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老师师范毕业后,应聘到农村中学任教.开学前一天,她被请到教导处,朱主任塞给她一张课程表.王老师瞧了一下,打了个寒噤.学校安排她担任初二(1)班的班主任,并且教两个班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2.
沈跃春 《科技文萃》2005,(10):96-99
虫儿该不该吃卷心菜 13世纪,在土耳其人纳塞阿丁的菜园里,园丁甲发现卷心菜上有害虫,他就去捉害虫.但园丁乙却说:"放了它们吧,虫儿也有吃菜的需要."于是,两个人争吵起来.这时,纳塞阿丁和他的妻子恰好走了过来."你们为什么争吵?"纳塞阿丁问.园丁甲说:"我说应当消灭这些害虫,因为它们吃掉了您的卷心菜".纳塞阿丁答道:"你说得对."园丁乙说:"我说应当放了它们,以满足它们的需要."纳塞阿丁又答道:"你说得也对."这时,纳塞阿丁的妻子困惑了:"他们俩不可能都对呀!"纳塞阿丁再次答道:"你说得还对."  相似文献   

3.
释"固塞"     
古汉语中"固塞"一词,目前流行的大型辞书均释作"坚固的要塞"。其实无论从字义、还是从修辞方面看,"固塞"都应为同义并列,当释作"屏障"。  相似文献   

4.
杜成芳 《物理教师》2004,25(10):25-26
(1)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教给学生物理学中常用的探索方法——实验探索法.(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3)会做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4)通过猜想、实验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古诗文中常见疑问代词"孰"和介词、 动词或连词"与"连用。 "孰"和介词"与"连用表示跟谁的意 思。如: 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 从子而归耳。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孰与处于此,跟谁待在这里? 且夫僻界西戎,险阻四塞,修其防 御,孰与处乎土中。 (班固《东都赋》) --孰与处乎土中,跟谁处在中心地区? 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 音者,谁怜长叹人。 (王实甫《西厢记》  相似文献   

6.
2 操作步骤;2.1 取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再用锯条将钠将成粉末状,加入少量玻璃粉与钠粉混合,然后取适量粉末钠放入带橡胶塞的玻璃管中(如图所示),在玻璃管上端塞一个小橡胶塞,防止钠与空气作用。  相似文献   

7.
《湖北教育》2007,(7):37-37
5月22日下午,北京市海淀区艺术职业学校(以下简称“海艺”)的地理代课老师、70岁的孙老师遭遇了他四十多年教师生涯中最“惨”的一课——课堂上,几名学生不仅企图摘下他的帽子,摘下他塞在胸前口袋里的月票卡,将空水瓶扔向他,还多次大声辱骂他。一名学生将课堂“闹剧”用手机拍摄下来,  相似文献   

8.
一、浮力产生的原因例1 如图1,圆柱形容器,底部和侧壁分别有一个木塞A和B,A和B排开水的体积相等,则() (A)A塞受到的浮力大于B塞受到的浮力 (B)A、B两塞受到的浮力相等 (C)A、B两塞都不受浮力 (D)只有A塞受到的浮力为零错解:A和B都浸在同种液体里,又有V排A =V排B,根据F浮=ρ液·g·V排推出F浮A=F浮B, 选择(B)。正解: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  相似文献   

9.
在做氨的“喷泉”实验时,需用干燥的圆底烧瓶收集一瓶氨气并“迅速”塞上带尖嘴导管和胶头滴管的双孔塞。若操作稍慢,则可能因瓶内氨气的逸出而导致实验失败。而改用如图1所示装置,则操作简便,成功率高。1实验准备a.给250mL圆底烧瓶配上1个双孔橡胶塞,一孔中插入1根约150mm长的尖嘴玻璃导管,另一孔中插入1根约60mm长的玻璃导管。将其塞紧瓶口,再在两导管口分别接上一段约50mm长的橡胶导管并各夹一止水夹(A,B)。b.检查气密性后,把烧瓶倒夹在铁架台上,打开止水夹A,B,从尖嘴导管口B处通入氨气,空气则从短导管口A处被排出。可将滴有酚酞试液…  相似文献   

10.
1879年,肯普(A.B.Kempe)成功地证明了d(V)=2、3、4时四色猜想成立,但证明d(V)=5且中心区呈双B夹A型时,漏证了其中的复杂情形即陷阱构形。本文用色链的数量、位置组合理论找到陷阱构形的一个不可避免解集,从而弥补了肯普(A.B.Kempe)证明中的漏洞。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有车族的不断壮大,各大城市交通堵塞现象越来越普遍,碰到这种情况,人们总会无奈地说:"糟糕,又塞(sāi)车了!"是塞(sāi)车还是塞(sè)车?我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音,的确是sāichē。然而仔细想来,"塞车"实在应该读成sèchē。  相似文献   

12.
高中数学新教材第三册(选修Ⅱ)第一章新增了“随机变量”的内容.由于本章节是全新的知识,概念抽象、计算复杂,再加上学生认知能力的原因,所以教学上很难把握.根据笔者的教学体会,其难点主要有:(1)随机试验、随机变量、二项分布等概念;(2)求随机变量的分布列;(3)期望方差的理解和计算.本文就随机变量教学中的难点成因及解决的对策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话说边塞某郡(某郡就是该郡的名字)有一人,名曰塞无名。自号曰塞翁。他的能耐可是不小!他精通兵法,武艺非凡,十八般兵器样样都行,他常练刀自娱曰:“塞翁之意  相似文献   

14.
阳同福 《物理教师》2004,25(7):41-41
现行高中物理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版)关于合运动的定义,是在红蜡块在玻璃管中运动的实验事实基础上给出的(P.84):“上述实验中红蜡块沿玻璃管在竖直方向的运动和随管做的水平方向的运动,通常叫做分运动,红蜡块实际发生的运动(由A到C)通常叫做合运动.”(以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对于可燃性粉尘引起的爆炸,由于缺乏有效的验证难以理解。通过“尘炸实验”的演示,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效果非常好。1实验装置的制作及演示如图1所示:在一块木板上挖一圆洞塞以单孔胶塞用来固定玻璃漏斗,漏斗旁适宜位置放入一支燃着的蜡烛,漏斗内放少许干面粉,扣上一个硬纸盒(或轻塑料筒),从连着漏斗的胶皮管向里轻轻吹气,当面粉比较均匀地弥散于纸盒之中时,就会发生爆炸,爆炸能将纸掀起。2实验的关键a.面粉要干,否则要放入蒸发皿炒干。b.蜡烛位置要适宜。c.纸盒要大些且质量要轻,最好用透明塑料。总之,只…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中的点化,要处理好"已知与未知""碰撞和共鸣""纠错与创新"这三组关系. 点化从已知出发.我们不提倡把现成的结论塞给学生,而是从学生的已知出发(包括学习积累、阅读体验和生活实践),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把握理解未知.  相似文献   

17.
释意理论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在口译过程中,译员在理解意义之后便将之与语言形式分离。这就是塞莱斯科维奇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假说。正是依据这一假说,塞莱斯科维奇提出了的口译过程三阶段理论。该文对释意理论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假说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和分析。由于该假说涉及到现代科学也无法解释清楚的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相信人们围绕该假说的激烈讨论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1950年代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1951.1953)、张毕来《新文学史纲》(第一卷)(1955)、丁易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略》(1955)和刘绶松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1956)等四部现代文学史的《绪论》作为突破口.围绕对新文学的性质界定和文学史过程的梳理这两个问题.通过比较分析各部文学史的具体的理论运用和表述方式.探讨二十世纪50年代的文学史生产存在走向“一体化”的趋势,并进而分析这种现象的状态、因由和其内在的学科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塞乐斯生于公元前624年.是古希腊第一位闻名世界的大数学家。他原是一位很精明的商人.靠卖橄榄油积累了相当财富后.塞乐斯便专心从事科学研究和旅行。他勤奋好学.同时又不迷信古人,勇于探索.勇于创造,积极思考问题。他的家乡离埃及不太远,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在那里.塞乐斯学习了古埃及人在几千年间积累的丰富数学知识。他游历埃及时,曾用一种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埃及国王阿美西斯钦羡不已。  相似文献   

20.
论数学教育中的"简单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数学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在处理数学教育问题上不能采取“简单化”的做法,“简单化”是对数学教育良性发展的极大危害.在我国数学教育中存在4种“简单化”现象:(1)对于国外数学教育理论、方法等的“简单化”;(2)数学教学中的“简单化”;(3)数学教育评价的“简单化”;(4)数学教师继续教育上的“简单化”.而二元认识观是造成数学教育中出现“简单化”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想克服数学教育中“简单化”的做法,就必须彻底抛弃二元的认识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