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政府形象传播的本质内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政府本身就是媒介 ,政府施政的过程 ,就是政府传播自己形象的过程。光“练”不“说” ,不会形成应有的形象 ;光“说”不“练”(或者“练”与“说”两张皮 ) ,形象也将大打折扣。政府形象构建、传播的真谛是 :确立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心和信任 ,通过塑造、改善、提升政府形象来加强政府对公众的影响力、公信力、吸引力。即政府形象传播以社会公众认可、支持为前提 ,以“推销”政府的理念、服务、影响为指归  相似文献   

2.
各级政府通过政府公报公开的信息.主要是政府公文.目前的政府公报在公文的编选上有三点不足:一是信息公开不及时——常放马后炮,二是信息链不完整——有“批”无“请”,三是体式不规范——掐头去尾.  相似文献   

3.
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信息公开存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政府危机管理与政府信息公开的关系以及政府危机管理工作中政府信息公开的作用,指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存在法律体系不健全、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危机信息管理水平低、知情权意识薄弱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提高我国政府应对危机的能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政府网站建设有利于政府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但是从信息公开角度分析,我国政府网站建设仍存在政府信息公开主体角色不明确,内容服务功能弱,互动与互联功能差,信息公开程序不规范、监督与救济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从制度、技术与人员管理三个层面提出改进政府网站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庆祝 《大观周刊》2011,(46):24-24
网民监督政府是一种新的公民监督形式,其实质就是公民通过网络这一媒介对政府进行监督。当前,网民通过网络蓝督政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网民监督政府的立法体系不健全,政府构建网民监督政府的平台不积设,网民构成不均衡,网络运营商社会责任感不强,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网民监督政府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找出相应对策,以便实观网民对政府的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政府信息资源组织情况进行调查,目前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在组织政府信息时存在组织标准不统一,自动化组织程度不高,政府信息基本未整合,政府信息特色专题库少等问题。因此,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借鉴先进经验,统一政府信息组织标准,敦促制订、完善政府信息保存制度,拓展《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系统实施指引》,提高公共图书馆组织政府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政府网站建设与政府透明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选取了我国西部某省126个县级政府网站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对网站建设的现状进行测评,从而验证网站建设的各维度与政府透明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政府网站建设中的网站栏目设置、网站可访问性和网站访问速度三个维度对政府透明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网站功能导航对政府透明度的影响作用不显著;此外,网站类型、经济发展水平(GDP)两个控制变量对政府透明度也具有显著影响,且不同类型的政府网站在透明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根据上述研究发现,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省级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资源采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31所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政府信息资源采集情况进行网络在线调查可知,目前我国图书馆政府信息资源采集存在渠道不畅通、内容不全面、政府信息资源的时效性差等问题。因此,公共图书馆应积极拓展信源,按公众需求主动采集政府信息资源,敦促制订、完善政府信息资源呈缴制度,拓展政府信息资源采集方式,从而丰富图书馆政府信息资源馆藏,提升图书馆政府信息公开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9.
龙莉 《新闻传播》2009,(9):45-45
造成近年来一些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群众不明真相.而在于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缺失,政府公开的群众不关心,群众关心的政府不公开,甚至是政府公开的群众不相信,政府公信力缺失。本文将从我国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两个方面反思我国政府的信息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10.
曾子芯 《大观周刊》2012,(44):78-78
市场经济的实践促成了政府宏观调控中形成的中国特色。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要完善政府干预经济的管理体制就须要加强改革。经过30多年的经济改革,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与此同时,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也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还不彻底,初步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和不完善。本文首先论述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分析了政府行为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政府干预经济的局限性,并最终提出了一些改进政府干预经济职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网上各级、各部门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考察,可以看出,目前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分类体系不一致、信息分类不准确、提供的功能不同、页面显示格式不同。对此,可以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覆盖全国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体系,建立我国的政府信息资源定位服务系统,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管理,充分发挥政府信息资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在推行政府信息化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政府信息公开。但目前我国仍然存在不利于开展政府信息公开的诸多因素。文章从我国特殊的历史文化、政治体制、法律规范等六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3.
政府信息具有让渡著作权财产权利、有偿化提供受到限制、无障碍性使用著作权等特性。我国对政府信息著作权的立法存在相关规定不明、垄断政府信息、收费政策不完善、市场开发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今后的立法应明确界定享有著作权的政府信息范围、制定详尽的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准则、建立合理的政府信息著作权再利用模式、健全与政府信息著作权相关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的产生及广泛运用对政府的治理模式产生了独特的影响和新的挑战,目前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存在着难以逾越的治理困境,如公众参与不足,政府回应被动,职能转变滞后,评估体系不健全,政府改革动力不足等问题.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亟须以新的视角审视公共行政的发展,因此,构建政民互动参与、政府职能明确、绩效评估完善的回应型政府是实现新媒体时代公共治理的重要范式.  相似文献   

15.
危机中的政府公共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进程以空前的速度、深度、广度推进,以及我国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不稳定因素给社会带来了各种危机,我国已进入了危机多发期.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政治社会的主体,如何有效地应对危机事件,关系到政府在公民心目中的权威地位和良好形象,直接影响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甚至关系到国家政权的生死存亡.政府公关能力作为政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政府能力的关键指标.因此,提升政府公关能力,是政府当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杨小芬 《大观周刊》2012,(46):77-77
近年来我国政府公信力存在缺失现象,法制不健全、行政监督不力、政务不公开、行政人员的腐败和行政效率的低下等问题给政府公信力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采取相关措施来防止政府公佶力的进一步恶化,重新在公众心中树立起服务型政府的美好形象。  相似文献   

17.
毛德胜 《新闻世界》2014,(11):48-49
食品安全是近年来公共安全问题中的热点。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政府在媒体应对时,存在对媒体认知不足,应对不及时,态度和方法不正确、应对没有常规化等诸多不足,从而影响食品安全事件的妥善解决,影响了政府和媒体的关系,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政府在应对此类公共安全事件时,要重新认识政府和媒体的关系,正确认知媒体功能,善于和媒体沟通,形成媒体应对的长效机制,以把握好舆论阵地,提升公共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与公共图书馆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赋予公众获取信息的权利和改善政府治理,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立法思路。政府信息公开实施过程中对政府信息管理提出的问题包括:《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公共图书馆的关系、政府信息公开相关规定引发的问题、由信息不存在引发的问题。公共图书馆在促进政府信息公开中应建立起对政府信息记录的接受和保存制度;政府主管部门应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专业技术优势提高信息公开的质量、降低公开的成本;公共图书馆应当成为政府信息管理的重要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19.
再论信息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防止和纠正信息市场失灵 ,政府应采取多种手段干预市场。但许多时候 ,政府干预的结果也不甚理想 ,即政府失灵。为此应建立有效的政府干预机制 ,并将市场手段与政府干预手段结合。参考文献 5。  相似文献   

20.
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公开体系中的新元素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2008年初以来,图书馆界开始了对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服务的大力推动。政府信息公开体系中引入公共图书馆这一新元素,有利于逐步改变以"信息不存在"为由的信息不公开,以及某些档案馆成为政府不公开信息"掩体"的现象。公共图书馆需要强化的政府信息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对海量政府信息资源的组织、整合与揭示;把政府信息服务融化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当中;政府信息的长期保存和永久利用;介入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指南、索引、摘要的编制工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