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一期的《新闻周刊》,将正式启用《中国新闻周刊》的刊名。我们会与支持我们的读者一路,同行更同行  相似文献   

2.
刘北宪 《中国新闻周刊》2007,(8):I0001-I0001
今天,要在全社会普及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离不开政府重视,企业认可,媒体配合及公众支持。作为时政新闻类  相似文献   

3.
媒体对司法领域的报道今后或有转向。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前副教授周泽前几天给几家媒体爆料提供有关司法不公的线索时,均被婉言拒绝。周泽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说明理由时,这几家媒体都提到了最高法去年12月8日出台的一个文件。其中的一条,专就媒体报道司法活动予以约束。由于其措辞严厉,又预留了很大的自由裁量空间,被网友戏称为“第九条军规”。  相似文献   

4.
新闻发言人与记者的博弈难以避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发言人制度为媒体提供了与政府对话的机制,记者除了听政府“说”以外,还有“问”的权利,代表公众的立场向政府询问民众热切关注的问题。就一般情况而言,政府比媒体掌握更多的全局情况,具有更高的社会责任,必须通过新闻发布会纠正媒体的某些不当之处。  相似文献   

5.
北海以"伪证罪"抓了同一案件的四名律师,引起全国刑辩律师的关注,数人前往声援。月余后,一宗故意伤害刑事案,渐渐发酵成声援律师团与北海公检法之间的司法拉锯战应北海市委宣传部邀约,《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赴北海采访。而原定在8月8日开庭的裴金德等5人故意伤害案,因故再度延期。此案是导致杨在新等4名律师被采取强制措施的原始案件,并攸关4名律师妨害作证案的走向,  相似文献   

6.
刘玲玲 《新闻世界》2011,(1):143-144
1922年,沃尔特·李普曼的《公众舆论》问诸于世,该书是李普曼研究舆论问题的传世之作,标志着舆论学的诞生。著作第一次对媒介角色进行分析,提出了固定成见、虚拟环境、公众舆论等概念,它开拓了从各种学科角度去研究舆论学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7.
“我的许多说法遭有悖本义的概括!”2007年4月24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布后,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回顾担任新闻发言人四年多来,与媒体之间不停的“短兵相接”、“唇枪舌剑”,用这样的句子再次向媒体表达了感慨。  相似文献   

8.
贺海峰 《新闻世界》2011,(10):28-29
2010年9月,《决策》杂志推出了特别策划《金鱼缸政治——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之三地试验》。这组策划以其对重大改革试点的敏锐性、前瞻性,一度引领了全国媒体的报道热潮。全文经由新浪网转载之后,新华社、《人民日报》、《瞭望新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诸多知名媒体相继跟进报道。同时,这组策划还在理论界、决策层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不少学者、官员致电《决策》杂志编辑部,称赞"这个选题,你们抓得最早、做得最实"。  相似文献   

9.
很多广告语过目难忘,但比较喜欢的,却是中国《新闻周刊》的广告语:“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它可能表达出办刊人本身对于杂志的理解和定位。选择这句广告语,做为我对网络舆论的剖析与解读的标题,我觉得能很好的表达网络舆论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地方发展经济的冲动太强烈了,他不发展经济就匕不去位置,怎么可能不‘一心一意谋发展’?”枣庄市一位政府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透露。  相似文献   

11.
风险社会危机信息的传播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已进入风险社会,中国无可避免地被裹抉其中且情势更为严峻.本文围绕风险社会危机信息的公开和发布,探索政府、媒体、公众三方基于不同利益诉求展开博弈的根源、理论背景及其现实状态,分析<突发事件应对法>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立法理念、相互关系及其对现实的影响,以期对危机信息的发布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2.
崔文佳 《新闻世界》2013,(4):245-246
作为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李普曼的《公众舆论》第一次对公众舆论做了全景式的描述。李普曼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公共利益和舆论根本无法一致,并且公共利益只能由一个特殊的阶级来管理。然而,自媒体时代的生态环境已经与李普曼所处年代大为不同。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带给公众舆论新的价值与可能。  相似文献   

13.
“我每次都培训这个(动作:两手食指相击,其他手指依次加入,直至手掌相击,声音渐响)。这就是‘团结就是力量’。人家问吴青你要多少钱,我说我真不在乎钱,我就要这个讲台。”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吴青手势生动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只要有人请,她逮着机会就讲,包括工厂和农村。  相似文献   

14.
李芳 《湖南档案》2008,(8):21-23
尽管我国出台了《建筑法》、《档案法》等一系列法规,但建筑行业偷工减料、档案信息虚假现象的普遍存在,直接说明政府对建筑行业的监管流于形式或者无效。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企业、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相互之间的利益博弈、政府工作人员私人利益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博弈。由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建筑企业本身利益的不一致性,多方利益主体博弈的结果使得政府监管措施在建筑企业难以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15.
“5月17号我开始写微博,每条140个字,我还写不过人家吗?所以我斗气了。我很好胜。对我这种人而言,我知道争不到一时,也争不到千秋”  相似文献   

16.
“山东的经济,一言以蔽之,就是政府主导型经济。”山东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少安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相似文献   

17.
在《超级女声》、《梦想中国》、《我型我秀》等娱乐栏目热播的情况下,《百家讲坛》(以下简称《讲坛》)栏目能走红,既出乎人的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出乎意料是因为它是科技频道的一档高雅文化栏目,不易“走红”;情理之中是因为它也属于一档娱乐栏目,应该受到青睐。这种双重身份的背后体现出的是精英与大众的一场博弈。本文试从电视是收视率控制的一个场、电视是平庸文化的制造机器、电视是一种新的宗教形式等三个方面,来对《讲坛》栏目进行一种反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在《超级女声》、《梦想中国》、《我型我秀》等娱乐栏目热播的情况下,《百家讲坛》(以下简称《讲坛》)栏目能走红,既出乎人的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出乎意料是因为它是科技频道的一档高雅文化栏目,不易“走红”;情理之中是因为它也属于一档娱乐栏目,应该受到青睐。这种双重身份的背后体现出的是精英与大众的一场博弈。本文试从电视是收视率控制的一个场、电视是平庸文化的制造机器、电视是一种新的宗教形式等三个方面,来对《讲坛》栏目进行一种反观。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中媒体、政府和公众的多重角色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体的独立报道权不应该受到政府的管制,同样也不应该受到民众情绪的管制。  相似文献   

20.
刘永漫 《新闻世界》2013,(9):156-157
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中提出了“意见领袖”理论的雏形,经由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的发展,在微时代,意见领袖有了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