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美术界,在今后许多年,将是会被反复咀嚼和不断讨论的特别岁月。那是一个混杂着兴奋、冲动、激进、理想和荒诞的精神年代。同样也是中国前卫艺术的青春期。  相似文献   

2.
栗宪庭每天打太极。晨起后在书房里站定,扎马步,运气。少有的没有雾霾的日子,他就转移到院子里。每次打完一套动作,六十五岁的栗宪庭总会觉得神清气爽。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对话》从1989年展览至今的十几年里,在过度解读中被奉为典型、广为谈论,并受理论界珍爱,也让国内外开始认识中国的前卫艺术。 但从那以后,中国的前卫艺术却从萌芽转入“地下”或向国外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小泉之后还是小泉。”对于后小泉时代,日本横滨市立大学的一位中国问题专家如此回答《中国新闻周刊》。  相似文献   

5.
“《暖》是2003年最有诚意的一部作品”,一直关注并谙熟国内电影的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陆绍阳这样评价这部正在上映的影片。  相似文献   

6.
通过关注“第五代”音乐家,去关注更年轻的作曲家和中国现代音乐[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于新华,现任哈尔滨国贸城总经理。“于总很敬业的,不常在办公室,经常会到商场内转,以便能够及时掌握市场的动态,也为了多接触一些底层商户,听取他们的建议。”她的下属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相似文献   

8.
9.
6~7月间,来自上海的4台“海派”话剧应约来京。作为中国话剧另一个生产重地——上海,虽然其创作风格在本埠独树一帜,但到北京始终被京味十足的本土话剧遮盖,前三次进京皆无声而返。此次,《蝴蝶是自由的》、《艺术》、《长恨歌》和《正红旗下》四台风格迥异话剧的相继亮相后,一反常态,北京话剧界从未有过地众口一词夸赞这个外来“兵团”。其中,《艺术》因其独有的细腻和艺术感觉,以及对国外剧本的准确表达,给人印象最深  相似文献   

10.
一证走中国     
除了去银行,王学和很少用身份证干过别的事情。“我不像你,整天飞来飞去,还要住宾馆,那当然到处都要用身份证。如果有一天我也要出远门,那肯定得带上。”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在日本的中国人,看到相关的报道后,我觉得非常痛心。”日本侨报社社长段跃中这样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他的话语中带着深切的担忧。  相似文献   

12.
古人常用“十年磨一剑”来形容一个人成就事业时的用心良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影视艺术鉴赏通论》一书,就是张亚斌先生用十年的时间精心写作出来的。细细读来,让人兴奋之余不能不为其中所蕴含的学术分量而掩卷深思。  相似文献   

13.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专家组  相似文献   

14.
“国家鼓励办私立博物馆,但法律上又没有跟进”1997年,马未都的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开放,这是北京第一家私立博物馆。10年后,2007年5月13日,面对诸多公立博物馆的经营危机,马未都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国内博物馆多数还是公立的,多数还在亏损着纳税人的钱。  相似文献   

15.
朱文轩 《青年记者》2006,(17):51-51
中国目前只有时尚杂志,没有新闻杂志吗?新闻杂志的广告受众和新闻受众一致的环境还没形成吗?“冷风劲吹”——《中国杂志:陶醉在自恋的幻境中》上海《第一财经日报》两记者遭遇富士康索赔3千万,这是全国目前索赔金额最大的名誉侵权案,同时首开大型企业查封记者个人私有财产的先例。此事件虽一波三折,但财大气粗的企业直接针对记者个人,通过财产保全的方式给记者造成压力,是耶?非耶?  相似文献   

16.
17.
在北京冬至的深夜里忙过通宵,《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编辑们关上电脑回家时与早南峰不期而遇。此时,《中国新闻周刊》第450期开始付印,北京新的一天开始了。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革新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包括期刊在内的出版活动国际化趋势正在乘势兴起。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新闻类周刊也在快速崛起。期刊业有一句行话:"赢封面者,赢天下。"如何在封面故事上做出特色,以期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是业界关注的话题。基于此,选取2012年度美国《时代》周刊和《中国新闻周刊》封面故事为例,试图以故事内容为研究样本,通过比较分析,以期从美国期刊业丰富经验中找到缩小差距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9.
王莉 《新闻知识》2006,(7):41-43
信息时代的车轮飞速前进,媒体的受众市场也开始从“大众”向“分众”演进。时政类新闻期刊因而迅速崛起。其间虽然几经起伏跌宕,但最终以丰富的信息,全方位的深入的报道及深刻精要的评述,凭借权威信息和独家发言,漂亮地完成市场版图上的开疆拓土与重新分割的使命,被喻为中国期刊业第四次浪潮的主角。诸如《南风窗》、《新闻周刊》、《新民周刊》、《环球》、《嘹望东方周刊》均纳入其列。在信道过剩、信息同质化泛滥的时代,不做简单的重复、不做大量冗余信息的堆砌,发掘深度,体现真知灼见,是培育并向公众昭示媒体时政风格的关键。时政新闻特…  相似文献   

20.
二百多年前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将中国文学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为国人留下一份伟大的精神文化遗产。他以情写史,将《红楼梦》视作自我情感的记录,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