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德庆 《武当》2012,(8):19-22
一、拳练松柔,坤厚载物松柔,是太极拳的基础,初练拳者莫不求松柔为先。松柔,又是太极拳的灵魂,习拳者莫不为此终极求之,松柔深藏于拳术招招式式之中。我们说拳练松柔,练的是太极拳的宽、厚、凝。这种宽与厚,是太极拳的容纳、沉静、和顺。体现的是一种吞吐万物的气概,是胸有成竹的把握,是不被外界所扰而独有的沉静与定力。又是拳人和谐大自然和顺的一部分。它尽显松柔的淡定从容,并体现出太极人文的一种  相似文献   

2.
练太极拳要讲大松大柔,有人甚至将松柔强调为太极拳的灵魂,这是有道理的。要松,要松,要松,初学太极拳要从缓慢松柔入手。当代太极名家郑曼青教导弟子时亦如是强调。郑曼青的师兄,另一位当代太极名家李雅轩亦强调,练太极拳要大松大软,以全心全意地去想松。但是,我们要思考的是,虽然很多人主张练太极拳要大松大柔,但为什么练不出功夫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松柔有很多诀窍,其中有方法问题,也有层次上理解的问题。讲松柔若不得法,同样很容易走入误区。有许多人讲松柔,但练来练去仍然只是在肌肉的动作上做文章,有些人虽然常常觉得自己松开了,实际上是懈了,而自己并不知道。太极拳讲大松大柔,首先要明白松柔的种种层次和不同境界。从我们这个体系的训练方法上去讲,太极拳的松柔首先是要讲松开,然后是松散(读第四声),再往下是松沉、松静、松化,就是大而化之,神而明之。这些都是太极拳松柔的层次,但这些境界都是口传身授的功夫,要用文字讲述清楚,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3.
李剑方 《武当》2005,(10):19-19
一足只重姿势,不练气势主要是当今学拳练拳者大多只重视姿势的“柔”和“美”.不追求内作功力的修炼。“太极之武事.外操柔软.内含坚刚”。若在传练过程中,只注重外表的姿势而忽略迫求真正的内功.别无异于买续还珠,将太扳拳最有价值的东西丢弃了.好多人拙力来退.但自认松柔到家了,谈劲色变,其实根本没有见识过真正的松柔.也体会不到松柔的意境。  相似文献   

4.
侯明钦 《精武》2003,(4):42-43
2002年10月12日至30日,祝大彤老师从北京千里迢迢来到地处南粤的广东省梅州市,传授吴式八十三式传统内功太极拳。该拳师承全佑——王茂斋——杨禹廷,是吴式太极拳在北方有较大影响的派别。其特点是中正安舒、中规中矩、架高步小、虚实分明,不主动、不妄动、不乱动,以松为灵魂,以神为主宰,强调松柔、松空、松无、神舒体静的太极拳修炼境界,要求周身松柔、松空、松无。  相似文献   

5.
<正>太极拳是什么?太极拳是艺术,是民族魂。太极拳被视为艺术,是其品位所决定的自身价值。太极拳有一种动态艺术的美,是动中有静、动静相间的艺术,是高品位的松柔动态运行艺术。那么为什么是民族魂呢?太极阴阳、虚实、开合、动静、松柔、轻灵,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是能体现我们的民族精神的。  相似文献   

6.
放松,可以说是练太极拳的第一要求。很多人初学太极拳,往往很用力,甚至有人认为:练拳不用力、不出汗就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其实不然,外家拳是以速度和力量著称,重点在攻击性,要用力;而内家拳——太极拳是以松柔为主,以柔中寓刚、绵里藏针、四两拨千斤著称。太极拳的放松,不但是技击的需要,更是健身的需要,只有放松才可保证肢体动作的灵活,经络的通顺,气血的流畅,才可将气感送到神经的末梢,以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那么,如何放松呢?首先,要将身体各部位的关节松开,主要是肩、肘、腕、胯、膝、踝,更重要的是腰,其方法就是将这些部位的骨缝拉…  相似文献   

7.
腿会跑粗吗     
早在晚清时代,太极拳先辈在修炼实践中就遇到推手的课题。看到推手习练者在操作中互相用力有碍太极功夫上身,用力有悖拳理的阴阳变化,从中看不到轻灵、松柔等太极功法的特性。陈鑫大师归纳出病手36种,在36病手中,将“推”列为病。京城杨式太极拳大师汪永泉,以避免猛推硬搡之误解称为揉手。揉手寓松柔、虚实、圆活,用意不用力。为了习惯说法,下文仍称谓推手。  相似文献   

8.
祝大彤 《精武》2006,(5):39-39
一、什么是“心脑不接”“心脑不接”在体用结合上是重要的拳法。传统太极拳讲究体用结合,练拳不推手难以体验松柔,推手不练拳难以圆活、严谨。“心脑不接”是太极深研者在盘拳修炼的基础上,研习双人推手、较技中遇到的难题。所谓心脑不接,就是在双人推手较量中,二人胶合在一起时,择  相似文献   

9.
祝大彤 《精武》2005,(10):42-42
松功是松柔、松空在习练者身上的表露。习练太极拳的人,通过拳架修炼,周身内外经过阴阳二气的梳理,克服心脑的动意,肢体的本力将渐渐退去,使习练者举动轻灵;心、神、意、气极为安静,胸腹似一把空壶或灯笼,达到虚静空无的状态;肢体外表虚空,处于皮毛攻且虚灵的状态。松功在人体里是有反应的,除练者身体有异样的体验之外,自脚向上的踝、膝、胯、腰、肩、肘、腕、指等九大关节要一一松开,且节节贯串。  相似文献   

10.
穆克利 《精武》2007,(9):57-57
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诠释太极拳理论是一项崭新的事业,是一个大实验,必须勇于开拓。祝大彤讲"松小指",穆克利说"脚下松",把"松"作为太极拳修炼的一个重要方面突出地提出来,为太极拳"松柔"的注解注入新的内涵,这是祝、穆师徒对太极拳"松柔"的新贡献。按照这个方法解决"僵硬"的问题,读者若以此求证效用,相信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以《道德经》论述了太极拳训练的指导思想和方式方法,提出坚持无为、松柔而达到无不为的训练目的。这是步入太极殿党的正途。  相似文献   

12.
如何掌握听劲是学习太极拳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就好比写字如何拿笔,笔不会拿,字怎么写?太极拳论说:"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问题是:不会"听劲",如何能"懂劲"呢?何谓太极"听劲"?太极"听劲"就是在老师或对方身体上触摸太极松柔之感,即感受人体因松柔所产生出来的力量。听劲分动态中听劲和静态中听劲,所  相似文献   

13.
仲近昌 《西藏体育》2006,(3):23-24,25-31
太极拳是以道家学说立势、中庸之道兴风的拳术,是一门学问深、难度大、价值高、品味浓的体育运动,是中国传统文化。人称“东方哲学”。一招一势都充满了阴阳对立统一的哲学内涵。它以中正不倚、松柔沉稳、连绵不断,如行云流水、滔滔不绝的磅礴气势非常形象地层示了中华民族自尊、自重、自信、自立、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和无私无畏、勇于进取、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修拳要注意的四大环节 1、过分拘谨,违反了"周身适得其中"的要求。这样练拳,虽然很认真,但是,却容易使神不明,意不灵动,气呆滞,形体不自然。如是练拳,则面部表情严肃,眼神无神,形体僵硬,从而使太极拳之松柔艺术的称谓变了味道。  相似文献   

15.
单肘连环搏击技法,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一肘法连环进行攻击的组合。该法肘肘相连,击点不一,不上就下,忽左忽右,肘中套肘,时隐时显,或刚或柔,突发多变,幅度小,快似闪电,用之得当,令人防不胜防,是重手杀伤武器,也称之为连珠重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穆斯林武术三大宝(回回十八肘、汤瓶七势拳、心意六合拳)之一的回回十八肘是回族独有的拳术,既能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又可应用于实战,防身自卫。回回十八肘,历来秘不外传,只在少数阿訇中秘传,  相似文献   

17.
截拳道肘膝技是以近身实战为目的,配合拳腿步进行攻防做战,在打斗中如能够灵活运用肘膝技,往往能够达到一击必杀的打斗效果。拳谚中有挨十拳不挨一肘之说以形容肘膝的杀伤力。截拳道  相似文献   

18.
1、“肩周炎”、“标枪肘”产生的原因分析 “肩周炎”、“标枪肘”在一般学生中是不常见的,更多的只是韧带受伤。经过简单处理和恢复训练不会出现慢性的“肩周炎”和“标枪肘”。  相似文献   

19.
宋蕴亮 《武当》2004,(6):61-61
参加2003年秋季仙学养生班,得到孔德老师指导,受益匪浅。 在动功上,进行松柔的专门训练,让人有一种新奇感。  相似文献   

20.
问:肘膝应敌是在什么情形下使用? 答:肘膝是在靠近敌身时随机乘势而用,切勿不择时机而盲目运用,以免为敌乘虚击取。拳谚谓:“远腿近手,靠身膝肘。” 问:肘膝应敌时应怎样运用才行? 答:须和步、身、眼、手、防守技法紧密配合才行,否则很难以奏效。因对方不可能是死板专等挨打的。 问:运用肘膝应怎样发劲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