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上海探戈》、《上海LADY》中认识的程乃珊,被神秘和忧郁包围着。她像魔法师一样站在岁月流逝的外面,将上海几十年的沧桑拈成一条线,一声悠长的叹息。那时候,她是暗紫色的,流动的;而现在我眼中的她,却是橙色的,没有过分的张扬,却拥有一份淡淡的恬静,沉稳的气度,在不知不觉中,让人感受到她的亲和力,她的快乐和自信。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文坛兴起了一股怀旧热潮,出现了老照片丛书、老城市丛书等系列著作。在这股热潮中,上海女作家程乃珊的旧上海怀旧系列创作独领风骚,不管是对上海人物的描摹、文化历史的钩沉,还是上海精神的表现,程乃珊的书写总是恰如其分、精准传神。笔者以程乃珊的怀旧创作为基础,探析其作品中怀旧情结的表现及成因。  相似文献   

3.
“巴黎有句话说巴黎街头掉下一块砖头,说不定砸到的就是一个艺术家。那么我说上海街头要是掉下一块砖头,砸到的人一定是somebody,是有点来历的人。上海马路上有来历的人很多很多,真人不露相,大隐隐于市。”这是上海作家程乃珊谈上海魅力中的话,她认为一个不会制造传奇的城市,再大也只算是大城市,不能称为都会。作为上海怀旧潮流现代性进程的呐喊助威者,程乃珊的作品为昔日的上海增加了无限流风遗韵。今天,让我们走进作家程乃珊的魅力“上海”。  相似文献   

4.
创作冲动是始发动力,创作动机是继发动力,它们是既有紧密联系又有很大区别的审美心理活动,共同促动着创作活动的萌发和进行。  相似文献   

5.
创作动机论     
创作动机是表现作家的审美情感.它既是非理性的无意识活动,更是理性的意识活动;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与保守性,又是活动、变化的动态系统;既包含多种复杂因素,又以一种因素为主导;既具有外在的社会性、群体性,又具有内在的心理性、个体性.  相似文献   

6.
广告创作论     
为适应广告业的需求,也为广告创作能成为一门独立的系统学科,特作本稿,论及广告类型、特点、创作法则及创作技法诸问题。  相似文献   

7.
海明威创作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创作论王福和1961年7月2日,一个拥有了一切的“迷惘者”在多种疾病的折磨下,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位蜚声世界、充满了冒险经历的传奇性人物,就是美国大作家海明威。他的一生,他的个性,他的作品,他的风格,都给人们留下了一个难解之谜,并且使后人...  相似文献   

8.
论小说创作     
如果可能,请别写小说。小说创作是一种非社会行为,一旦动笔,小说家会时刻为小说中的人物所困扰;而且,真正写起来,小说指南一类书籍并不管用。假如非写不可,那么,小说家需考虑是以情节为主还是以人物为主。如果以情节为主,小说家即在虚构的事情中间而非在所谓的真实生活中寻找人物的时候,抓住情节不放;如果以人物为主,那么,小说家则需对适于情节的某些特征加以强调,使人物在新环境中显得真实可信,从而赋予他们生命。小说家无论重情节抑或是重人物,都还要考虑以何种形式、何种风格呈现情节和人物的问题;当然,在优秀的小说家笔下,故事和人物本身会以最适合的形式出现。小说家应对形式、人物和语言保持一种敏锐的感觉。此外,小说家可能会对道德教诲产生迷恋。尽管应当通过作品给读者以教益,但是,真诚的艺术家并不能专注于说教。  相似文献   

9.
一作为拟实形态的小说,比较统一的说法是:故事型、生活型、心态型。论及弗朗索瓦·莫里亚克(1885—1970)作品的形态,自然会联系到故事型作品的作者。这些“说话人”、故事的编撰者,为了吸引读者,他们千方百计地利用生活的偶然性、或然性,造成情节的迂曲变幻、跌岩回环;大小高潮错落有致、悬念纽结疏密相问;前有伏笔、后有照应等等,使得作品既波澜起伏、又顺畅如流。作为这些精致的故事小说模式,固然有其优点,但因作家为了引人入胜,常在拟实小说所允许的范围内设法增加作品的故事性,结果,故事愈奇、愈巧、愈精致,离日常生活也就愈远。  相似文献   

10.
在文艺创作过程中,作家艺术家的审美心理状态有哪些特征?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 强烈的创作冲动,是作家艺术家进入创作的起点。郭沫若在创作《地球,我的母亲》、《凤凰涅》等诗作时,都曾感受到几近发狂似的创作冲动。他曾说,当诗兴袭来时,“全身都有点作寒作冷,连牙关都在打战”,“由精神病理学的立场上看来,那明白地是表现着一种神经性的发作。”当代作家蒋子龙说:“写作要有冲动,有时小冲动,有时大冲动,当心里响起了一股旋律,人物自己已经打起架来,那就是要进入‘最  相似文献   

11.
莫里亚克创作论沈永赋关于拟实形态的小说,比较统一的说法是:故事型、生活型、心态型。述及弗朗索白·莫里亚克(1885—1907)作品的形态自然会联想到故事型作品的作者。这些“说话人”、故事的编撰者,为了吸引读者,他们千方百计地利用生活的偶然性、或然性,...  相似文献   

12.
论创作灵感     
为了体现文艺创作的创造性,人们都体会到需要灵感(Inspirafion)。她宛如一位神圣、美妙的女神,作者们总是恒久地在追逐着。她究竟在哪里,是个什么样子?怎样请她光临呢?一灵感正如德国哲学家里格尔所说:“如果我们进一步追问艺术的灵感究竟是什么,我们可以说,它不是别的,就是完全沉浸在主题里,不到把它表现为完满的艺术形象时决不罢休的那种情况”。①我国当代诗人艾青则说:“所谓‘灵感’,无非是诗人对事物发生新的激动,突然感到兴奋,瞬即消逝的心灵的闪耀。所谓‘灵感’,是诗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  相似文献   

13.
元代文章创作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的文章创作理论较之唐宋时期更趋于细致和实用,集中地探讨文章写作的基本要素和规律,从审题、立意、结构、行文乃至风格、文病等诸多方面进行了阐释,对明代的"前后七子""唐宋派",乃至清代的"桐城派"散文理论影响都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艺术创作,书法应是学识、见识与胆识的统一和结合,而非简单的机械操作。从宏观的角度考虑,它是作知识、修养、阅历和性情的自然呈现,是作内在情绪的宣泄和表达,是一种性灵的艺术。  相似文献   

15.
赵新的小说创作由写农村“好人好事”起步,新时期初转向“问题小说”的创作,到20世纪90年代,则更注重对农村人情世态的描摹。  相似文献   

16.
乔叶是新世纪文坛涌现出来的一位优秀的女性小说家,她的小说创作已经汇入到中国当代女性写作的艺术谱系之中,并且有着鲜明的艺术定位.乔叶坚持心理治疗型的小说观,她的小说创作以“心理现实主义”见长,尤其长于女性心理现实和心理细节的描摹.乔叶的女性写作属于自审型写作,不同于惯常的自恋型写作和自渎型写作.与铁凝深受西方宗教影响的自审型写作相比,乔叶的自审型写作偏重于中国化的日常生活叙事,人物的自我心理拷问更加自然,不露痕迹.从题材类型和精神取向来看,乔叶迄今的小说创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沦落风尘的城市妓女的变态心理拷问,揭示了隐含在当代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中的“小姐意识”或“妓女心理”;二是对当代都市白领丽人的畸形婚恋心理透视,实现了对当代中国城市文明病的批判性审视;三是对家族题材中不同代际女性的历史心理挖掘,凸显了她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心理现实或潜意识场景,隐喻了她们在历史悲剧命运中的精神关联性.围绕这三个方面的深度心理书写,乔叶的小说传达了强烈的当代女性自审意识.乔叶的女性时间观在其“家族历史小说”创作中起着关键作用.乔叶的小说有写实性和写意性两种类型,后者接近散文化或诗化小说.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音乐表现内容、音乐创作过程、音乐创作中"美"与"新"的关系、作曲家创作的主动性与被动性等一些争议性问题的论述,说明了作曲家的创作是整个音乐实践活动的基础。从音乐实践活动的整体来看,作曲家的创作具有创作过程的主动性和创作结果的被动性这一双重特性。  相似文献   

18.
明代书坛处在一个难以超越的历史坐标点上,一方面是元代赵孟頫圆润柔美的书风强烈熏染,使明初书家难以摆脱这种影响,而这一书风又比较单一,缺乏阔大恢宏的气象。另一方面,书坛缺乏具有转捩能力的大家。帖学正走向下坡。于是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书法家济济一朝,却无象晋、唐那样领袖群伦的大家;传世作品不可胜数,却未见高潮迭起、划时代的大作。不过,我们也不同意《书学史》中的结论:“是代书学,真可谓江河日下,不足观者矣。且行草虽妙,实亦不能出赵吴兴肘下”。这种不加分析地将明代各时期不同发展状况混为一谈是失之偏颇和笼统的。事实是,明代三百年书坛,初期、中期、后期的书法家的创作意图和审美理解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产生了三个时期不同的书风。  相似文献   

19.
李津 《文教资料》2010,(14):19-21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以其现实主义作家的秉直天性和女性的敏锐直觉,深刻地表现了十九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婚姻爱情与经济的关系,透彻地揭露了金钱财富是资产阶级婚姻制度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虞信是南北朝文坛的最后一位大家,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也是唐代文学的先驱,奠定其在文坛地位的是虞信后期的创作。自羁留北方至581年去世的这段时间,不仅是虞信人生的转折点,更是他诗风、文风的转折点。对北仕之悔、对故国之思、对被羁不得还的怨恨、对亡国之殇、对惊涛骇浪仕途的恐惧几乎构成了虞信后期的全部精神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