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呐喊》不仅是鲁迅先生首次汇编的小说集,而且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小说结集之一。鲁迅先生在《呐喊》中塑造出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像一幅幅人物的风俗画展现在读者面前。本文试从塑造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特征和心理诸方面的修辞艺术举例分析如下。动作的刻画  相似文献   

2.
徐健《〈呐喊〉自序》是鲁迅第一部小说集《呐喊》的序言,写于1922年12月3日。但该序不仅是一篇导读《呐喊》的书序,也是一幅描绘鲁迅早期人生生活的画卷,更是一个解读鲁迅思想轨迹的最直接、最原味、最可靠的文本注解,从中可透视鲁迅人生的选择和思想的抉择。  相似文献   

3.
提到罗布泊,很多同学会感觉比较陌生。如果说到古丝绸之路,你也许会有一些印象,罗布泊的楼兰就是它的中转站。现在的罗布泊是一片沙漠,楼兰也是人去楼空。罗布泊、楼兰为什么会由一片繁华变成现在的样子呢?如果你想了解其中的原因,就和我一起进入罗布泊,一探究竟吧!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的《边城》并不是对湘西社会的客观写实,而是一声充满悒郁情调的凄惋的呐喊,更是一幅由忧国之心咯出的血丝编织而成的理想蓝图。  相似文献   

5.
语言艺术是艺术表现的一种特殊形式,特别是被运用到文学创作的过程当中,作品的价值与意义将会被无限放大。《呐喊》作为鲁迅的讽刺小说的代表作品,最突出和鲜明的特点就在于其篇幅运用了大量的语言艺术的表现手法,通过对书中人物形象和社会环境背景的描写,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当时社会的生动画卷。本文通过对《呐喊》浅要的赏析,分析其对现当代文学发展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罗布泊地区的歌谣向来受世界研究者的关注,因为罗布泊维吾尔人富于歌谣和民间口头文学。本文从罗布泊地区的民间口头文学中选取实例,提出这一民间口头文学作为当年丝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相当完美,直至今日依然保持着它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用朴实而不带重彩修饰的描写,呈现一幅幅少数民族的奇异生活画卷,用娓娓的话语而不是喧哗和呐喊,道出一个个美好的心灵与事物,以及这美的怎样被破坏,怎样变作令人俯首沉思的悲剧。这是读完李必雨作品后,即刻涌现的深刻感受。我想,这也正是李必雨作品吸引和感染人的最重要之处吧。  相似文献   

8.
崛起罗布泊     
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的罗布泊,曾是我国最大的盐湖。上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曾驾着木筏对罗布泊进行探险考察,写出了轰动一时的《罗布泊探秘》一书。此后,罗布泊一直是世界各国探险家和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2000年前,我国西部有一座美丽富饶的城市———楼兰,那里美女如云、商贾成群、鱼跃鸟飞……这个美丽富饶的世界就是罗布泊。罗布泊曾是一个巨大的湖泊。历史上,罗布泊最大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1931年为1900平方公里;1962年,其面积为660平方公里;1972年干涸。罗布泊的消失,使罗布泊地区形成了死亡之海———戈壁沙漠。罗布泊是怎么消失的?长期以来世界各国的地理学家都在寻找着答案。两千多年来,不少中外探险家来罗布泊考察,写下了许多专著和名篇,发表了不少有关罗布泊的报道,为罗布泊抹上了神秘的色彩。有人认为是罗布泊人砍伐树木造成的;有…  相似文献   

10.
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罗布泊,消失的仙湖》一文第三自然段,作者对罗布泊夏季气温的描述有误。原文为:“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这里,作者对空气温度和地面温度两个概念的理解有误。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人生长途与心理历程,大抵呈现出"呐喊"而"彷徨"——"彷徨"而"呐喊"——"呐喊"波浪般推进之势。后一次"呐喊"总是前一次"呐喊"的提升而非简单的重复式的循环;"彷徨"是间歇,是休养,也是前一次"呐喊"的总结与后一次"呐喊"的准备。鲁迅正是在这样的"呐喊"而"彷徨"、"彷徨"而"呐喊"再"呐喊"的渐进过程中,成为20世纪中国伟大的文学家与思想家的,其作品达到20世纪中国文学无人逾越的高度的。  相似文献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作者以饱含忧思的笔调,描述了罗布?白的今昔,揭示了罗布泊消亡的原因,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为罗布泊生态之恶化而痛惜,为人们索取之盲目而痛惜。  相似文献   

13.
闫晓花 《甘肃教育》2020,(2):189-189
一、问题引领,与文本对话(一)教学镜头回顾1.今昔对比,初步感知。出示问题:1.罗布泊在很久以前是什么样?2.罗布泊现如今变成了什么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生:曾经罗布泊是充满生机的一片绿洲、一片圣湖,阳光下碧波荡漾,岸边的胡杨叶随风发出沙沙的响声,湖面上时常有玩耍的鸟禽,嬉戏间唱着动听的歌儿。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亚洲大陆的干旱中心,塔里木盆地积水和积盐中心,沙漠分布和风沙活动中心,古代人类文明活动中心。这就是罗布泊。对于罗布泊科考的重要性,刘东生院士曾用一句话概括:罗布泊,是一个地质学的实验室,第四纪地质的许多科  相似文献   

15.
被选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不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语言形式,都称得上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然而,也许是塔里木河流域那块土地太广袤了,要想全面准确地认识它的确不是一件容易事,因此也就造成了课文中对那个环境下特定事物的表述上出现了些许差错。虽然如此,作为教科书,这也是不应该出现的。为此,本文特予指出并作分析如下:一、罗布泊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吗?《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开篇第一句便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个罗布泊。”后文中又叙述说:“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  相似文献   

16.
由侯灿先生著《高昌楼兰研究论集》一书,新疆人民出版社已于1990年7月出版问世。全书约24万字,彩色插图13幅,黑白图版36页。 “论集”是侯先生多年从事吐鲁番地区和罗布泊地区考古文化和历史研究的论文结集。侯先生原在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现任新疆师范大学历史系副研究员。“论集”是从他已发表的70多篇论著中选取的19篇文章,分为两组:一组是古代高昌研究,另一组是古代楼兰研究。高昌与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要穿越罗布泊? 有人果断地下了这样一个结论:凡是想到罗布泊去探险、考察或旅游的,都是一群拚死吃河豚的人.称罗布泊是一口让你心悸的黑棺材,多少勇士进不去,多少英雄出不来.那里非但不孕育生命,不欢迎生命,而且还要无情地扼杀一切生命.一位考察者粗略地做过统计,几千年来真正进入罗布泊腹地的人,截止到1998年10月1日,有账可查的也不到120位……多么可怜的数字,多么可怕的禁区!然而,就在人类即将跨进21世纪大门的时候,我和库尔勒晚报李立、城市晚报张彬彬两男一女三位普普通通的新闻记者,艰难艰险却是成功地实现了罗布泊南北大穿越,拚死吃了一次河豚!  相似文献   

18.
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部的罗布泊, 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个灾难性的奇异地区,曾经吸引了无数游客和专家的关注:当代科学家彭加木,20多年前独自进入罗布泊,就此消失,至今踪迹全无;壮士余纯顺,徒步中国,最后在试图穿越罗布泊时,面朝故乡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中外学者论及关于罗布泊迁移问题的见解.提出作者不同看法.证实罗布泊确有迁移不定现象.说明罗布泊迁移是自然现象.以自然规律解释自然现象.论证这决不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影响.罗布泊是在本身范围内的移动变化.  相似文献   

20.
窗外蒙蒙细雨在歌唱,桌边绿茶香气氤氲,手捧一本好书,静心阅读,细细品味书中的甘露,让它滋润我的心灵。清晨醒来,沐着凉风,翻开一本《鲁滨逊漂流记》。我看到鲁滨逊与风浪搏斗,为了生命努力前行;听到他在渺无人烟的荒岛上放声呐喊,与孤寂抗争;闻到岛上麦香四溢,欣赏他收获颇丰。一幅幅逼真的画面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把我带到鲁滨逊的生活中。我们一起播种,共同收获,享受美好的生活。和鲁滨逊相伴,我懂得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