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名词化结构在英语科技文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大量实例来探讨英语科技文本中存在的名词化结构,找出其语篇功能和特征。分析表明,名词化可以起到衔接语篇、简化长句、叙述客观、表达严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孙崀 《考试周刊》2008,(14):208-210
名词化现象是英语表达中的一种常见而又独特的语言现象.这与西方传统的理性哲学和客体性思维紧密相关.动词经过名词化过程使得表达简练,并提高了客观程度.然而,汉语的主体性思维及表达习惯往往使得我们在理解和翻译名词化短语时出现障碍和困难.本文根据Fillmore的框架语义学理论对名词化的动词短语进行语义分析,在动词的语义框架中还原了名词化过程中丢失的语义成分,以便更好地理解名词化短语,并为汉译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英语名词再范畴化主要包括名词动用以及名词范畴内部的个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相互转换。名词再范畴化增强了语言表现力,使表达生动凝练,符合语言经济原则。再范畴化以转喻这一重要的认知机制为认知理据,以名词所指称对象的突显部分作为认知参照点,以部分代整体或整体代部分的典型转喻思维,实现了名词范畴的转换。  相似文献   

4.
侯杰 《绥化学院学报》2007,27(2):137-138
动词名词化指的是通过用名词来替代动词来表达动词要表达的意义。由于英语和汉语在意念和形态上的诸多差异,因此在动词名词化现象中这两种语言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名词化是语言使用中常见的现象,它不仅仅是创造名词的手段,同时它也是表达隐性话语态度的重要手段,对名词化的功能语法考察有益于觉察和理解话语态度,名词化在新闻社论中可以隐喻既存性、不可协商性、逻辑关系和他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用功能语法理论分析名词化作为一种语法隐喻的手段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性。由于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生有一个概念重构的过程,所以名词化现象将带来二语习得的困难。因此,学生具备了运用名词化的能力,则反映了学生英语习得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一、名词化的定义所谓名词化,指一系列动词、形容词词组或句子经过转化,在功能上用作名词或名词性句法结构的过程。名词化作为隐喻思维的体现,其实质是用一种语法类别去代替另一种语法类别,这在各种语言中都有很明显的表现。正如韩礼德所说:"名词化是语法隐喻最主要的来源。"  相似文献   

8.
一、名词化的定义 所谓名词化,指一系列动词、形容词词组或句子经过转化,在功能上用作名词或名词性句法结构的过程.名词化作为隐喻思维的体现,其实质是用一种语法类别去代替另一种语法类别,这在各种语言中都有很明显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名词化在单语和跨语表达中都很普遍。文章从词汇派生层面对《红楼梦》两个译本中的动词名词化、形容词名词化和名词再名词化现象进行了统计与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霍克思、闵福德译本在行为动作名词化、形容词名词化和名词化的使用方面均高于杨宪益、戴乃迭译本,且具有统计显著性。相对而言,霍克思、闵福德译本中语言的表达更加凝练和集中,语篇更正式简洁,信息密度更大,用词灵活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蒂尼 《教学随笔》2010,(5):13-14,21
如果说“恶搞”是三年前的热点名词,那么“娱乐化解读”将会是当下的热点名词了。这些名词都是潜藏在网络空间中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古代宫室名物词如"阁道"、"复道"、"欂栌"、"浮思"、"阳马"、"飞昂"等,在现代大型汉语工具书中往往存在误释的情况,主要表现为相互混淆、表述不确、以偏概全等。依据相关文献典籍及建筑史学成果,举例说明了这些宫室名物词被误释的原因。并提出在对此类宫室名物词释义时,应给予《营造法式》等古代科技典籍足够的重视。释义方式宜采取"核义素+类义素"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German is exceptional in its use of noun capitalisation.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sentence-internal capitalisation as in German may benefit processing by specifically marking a noun and thus a noun phrase (NP). However, other cues, such as a determiner, can also indicate an NP. The influence of capitalisation on processing may thus be context-dependent, that is, dependent on other cues. Precisely this context dependency is investigated in the current study: Is there an effect of capitalisation on reading and is this affected by the presence of other cues such as a determiner (specifically, an article)?

Methods

We ran an eye-tracking study with 30 German-speaking adults, measuring fixations during sentence reading. Critical NPs either contained correctly capitalised nouns or not and were presented either with or without a determiner.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he presence of capitalisation on the noun and the presence of a determiner led to faster reading. When no determiner was present to signal the NP, the presence of noun capitalisation aided reading most.

Conclusions

From these results, we conclude that the influence of capitalisation is indeed context dependent: Capitalisation aids processing most when no other cue is present. Thus, different cues play a role in NP recognition.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we argue that noun capitalisation should not be studied in isolation. We argue tha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apitalisation as a reading aid is relevant for teaching reading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3.
结合例句探讨了汉语四字结构的英译。一般来说,汉语四字主谓结构译成英语时也是一个主谓结构;动宾结构中若动词和名词在句子中分别作谓语、宾语,则仍译为动宾结构,若动宾结构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则往往译为一个名词短语;偏正结构如果表达的是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英译时常采用“形容词/名词+名词”的结构,其它情况则灵活处理。四字并列和排比结构中,经常出现同义反复的情况,这时只要部分译出即可。  相似文献   

14.
成语中名词性状语的语义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名词作状语的现象在汉语成语的构造方式中是大量存在的。从语义上分,汉语成语中的名词状语主要有时间型的、处所型的、工具型的、比喻型的等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商标译名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风貌,在跨文化经贸活动中,翻译工作者应了解源语国和目标语国的文化,选择适合的名词短语的处理模式,努力跨越文化障碍。  相似文献   

16.
汉语的词类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即使在分类标准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具体词的归类问题,仍然会有不同的看法。本将从句法和语义两方面详细分析“同时”一词的词类归属。认为把“同时”归入副词、连词都不尽合理,“同时”应是时间名词。  相似文献   

17.
"NN"类名词由多个相关的名词性语素组成,名词性语素之间的关系具有复杂性,即"NN"之间有修饰关系、类属关系、同义关系等.这类名词与量词的搭配是否合理,与各自的语义特点和名词内部的结构有关,有很强的双向选择性.随着社会发展,这类名词越来越多,应重视这类词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18.
“等”在现代汉语中最常见的用法是表示列举,是一个助词,它是古汉语中的动词“等”经过引申发展并进一步虚化而来。“等”的本义是“比照标准样子做出同样的东西”,在此基础上引申发展出副词和名词的用法。助词“等”是由名词“等”虚化而来的,其虚化的句法条件是用在代词、名词后表示“一类人、一类事物”或用于列举,仅表其多,由于高频出现,“等”的名词词汇义逐渐磨损,语义力量逐渐减弱,变成只表“列举”的列举助词。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英译汉中动词与名词、形容词与副词、名词与形容词的互相转译,以及名词译成副词、形容词译成动词、副词译成动词、介词译成动词的各种情况。  相似文献   

20.
存在句(NP1+V着+NP2)表示"某处存在某人或某物",句尾的存在主体(NP2)在句法结构上常常是一些表示无定性的数量短语、专有名词①、光杆名词、名词性短语或少数抽象名词或短语,但是不能省略或不出现。以谓语动词(VP)为中心,探讨不同的谓语动词和存在主体之间不同的结构形式、语义关系以及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