一边嚷着:“吃药片啦,吃药片啦!”过了几天,唉!怎么还不长大  相似文献   

9.
春天是一本书。每年,春风都急着打开这本书。“春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春风不理会古人的抱怨,仍旧年复一年地抢着翻开春天这本书。春雨也来凑热闹,“沙沙沙,沙沙沙”,把书翻得又快又急。看见了!看见了!春天原来是一本美术书。你看那绿绿的田野、蓝蓝的天空、红红的太阳,五彩斑斓的色彩从大地的边沿一直烘染到蓝天的尽头。  相似文献   

10.
多年前,听过一位老师讲朱自清的《春》,印象很深刻,这位老师首先是引导学生按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为内容将文章分成五幅图景后,不厌其烦地逐一分析写了那些花,这些花有哪些特征,春风又有哪些特征,春雨有哪些特征……最后让学生分析这些春花春风春雨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并在文中找出能表现这种情感的句子来。整节课把一篇充满春天生机和活力的散文肢解得七零八落,老师讲得索然无味,学生听得毫无美感,恹恹欲睡。教学  相似文献   

11.
春天的口哨     
1月14日多云今天我读了七彩阅读中的《春天吹着口哨》,这篇短文把春天比喻成一个小男孩,一路奔驰,一边吹着清脆悦耳的口哨,它的口哨中有哪些声音呢?我开始回味起来,它的哨音里包含了春雨的"沙沙",春雷的"轰轰",柳叶随着春风摆动的声音,田里的禾苗和竹林里的竹笋的拔节声,蚯蚓松动土壤的声音,蜜蜂的"嗡嗡"声,小田鼠的"吱吱"声,百灵鸟美妙的歌声,春游人们  相似文献   

12.
风妈妈回来了,她带来了四个调皮的女儿,春风、台风、秋风和北风。 有一天,风妈妈看见小河里的青蛙在游泳,就知道春天来了,她对春风姑娘说:“孩子,春天来了,你该值班了,记着,要为人类造福。”春风姑娘点点头,说:“妈,你放心吧!我一定能做到。”说完,春风姑娘就去工作了。 她轻轻地吹着,吹来了春雨弟弟,让他给大地洒甘露。雨点落在果园里,点红了桃花,洒在树梢,染绿柳芽,落在田野,滋润了庄稼,农民伯伯乐得合不上嘴。 台风姑娘看见春风姑娘尽情地吹着,她偷偷地跑到大海里,刚开始她很老实,到后来就在大海里  相似文献   

13.
春天的旋律     
春天到了, 到处鸟语花香。 听— 森林里的旋律。 “卿卿”‘ 这不是小鸟的叫声吗? 啊— 小鸟来给我们报春了! “嗡嗡”热 这不是lJ蕊蜜蜂豹叫声吗? 它是来采花蜜的吧! “沙沙” 这不是春雨的声音吗? 啊— 它是来帮幼苗解渴的吧! “呼呼” 这不是春风的声音吗? 啊— 它是来帮春天增添生机的! 珍价粉一 “呱呱” 这不是小青蛙的叫声吗? 啊— 它已被迷人的春景唤醒了! 通i排斌 “卿卿”“嗡嗡”“沙沙”“呼呼”“ 呱呱”一 户少,飞 你们听, 这便是春的旋律, 啊— 一首奇妙的春之声圆舞曲春天的旋律@骑士boy$成都市人北中学~~…  相似文献   

14.
两棵小松树     
春天,太阳暖暖地照着,高高山上的石头缝里,钻出两棵细嫩的小树苗,一棵是小松树苗,还有一棵也是小松树苗。春雨细细洒,春风轻轻吹,这两棵小松树苗一天天长大了,长高了。瞧,他们个儿一样高,叶儿一样绿,多像一对双胞眙。一天,一棵小松树对另一棵小松树说:“哎,你说,是谁把我们俩种在这儿的呀?”另一棵小松树说:“是呀,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呀?”“一定是人把我们种在这儿的。”“不,你看这高山上没有路,人  相似文献   

15.
付芳 《辽宁教育》2008,(7):79-80
【教材分析】 《柳枝醒了》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小诗。全诗用富于童趣的语言,表达了春天到来,柳树发芽,一切都充满生机的美丽景象。这首诗的语言非常优美。写作的层次也十分清晰,使用拟人化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告诉小朋友柳树在春天发芽变绿的过程。第一小节,写春雷叫醒了柳树。第二小节。写春雨把柳枝“洗软”了。第三小节,写春风把柳枝“洗绿”了。  相似文献   

16.
春雨     
杜甫有诗赞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确,春天的雨充满了诗情画意。当严寒离去的时候,春雨便悄悄地飘洒而来,它轻如薄雾,柔如丝,伴着春风,撩动我们的头发,轻吻着我们的脸颊,也许这就是“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吧!它静静地、悠悠地洒落在大地上。渐渐  相似文献   

17.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肃宗(李亨)上元二年(761年)的春天,居住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诗的首联,是对夜间春雨适时而来的高度赞美:“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春雨,对农作物生长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如果春天不下雨,庄稼就无法播种,不能生长,也就谈不上收成了。所以历来就有“春雨贵似油”的说法。诗人称这场适时的春雨为“好雨”,并对它有“喜悦”的感情,正是着眼于农事,——这充分反映出诗人关心农业生产与人民生活的进步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8.
不少教师上《春》这一课时,都喜欢用《春天在哪里》这首广为传唱的歌曲来营造氛围,导入讲解,把学生从歌曲中的“山林”、“红花”、“绿草”以及“会唱歌的小黄鹂”,引入课文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勤五幅富有特征的春景画面中,让学生找出自己喜爱的描写春景的句、段,然后互相交流,反复朗读,充分领略春天的美,并力求使学生领悟本文情景交融的特点。但是,教师往往忽视了歌曲中重要的一句:“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忽视了美丽的春天跟小朋友的感受融为一体这个重要特点,因此,在备课、讲课时仅仅以景色为基点,却恰恰忽略了无处不与春…  相似文献   

19.
仿佛很遥远了.那是1940年8月14日,年青的战士郭小川,站在黄河岸边,浴沐着和煦的春风,面对着滔滔的黄河,思潮翻滚,他忽然想起了家乡——热河.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一首激情澎湃的《热河曲》谱成了.在这首诗里,小川深情脉脉地回顾了家乡的“瑰丽的春天”,满怀愤怒地控诉了日寇扼杀春天的罪行,热情洋溢地抒发了壮志豪情:“我将永远笑着,走向战斗的原野”,用战斗去迎接“绚烂的春天.”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节一年级的识字课,教材采用“词串”形式,围绕“春天”,将“春天、春风、春雨;柳树、小草、嫩芽;布谷、燕子、蜜蜂;梨花、杏花、桃花”12个词语分为四组,排成四行,隔行押韵。每组词表示同类名物,从不同的方面揭示春天的特征。教材旨在通过这12个词语的认读,让学生能够识记“春、雨、芽、布、谷……”9个生字。识字、写字是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