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理念要求,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质量.学习驱动力是学生情感态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促使学生自主地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的一种驱动力.中学物理教学活动中若能充分挖掘出学生的这种驱动力,则有利于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机,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本文以"楞次定律"一节课的教学活动为例,谈谈如何利用学生的学习驱动力来进行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
英语的课前热身活动又被称为导课。热身活动如果进行得成功,可以将学生情绪调整到课内最佳状态,让学生以最有效的方法获取知识,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新课开始,教师能否在较短的时间里顺利进行情感导入,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思维进入兴奋的状态,迅速进入学习轨道,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导课环节,教师需要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情感热身"活动,对学生顺利地进行情感导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课内情感因素,在较短的时间里过滤学生的课外多样化的情绪,激发学生课内情感,将课内气氛和教师情感渗透并糅合到学生情感当中,从而将学生的情感循序渐进地导入到课堂之中,使学生情感融入课堂氛围,使他们的个人情感与整个课堂氛围交汇融合,从而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在愉快、求知、自觉自愿的状态下学习,使整堂课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任斌 《考试周刊》2016,(13):57-59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合理创设情感教学情境是必要的一环。教学情境可以是学习景象、学习背景,也可以是学习活动条件。兴趣情境引发学习兴趣,无论是在课前还是课中,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都十分有效;实践情境能调动学生的专业学习情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愉快的教学过程中得到锻炼;生活情境能诱发情感共鸣;能激发潜能的情境设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各种综合素质和能力,更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最好的途径。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与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形成互动,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健康地成长。教师要紧紧地抓住情感教育这条主线,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精确地领会课文的精髓,以求达到教育和教学双丰收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素质教育深入发展,课程改革不断深化,"课程标准"取代了沿用几十年的教学大纲。体育与健康课五大学习领域中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都强调学生情感的培养。学生体育情感是"新课程标准"中体育学习领域的内容之一,它是支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学习和体育运动的内部动力,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重视学生在运动实践中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学习越来越受到广大体育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对数学怀有积极情感的学生显然比对数学缺乏热情与兴趣的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有效。这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正反映了数学学科本身的"枯燥"性。这就更需要广大数学教师去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思维,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数学情感的培养不在于一些花哨的形式,而应牢牢抓住数学学科本身的特性,严谨、求实地把握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无处不散发出美,我们需要发现这些美的细节. 合理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的审美渴求 有人说开讲是教师送给学生的第一束鲜花,是为教学"定调",更有"善于始者,成功已半"的说法."人境动情"的开讲能迅速抓住学生,特别是抒情浓郁的作品,更宜创设与文章基调一致的情境,把学生带人作品情景,与作者情感交融碰撞,产生强烈而浓厚的情感反应.  相似文献   

8.
曾劼 《广西教育》2013,(18):67-67
有人说语文教学是一种情感教育,只有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才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实效。常有一些语文教师抱怨,自己辛辛苦苦地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却不领情,这是因为教师的所言所教不能抓住学生的心理与情感,拨动他们的情感之弦,让学生受到感染。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运用情感这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凸显了情感目标的地位,缺乏情感的教育是枯燥无用的,注入情感的教育才是生动有效的.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必须关注新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运用情感教学方法,挖掘教学中的情感元素,抓住情感的缰绳,以达到用情感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实现化学教学中"教师快乐教学,学生享受学习".  相似文献   

10.
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过:"情感是小学语文的灵魂,儿童学习语文必须伴随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引发情感冲动并升华情感。一、深入体验,找准情感教师不仅要把握教学内容的要点、重点,也要分析教材中作者和某些人物角色的思想感情,并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努力体验,以便真正把握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1.定好情感基调。从总体上讲,不同的文章中流露出的情感总是有差别的。为文章确定一个基调,可以从全局、整体的  相似文献   

11.
傅伟雄 《湖南教育》2008,(10):42-42
一、转轴拨弦三两声——营造氛围,课始入情教师应深钻教材,挖掘激情点,设计最能激发兴趣的导人方式,为即将唱响的主旋律营造一个恰当的氛同,定好情感的基调。能使学生的情感之河泛起涟漪,产生认识上的需要,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心理,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取的除了知识技能方法外,还有情感与态度。在三维教学目标中,情感与态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持久和深远。学生获取的知识技能,将来由于所从事工作的不同或随着年月的推移,可能会逐渐疏远淡忘,而情感与态度将影响其一生.对他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产生深远地影响。只有很好地融合了态度与情感的教学,才是科学完整的课。可是,当前流行的课尾小结形式往往遗失了“情感与态度”的引导,比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很少有身临“课虽终,思未了,趣不尽,情更浓”中“情更浓”的境界。那么,“情感与态度”教学目标也能小结吗?答案是肯定的。笔者在尝试着,井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在赏析课的教学中的多种教学方法,巧妙地帮助学生增加对音乐情感的体验.能使学生更加真切地体会音乐的美感,同时还能对塑造人、陶冶情操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洁 《教学随笔》2021,(1):102-103
古诗词给人诗情画意的享受,有着丰富的情感,在指导学生展开古诗词学习的时候也要围绕诗情展开教学,这不仅可以极大地引发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透过寥寥文字蕴含的深层情感,更可在点滴之间引导学生提升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诗画结合能让学生领悟作品情感基调,围绕诗眼体会诗情、结合意象感受情感的表达方式,这些方法能让学生提升赏...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科中的情感教育一直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感和情操,在情感体验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精神和人格,使情感教育有效、合理地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把教学生正确理解祖国语言文字和进行情感教育统一起来,激发学生情感的浪花,培养他们提高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一、抓住"传情点",体验作者情感文章的情感信息总是附着或蕴藏于一定的言语形式和表达方式之中。所谓传情点,是指那些在传情达意方面最具表现力的语言或表现手法。教师要善于抓住文章的传情点,架设学生与作者、作品情感交流的桥梁。如教学《伯牙绝弦》时,教师要抓住"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句的"悲伤"传情点展开情感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伯牙伤心欲绝的心情,然后深化引出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所创作的  相似文献   

16.
一、言传身教,以情激情 教师通过教学,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并且以其自身的示范激励作用,对学生情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对工作的负责、对学生的爱,在学生的心灵上会唤起相应的情感反馈,起到"爱屋及乌"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有情感色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幸福.  相似文献   

17.
在杭州"千课万人"教学观摩活动中,有幸听了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深深感受到了王老师语文课堂教学内涵的博大精深。一、语用学习和情感的体会王老师一开课就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感情基调。他让学生有层次地朗读课文第一段,抓住"天天"这个词,想象鸟儿会在什么时候给树唱歌。学生想象到了——不同的季节:春天、夏天……一天里不同的时间:早晨、中午……鸟儿和树不同的心情:鸟儿高兴的时候,树忧伤的时候……王老师创设了各种各样美丽的情境,引导学生想象鸟儿和树一个唱、一个听的画面。这是如诗如画的教学。"一只鸟儿,一棵树,一个唱,一个听。多好的朋友,多好的时光!"王老师的这句导语,  相似文献   

18.
学生情感是英语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重要因素。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研究"以写促说"模式对高职生学习情感的影响。问卷调查结果和课堂观察表明,与传统教学相比,基于分层的"以写促说"教学模式能使学生克服用英语交流的心理障碍,更有效地增强高职学生的口语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更快地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相似文献   

19.
白德刚 《黑河教育》2011,(10):12-12
情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应抓住情感这一要素,使学生准确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写法,从而指导、促进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情感和知识相结合的教育学科,在语文的教学上,教师如果擅长进行情感教育融入,就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也能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情感教育是非常受用的教学方法,由于年龄和发育的原因,在情感方面小学生比较单纯,教师在教学上也能很容易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教师平时的关心和情感交流,建立了师生之间的信任感,这样会让小学生的思想上能更积极,心理上能逐渐地成熟,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得到不断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