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职称与心境     
那段日子,生活是一片狼藉. 倒霉从教师例会开始降临.会上领导把"教师教学成绩表"发了下来.没有排名,据说上级也不允许排名.但白纸黑字,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我排倒数第二!心高气傲的我顿时感到无地自容.  相似文献   

2.
我喜欢看课外书,有时竟然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从某个地方拿出一本书来,轻轻地拿出一盏台灯,小心翼翼地打开灯,开始努力"奋斗"了!为了看一本书,我  相似文献   

3.
晚上七点的钟声响了起来,我们家三个电视迷又开始争先恐后地抢着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了. 我躺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看起了<樱桃小丸子>这部动画片.谁知,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妈妈来了,她一把夺过遥控器,调到了电视剧频道,对我说:"旖旎,这部电视剧可精彩啦,让妈妈看一会儿."我说:"那怎么行?<樱桃小丸子>也是我最爱看的动画片呀!"于是,我们便开始了唇枪舌剑.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个刚升入初二的女孩,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脸上就开始长雀斑.我开始觉得没什么,因为世界上是不会有十全十美的人的.但后来学校越来越多的人用"远看一枝花,近看……"来形容我,我开始讨厌自己,不敢跟人面对面说话.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各位来宾、各位观众、各位同学,大家好!"拿氏兄妹""欢聚一堂"特别节目现在开始!(鼓掌)下面有请Mr.Bring。Mr.Bring:大家好!我是Bring,中文名字是"带来"、"拿来",我的用法是把人或物从别处带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即从远处拿到近处)。请看我的表演:  相似文献   

6.
新接了三年级一个班,在检查暑假作业的时候,一个很可爱的男生举起六根手指骄傲地告诉我:"这是我在假期里写的六篇作文!"看他一脸郑重.我便认真进行翻阅.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一篇作文竟然只有一两句话,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地步!唯一一篇话比较多的,就是记流水账似的从早上起床一直写到晚上休息.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学生在经历了低年级的说话、写话练习后,开始了由"口头表达"为主向"书面表达"为主的过渡.这是一个转折点,又是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7.
去年,《现代快报》曾登载了一封女儿给母亲的挑战书,内容是这样的:"我感激你生育了我,但我不是你的奴隶,我是一个自由的人.从今天开始,如果你还想要我这个女儿,必须做到如下十条:1.不许动我的书包抽屉;2.不许看我的聊天记录和日记;3.不许拦截我的电话…………"  相似文献   

8.
尝试——我的课堂改革("革"的是教师一言堂,满堂灌)是从2011年逐渐开始的.初为人师,想象着尽快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不断地看教育类书籍,看名师课堂实录,课堂改革、"杜郎口旋风"影响着我的理念,我尝试着改变课堂——把学生分组、利用导学案引导课堂,让学生从"听讲者"的身份中解脱出来,让他们"讲给我听",尝试了半个学期,但终因改得不够彻底,底气不足、对学生的表现充满了怀疑而没有完全改变我的课堂面貌.  相似文献   

9.
从9月10号开始,大学里求职招聘的气氛渐浓.我最开始做简历把我能写的全写上去了,密密麻麻用A4纸写了两页.记得第一次参加招聘会的时候,一家建筑企业的招聘人员看了我的简历后,笑着对我说:"小伙子,你的简历很详细,我感觉这有点像个人自传".我顿时愣在了那里.回去后痛下杀手,简历硬是从两页变成了一页.同时经过别人指点和自己的领悟,现在总算是有点特色了.  相似文献   

10.
"教师大胆地把课堂交给学生.收放自如地加以驾驭.学生收获知识"——如果"自主高效课堂"达到这样的程度.我想课堂改革才是成功的。而我们处于课改的摸索阶段,有一个学生、教师不断熟悉、磨合、逐渐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注定是曲折而充满艰辛的。——题记尝试——我的课堂改革("革"的是教师一言堂,满堂灌)是从2011年逐渐开始的。初为人师,想象着尽快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不断地看教育类书籍,看名师课堂实录,课堂改革、"杜郎口旋风"影响着我的理念.我尝试着改变课堂——把学生分组、利用导学案引导课堂.让学生从"听讲者"的身份  相似文献   

11.
从语言上看幽默的产生、演变与发展最清楚了.婴儿出生是不会说话的.他学习语言开始第一课是"妈妈".这可说是世界语,中国和许多外国都一样,是母亲教的.第二课是"奶奶",或别的两个"音",是吃奶的意思,然后是"嘘嘘"之类表明撒尿的意思.以后课程多了,会说:"我饿了"、"我要撒尿"、"要拉屎"、"我还要"……都直言无隐,想什么就说什么.  相似文献   

12.
周慧清 《辅导员》2013,(2):21-21
<正>"教师大胆地把课堂交给学生.收放自如地加以驾驭.学生收获知识"——如果"自主高效课堂"达到这样的程度.我想课堂改革才是成功的。而我们处于课改的摸索阶段,有一个学生、教师不断熟悉、磨合、逐渐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注定是曲折而充满艰辛的。——题记尝试——我的课堂改革("革"的是教师一言堂,满堂灌)是从2011年逐渐开始的。初为人师,想象着尽快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不断地看教育类书籍,看名师课堂实录,课堂改革、"杜郎口旋风"影响着我的理念.我尝试着改变课堂——把学生分组、利用导学案引导课堂.让学生从"听讲者"的身份  相似文献   

13.
秦晖老师是我最喜欢的学者.我很早以前就读过他的一本书《问题与主义》.这本书像一把锤子,敲碎了我头脑中的很多"常识"与"定势".从这本书开始,我又陆陆续续看了秦晖老师的其他作品,包括他当时在报纸上发表的一些长文,我头脑中原本的知识结构受到巨大冲击.读罢这些东西,秦晖老师在我心目中的印象是个颇有几分英雄气的人.或者说,他就...  相似文献   

14.
"丁零零……"伴随着一阵清脆的上课铃声,一堂语文课开始了。徐老师走上讲台,教室里响起她优美动听的"女高音"。忽然,我隐约听到一阵"呼噜噜"的响声,好似从天边传来的闷雷声。我抬头朝窗外看了看,只见天空晴朗,一丝云也没有。奇怪?天气这么好,哪里来的打雷声?我侧耳  相似文献   

15.
<正>【问题展示】北师大版六年级一份期末试卷中的一道题: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从左面看是,你认为要搭成这样立体图形,至少需要立方体个数是()。A.3 B.4 C.5 D.6我的讲解:从左面看4个小正方体,再从正面看应该再加1个小正方体,所以最少应该5个。有八、九个学生迫不及待举手:"选B。我讲不出来,但我用学具搭出来是4个。"学生所搭图形拍照如下: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  相似文献   

16.
母亲的雨季     
记得是二十岁那年的雨季,我从外省的朋友家回来.疲倦地倒在铺盖卷上,看那张一路上已不知看了多少遍的报纸.那上面有一则"文学短训班"的招生启事.这则"启事"吸引了我,我想参加试试,不知母亲会不会答应?  相似文献   

17.
说到观察人的肢体语言,大多数的扑克玩家都会从脸部开始,由上往下看.而我的方法恰恰相反:我是从脚开始,由下往上看.这是因为随着我们的视线从脚底往上移,所观察到的人们反应的真实程度却在下降.所以,我们的双脚是身体最诚实的部分,而我们的脸则最容易让人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说:最羡慕教师有两个假期.是啊,如果我能利用好我的假期,那么我的业余生活将会很精彩.我今年的假期将是一次文化之旅哦. 从哪儿开始呢?梅州吧.那里有我敬仰的人物——"亚洲球王"李惠堂. 1976年,在联邦德国一家权威足球杂志组织的评选活动中,李惠堂同贝利齐名,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之一.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还流行着"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的口头禅.李惠堂的一生共打进1 860个球.据说他不仅球艺精湛,球德更令人佩服.有一次他到马来西亚参加比赛,对方一个球员故意把他的左胫骨踢成骨折,按照裁判法要判对方坐牢,可是他却为这位队员求情,让他免于牢狱之苦.更令人敬佩的是,在抗战期间,他为了不被日本人利用,从香港返回家乡,为抗战集资.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节理当从记忆的软盘上"删除"的语文课,有学生的"随笔"(片段)为证: 刘老师走进教室没过几分钟,她便提出了一个问题.我刚要胸有成竹地举手,眼前的景象却使我大为讶异:前面几排简直是一片"荒芜的草原",林立的小手早已不复存在.寂静的空气环绕着整个教室.我开始犹豫不决,又看了一眼刘老师无奈而又强颜欢笑的表情,还是举起了"纤纤玉手".但刘老师早已唱起了"独角戏",把我想说的全都说完了,我无话可说,早已才思枯竭了.  相似文献   

20.
课前学生充分预习课文.上课开始,我在黑板上板书"王老"二字.同学们看后,异口同声大叫"不是王老,是老王".同学们发现了老师的错误,乐呵呵地,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