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阎锡山一生癖好题与建筑吟咏诗联,将其辑录一处,对研究阎锡山的一生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蒋介石与共产党合作抗日,是在极其复杂的心态下作出并进行的,他要通过合作,达到溶共,用共,最终灭共之目的。蒋介石利用共产党之心态,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其一,消除舆论压力,缓解国内矛盾;其二,利用共产党的力量打击日寇,借日寇之手消灭共产党,以达到一箭双雕之功效;其三,获得苏联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道题引起了我和同事们的争议:“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目的是A.反蒋抗日B.联共抗日C.逼蒋抗日D.实现国共合作。”参考答案是C。同事们也认为是C。但我认为B更合理。  相似文献   

4.
西安事变是影响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这一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张学良联共抗日思想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反动方针的根本对立.本文分析了张学良联共抗日思想产生的主客观原因,介绍了两种思想的实锐斗争,评价了张学良在西安事变的作用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阎锡山拥袁称帝反对张勋复辟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5年到1917年,在中国大地连续出现了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两件倒退事件,而阎锡山对这两件倒退事件却表现出了不同的做法,对前者大加推崇,而对后者大加讨伐。这是因为,首先,阎锡山早年留学日本,接受了“军国主义”思想,袁世凯称帝,使以“君主立宪”为前提的军国主义在中国的实行成为可能,而张勋复辟则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其次,裒、段实权在握,阎锡山为保自己军政权不得不拥戴,而段祺瑞发动的讨张之战怎能不参加?第三,阎锡山一贯采取“见风使舵”的政治手段,讨张之战声势浩大,而张勋则成为众矢之的,阎锡山当然会站在战胜者一方。  相似文献   

6.
在二十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我国。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积极付诸行动。在山西,阎锡山集团与中国共产党在一省的范围内成立了特殊形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他的爱国情结和民族意识在山西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山西的统一战线为全国抗战树起了一面旗帜,对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顺利形成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阎锡山村政思想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阎锡山执政初期,山西基层组织混乱,经济发展日渐枯竭,尤其是农村经济发展已到了崩溃的边缘,从小生长在农村的阎锡山充分认识到农村发展的重要性,把变革的目标首先锁定在农村问题上。  相似文献   

8.
:对抗战时期清河平原抗日根据地战略发展方向进行了多方面具体的探讨和分析。我们认为 ,地形因素、敌我力量对比、中共中央战略意图、三支队的实践与反思、统战工作、情报工作等原因 ,导致了根据地发展方向的转移 ,并最终建立起巩固的清河平原抗日根据地 ,为坚持清河平原乃至渤海地区的抗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冬学运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及根据地内人民文化素质的提高都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开展冬学运动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抗战教育大背景的影响,二是民众文化素质过度低下亟待提高的现实需要,三是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领导乡村的需要,此外冬学自身的优势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西安事变爆发后,地方军阀出自不同的目的,纷纷表明了自己对事变的态度,成为影响事变发展的重要力量.阎锡山作为当时最有实力的地方军阀之一,对事变尤为关注,并欲借之以达到个人目的.但因种种原因,最终未能如愿.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主要矛盾变迁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调整,自一九三五年八月至一九三六年八月,经过初步设想、明确提出到正式形成三个阶段,完成了由“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的政策转变,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相似文献   

12.
歌谣是一定时期人们生产生活情况的真实记录 ,也是人们所追求理想的一种反映。有关阎锡山的歌谣 ,就真实地反映了阎锡山的“新政、村仁化、整理村范、军训、兵农合一”等政策和主张。  相似文献   

13.
阎锡山主晋期间,保境安民,以"用民政治"为根基,努力发展职业教育,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利民利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解决失业问题,使学有归用。阎办职教方式方法颇多,效用深而影响远,将教育与经济、军事等方面相结合。阎为山西近代教育与职教发展,为其社会经济与文化繁荣,为山西现代化做出了值得肯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1938年在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影响下,中条山地区形成了八路军游击队、民众武装和国民党正规军共同抗日的局面。1939年,我党领导的游击武装被迫撤出后,对只能进行阵地战的国民党驻军极为不利。1941年,日军发动了中条山战役,将国民党驻军全部击溃,使中条地区全部沦陷。我党成功地运用了敌战区的工作方针,重新开辟出了中条山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15.
阎锡山作为一个对山西现代历史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对建立山西二十世纪上半叶的经济、交通、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基础,都起了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在他执政山西的三十八年当中,他适应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形势,力主打破旧的不合理的封建传统,兴办现代实业和现代学堂,为二十世纪山西的工业和教育进入现代社会做出了努力.  相似文献   

16.
内长城防御作战失败后,阎锡山集中兵力组织忻口战役以保卫太原,一度允许国民党中央军及其他地方军队入晋参战,并积极推行国共合作。在忻口战役中,阎锡山积极抗战,并团结共产党及国民党中央军等一致对外,其对战役进行了有效的指挥,战绩显著。在阎锡山等将领指挥下,忻口战役历时23天,成为抗战初期华北地区抵抗最坚决的战役之一,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在这场战役当中阎锡山发挥了主导作用。但阎锡山作为地方军阀代表,注重个人得失,缺乏全局观念,最终战役失利。  相似文献   

17.
阎锡山是在山西省历史上有过重大影响的人物,其日记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山西地方史以及阎本人的重要史料。本文作者李蓼源曾任阎的秘书,协助整理过其部分日记。本文对阎日记内容、特点等进行了分类和概括,并在此基础上作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阎锡山督理山西时,他对教育事业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具有注重普及义务教育、注重开放女子教育、注重培养师资力量、注重弘扬尊师重教等四个明显特点.  相似文献   

19.
从1912年到1949年太原解放,阎锡山统治山西长达38年,他之所以能在战乱频繁的军阀混战年代长期统治山西,与其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举措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他的经济思想及其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山西经济的发展,为其统治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精华,继承和发展了自身的优良革命传统,在根据地基层政权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民主选举运动。根据地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条例,使选举规范化,充分体现了其广泛性、真实性和平等性的特点;广大人民群众也以极大的政治热情积极参与选举运动,并充分发挥智慧创造了适合自己的选举方式。通过民主选举从根本上改变了基层政权的性质,也为赢得抗战和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