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纸消亡确定是“报存纸亡”吗?报纸读者确定会“渐渐老去”吗?报纸价值确定是“内容为王”吗?2014年对纸媒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亚马逊收购《华盛顿邮报》再次引发的报业存亡话题还未平息,上海解放文新两大集团合并给这个并不新的话题炉火添柴,直到2014元旦起新闻晚报停刊引发“纸媒之殇”,报业可谓哀鸿遍野。报纸存亡的高谈阔论,不仅无助于报纸的新生,而且充满了负能量;报业转型的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2.
躲在云后面     
在大楼门口遇见一对母子,小男孩看来只有四五岁,一边走一边喊:“我要去动物园嘛。”妈妈劝他:“讲好了出太阳才能去,今天没出太阳,还可能下雨,不能去。”  相似文献   

3.
集邮,是一种很普及的业余文化生活,爱好者大有人在;报纸,更是到处可见。人们大概猜不出,以报纸为主题的邮票,有史以来全世界发行了多少种吧!我很幸运,一次就见到了近300种。初夏时节,我去石家庄采访。在石家庄日报社,许锡良老编辑捧出了他珍贵的集邮册,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解说员,领我参观了一次报刊史画廊。看上去许锡良是个沉默寡言的读书人,没想到谈起邮票来他滔滔不绝,对这厚厚一本五颜六色、文种  相似文献   

4.
集邮,是一种很普及的业余文化生活,爱好者大有人在;报纸,更是到处可见。人们大概猜不出,以报纸为主题的邮票,有史以来全世界发行了多少种吧!我很幸运,一次就见到了近300种。初夏时节,我去石家庄采访。在石家庄日报社,许锡良老编辑捧出了他珍贵的集邮册,像—个经验丰富的解说员,领我参观了一次报刊史画廊。看上去许锡良是个沉默寡言的读书人,没想到谈起邮票来他滔滔不绝,对这厚厚一本五颜六色,文种  相似文献   

5.
做了多年报纸新闻版的编辑,打交道最多的是包括记者在内的作者们。现在的编辑需要做的早已不仅仅是给作者的稿子顺顺语气、理理次序、挑挑错别字等文字之类的事了,如今,让编辑头痛的是作者与编辑的心理磨擦。 心理磨擦之一:作者一边看着被“枪毙”的稿子叹息、一边埋怨编辑不识货。其实与其如此,倒不如直接向编辑问个明白。一位老编辑曾对我说,有些时候,编辑、作者之间所隔的也不过就是一层窗户纸,但如果双方都不先舔舔指头首先捅破它,慢慢地这层纸就有可能化成一堵墙。 心理磨擦之二:有些作者埋怨稿子发得不快或没有发出去。这种…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名战士报道员,从事报道工作已3年多,虽然不知道报社门朝哪,却在各类报刊_t发表了200多篇稿件。细细想来,我与编辑一不熟悉,二无关系,能上这么多稿件,我看秘诀就在于:下功夫提高稿件质量。初写报道时,我稿件写了不少,就是屡投不中,因此曾经埋怨过报社没熟人。当我的想法被团政治处主任马运成知道后,他帮我分析稿件见不了报的原因,启发我要在提高稿件质量_b下功夫。听了马主任的话,我再看那些底稿,确实高报上的作品还有段差距。此后,我一边练习写稿一边加强新闻理论学习,每天还专门利用一个小时研究报纸版面,学习别…  相似文献   

7.
1994年我应聘到一家广播电台做主持人。一天晚上,我负责为一个老主持人导播,接热线电话。我接的电话是一个年轻男子打来的,他说他很绝望,想自杀。当时老主持人说:“你等一会儿,我点根烟。”他点着了烟,打开话筒问:“你抽什么牌子的烟?”之后20分钟,他们聊了烟和酒的话题,20分钟之后,年轻男子说:“我要睡觉了。”  相似文献   

8.
杨子才同志是一位足勤笔健的老记者.一位忠恳敬业的老报人,一位统领军事新闻大军的老领导。对于我来说.他则是一个让人尊敬的老友与为文做人的良师。子才同志除了履行好一个记者、编辑和报社领导者的责任.尽心尽力地办好报纸外.还在杂文及诗歌创作等方面付出了很大心血.写下了大量作品。他的洋洋九册《萤窗集》,足以说明他杂文创作之丰.令人感喟有已。  相似文献   

9.
《穆青的幸福》一文,是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为新华社老社长穆青所著《十个共产党员》一书写的序言。这是我近年来读到的一篇感人肺腑的序言,是两位新闻战士直面人生,坦诚而真挚地交流的一次实录。我是含着泪花读完这篇文章的。《十个共产党员胶结了穆青滴滴心血。他和焦裕禄等人的心是相通的.他是蘸着“心血”写的。正如穆青所说:“几十年来,他们一直活在我们心里,有些人是我在心里酝酿了多少年才动笔写的,是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写他们的……。”这是焦裕禄等人的事迹能以震撼人心而至今仍是全党全国学习的榜样的真谛。这位新闻界的老…  相似文献   

10.
我有位朋友,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浏览报纸。一日,陪他到报摊挑选报纸,有的他爱不释手,有的他扔到一边。我问他为什么讨厌那几份报?他说:“这几份报‘看人下菜碟’,太势利眼!”我是搞新闻的,很有兴趣听他对“势利眼”的解释。他边走边罗列了“势利眼”的种种表现。我归纳起来,主要“症状”是:一曰嫌贫爱富。对财大气粗的企业,腰缠万贯的大款,左一篇通讯,右一篇专访,篇幅长似“床单”;而对困难企业和下岗职工,则连一个“豆腐块”也舍不得。二曰  相似文献   

11.
报纸进行形势教育宣传是个老问题,也是个新问题。今天报纸的形势教育宣传,面临着许多新情况,也遇到一些难点,这需要我们认真地去研究,去思考。以下,是我想到的几点。  相似文献   

12.
报纸进行形势教育宣传是个老问题,也是个新问题。今天报纸的形势教育宣传,面临着许多新情况,也遇到一些难点,这需要我们认真地去研究,去思考。以下,是我想到的几点。  相似文献   

13.
前几天我到鹤壁,鹤壁日报总编辑姚菊泉同志来看我。同行见面,话题自然就说到办报。姚总说他们市委书记李新民善于领导新闻工作,很会运用报纸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并说李书记前些时接受《河南新闻出版报》记者的采访,谈得很好,该报以《管好办好党报 党委责无旁贷》为题,发了半版。我请她把那天的报纸找来,读了一遍,感到确实讲得很好。 李书记首先强调党委必须重视报纸的作用,切实加强对报纸的领导。他说:“应该很珍惜”党委机关报,“把这个舆论阵地的作用充分发挥好,这个地区的各项工作就会出现生动活泼的大好局面”。加强对报纸…  相似文献   

14.
2005年3月25日,整个湖南衡阳市都沉浸在悲痛之中,数万市民自发地以各种形式祭奠、追悼抗日老英雄、“狼牙山壮士”葛振林。而在追悼会现场,一个40来岁的男子久久跪在地上不肯起来,他一边哭泣一边说:“爸爸,儿子对不起您,以前我不能理解您,恨您,现在我才知道,其实您是最爱我们的……”  相似文献   

15.
西安市临潼区斜口镇有位农民,名叫杨金星,已年过半百。此人因家境贫寒、生活艰难,一直在为生存而奔波着。但杨金星一直爱好新闻报道,即使在夏天卖冰棍时,也是一边卖冰棍,一边买一张报纸看着,有时甚至到了入迷的程度,光看报纸。却把卖冰棍给忘了。在这么多年中,他为当地的广播电台、报纸,写了不少稿子,也小有名气,当地农民都把他称为“土记者”。  相似文献   

16.
2006年9月,我的朋友王佩(杭州网副总编)被公派去英国诺丁汉读MPA,行前,我向他建议,在英国对名的小报联太阳报》多加考察,回来写一本解密《太阳报》的书。此前,我和他曾经多次谈起杭州的报纸,并对《都市快报》在杭州的成功作了一番分析。结果,有天深夜,他在MSN上和我说“我发现《太阳报》就是另一份《都市快报》。”为什么这么说?王佩解释是说在不遗余力讨好读和吸引读这一点上,这两份报纸几乎如出一辙,都表现出相当努力的样子。而在大多数报纸那里,亲近读都在很大程度上停留于一种姿态,未能真正地“放下身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汪班长,快看今天的军报,你获奖了!”6月24日的早晨,同班战友小郭手拿着一份《解放军报》.一边喊一边兴冲冲地跑进办公室。听到小郭的叫喊,正在忙于报纸排版的我,连忙站起身来,办公室的战友也呼啦啦地围了上去。翻开报纸,果然,“2004年基层化大家谈征获奖名单”赫然在目:《走出网络游戏的“迷宫”》——作:汪彬。没错.二等奖获得中名列第五的就是我。“真不容易!小汪.恭喜你!”班长一脸兴奋地拍了拍我的肩膀,其他战友也毫不吝啬溢美之辞.一个劲闹着让我请客。  相似文献   

18.
脚板踩眼睛寻立足点高写新闻──从《化肥袋里有张“保险证”》获奖说开去辽宁省大连日报社刘奎祚本栏责任编辑孟基宁爱农、支农,是在报纸上经常出现的老题材。如何在这个老题材上提出新问题,做出有新意的文章?这是我一直在努力实践的新课题,并在不懈地捕捉它。前年我...  相似文献   

19.
记得我刚当夜班编辑不久,因为处理一条市里召开会议的稿件出现失误,导致在报纸上发了更正。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一位老编辑找我谈心,他说:“办好一张报纸,编辑是非常重要的。编辑是个人劳动,也是一种特殊复杂的劳动。编辑经过对稿件和版面的深加工和创造,把一张漂亮的报纸奉献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曾到一些企业采访。在一家工厂厂长办公室里与厂长交谈时,因不久前国家公布实施的一项法律的内容记不准确了,须找报纸查对一下,可厂长说他几年都没有订过报纸了,得到外单位去查。在一家颇具规模的公司经理的办公室里,正好碰上投递员送来新报纸。经理接过报纸,随手扔到了墙角堆放的一大摞报纸上。他说工作还忙不过来,哪里还有时间看报纸。还有一些厂长、经理说他不订报、不读报,还不是一样抓生产、搞经营。厂长、经理不读报纸照样能够抓生产、搞经营,从表面看,的确无法验证厂长、经理不读报就影响了企业走向市场,更无从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