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吕春 《档案天地》2009,(11):39-42
杜月笙(1888年8月21日-1951年8月16日),原名月生,后因国学大师章太炎建议,改名镛,号月笙,典故出自“周礼太司乐疏”:西方之乐为镛,东方之乐为笙。近代中国上海青帮中最著名的人物,也是20世纪上半叶上海滩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以前我们看到的大多是被丑化了的杜月笙,笔者通过大量文史资料,  相似文献   

2.
<正>1953年2月航空工会沈阳办事处撤销,我被调至北京中国第二机械工会全国委员会财务部工作(第二机械工业部是主管军工工业的)。1956年12月2日在西苑旅社(现叫西苑宾馆)召开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大约有1000多人。我被抽到大会秘书处工作。会议期间,朱总司令到会接见代表,并作报告,号召大家一定要努力生产,安全生产,多生产出好产品支援解放军。会程最后一天,也就是12月10日,天  相似文献   

3.
我是1985年2月到上海市档案局工作的。在此以前,上海的档案事业自1979年3月进入了恢复、整顿时期。  相似文献   

4.
<正>"双黄蛋"荣宗敬(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生性傲慢,不屑与官府、帮派为伍,更不愿找所谓的靠山。但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荣宗敬不得不低下头颅,与上海滩上炙手可热的闻人杜月笙打交道。抵制日货设立纱交所为了扩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日本效仿欧美,在上海三马路(今汉口路)办起了"取引所(即交易所)"。1919年9月1日,日商取引所决定兼做棉花贸易,并在浦东建成栈房做囤花之用,妄图操纵中国的棉花市场,将众多华商纺织厂置于  相似文献   

5.
离开了陕西日报社,却并没有离开,因为夜里我的梦有许多都是在陕报中的生活。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直至八十年代初的陕报,有一股清纯之风,一股和悦和睦之风。饭场即是交谊场,编辑记者们吃饭便在饭厅外的地上蹲了,和农民一佯开“老碗会”,你一言,我一语,既讲省内外国内外新闻,又讲俚语趣话,还常拿了廉价的雅号给每个人头上戴。记得当时我的农财部的一位主任,给“选”了一个“怕协会长”。由他当“会长”,“怕协”下边竟发展了一批人,全名是“怕老婆协会”。这个“协会”的故事,满可写一本书哩!  相似文献   

6.
7.
清涼山杂憶     
开荒去一九四三年的春天。陕北高原的春天,不时刮起漫天风砂,但是延水早已解冻,哗晔地日夜欢唱着,离清凉山不远的菜园子附近的几株杏树,已经放出了第一批清新白净的花蕊,春天正姗姗地漫步到高原上。开荒的季节又来到了。一个早晨,除了在石窑洞里编报的新闻部的几个同志以外,清凉山(包括解放日报和新华社)的大部分同志都下山了,按照平常编好的吃饭小组,几个人一圈,蹲在厨房旁边的空地上,迅速地吃完了早饭,有的去领镢头,有的整理整理自己的草鞋,有的在哼  相似文献   

8.
一、杜月笙的公馆当年,杜月笙在上海有两所公馆,一所在华格臬路(今宁海西路),另一所在杜美路(今东湖路70号)。华格臬路公馆的地皮是黄金荣送给杜月笙的。社发迹后,在这块地皮上建筑了两幢房屋,都是一式两进三间楼房,前一进是中式两层石库门楼房,后一进是西式三层楼房,最后一排为四层楼房,作为辅助用房。东面一幢杜月签送给张啸林居住,西面一幢杜月签自用。社将前面中式楼房楼下三间打通改为大厅,中央上方有一大匾书有“余庆堂”,此乃社氏党名,中间挂有巨幅中堂,两边为郑孝前所书楹联,红木长桌上摆有福、禄、寿三星瓷器像…  相似文献   

9.
吕春 《湖北档案》2009,(11):46-47
1949年4月27日夜里.杜月笙黯然神伤的独包一艘荷兰轮船“宝树号”,携妻妾、子女、朋友和随从数十人,逃离上海去了香港。  相似文献   

10.
五四的前夜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奥等"同盟国"失败而结束.1919年1月,战胜国方面在"五强"(英、美、法、意、日等帝国主义国家)操纵下,在法国的巴黎召开所谓"和平会议".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地方协会是20世纪30年代活跃在上海政治舞台上的一个重要的资产阶级团体,“虽不领衔,但其势力则远在领衔的市商会之上,因为地方协会的会员,包括各界各业的上层领袖人物,其主张带有相当代表性”。①30年代前期,在会长史量才的领导参与下,地方协会积极介入地方事务,对国民党政权的内战独裁政策进行了激烈地抨击与质疑,表现出了鲜明的民主进步倾向。②1934年11月,史量才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不久,与国民党关系密切的青帮头目杜月笙当上上海市地方协会的会长。本试就1934年后杜月笙领导参与上海市地方协会开展的主要活动进行论述,进而对杜月笙、资产阶级与国民党政府三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时间,过去40年了;事迹,却始终难于忘怀。那是1947年的10月,由彭德怀将军率领的第一野战军,于8月15日在米脂沙家店地区歼敌一个整编师,结束了胡宗南部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后,我军转入了反攻。闻名的沙家店战役,冲破了黎明前的黑暗,陕北战场的敌我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我军乘胜南下,九、十月间相继收复了延长、延川两县,又回师一举包围了困守清涧县的敌整编76师,两天两晚激战,扫清了县城四周的敌军外围据点,经过强攻,占领了紧贴城西的笔架山,居高临下,俯览清涧全城,瞭如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蒋介石早年曾混迹于上海滩,与黄金荣、杜月笙等帮会头面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早在他20岁(1907年)那年,就由沪军都督陈其美介绍加入青帮组织。同年,仍由陈介绍加入了孙文创建的同盟会。从此,蒋介石走上了他投机革命的政治生涯。 1927年,蒋介石当上了北伐军的总司令,耀武扬威进入上海。“4·12”反革命政变后,将迫于强烈的舆论压力和国民党内部矛盾,不得不作出“引退”的策略。尽管如此,蒋介石昔日的那帮下至江湖旧友、上至闻人大亨仍以蒋在军政界的显赫地位引以为荣,甘愿鞍前马后为其效力。然而在蒋宋联姻期间,发生的杜月笙“劫持”宋美龄一事却  相似文献   

14.
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一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了盛况空前的婚礼。十二月十日.由于国民党各派矛盾重重,蒋重新登上总司令的宝座。养尊处优才二十五岁的宋美龄见有这样的“帮夫运”,更为忘乎所以,因而招来了麻烦。 那时的上海滩是个流氓世界,大几名人都要  相似文献   

15.
杜定友先生是原我馆的馆长和广东图书馆学会会长。他于1967年3月去世,离开我们16年了。杜先生是一个博闻强识,敢于创新而又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的图书馆学专家。杜先生从事图书馆工作几十年,为我们留下的学术遗产是人所皆知的。现在,我只谈谈几件较少人注意的事。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上海,以青帮为代表的黑社会势力无所不在,作为上海滩三大亨之一的杜月笙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个人势力急剧膨胀,逐渐位列上海滩三大亨之首,成为国共两党各自争取的对象,而杜月笙却一直表现出两面皆不得罪的态度。但是,随着国共两党关系的逐渐破裂,杜  相似文献   

17.
高丽生同志是广东人,矮矮的个子,宽宽的脸盘,络腮胡子。解放初,他虽然任重庆《新华日报》的副社长兼总编辑,但他跟报社的一般干部和工人、工勤人员,在阶梯上下象棋,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在走廊上打扑克,为争一张牌,有时候吵得面红耳赤。人们都说,从外表上看起来,他简直象个伙伕兵。可是,他的确是个知识分子,写过不少很有质量的社论。高丽生平易近人,对下级干部和工人、工勤人员嘻嘻哈哈,但干  相似文献   

18.
《档案与史学》2001,(5):12-16
本辑史料选自交通银行董事长钱新之档案。主要是 1 94 2年杜月笙在四川 (一度赴陕甘 ) ,以及 1 94 6年至 1 94 7年在上海香港两地 ,与钱新之的来往函电。内容比较广泛 ,甚能佐证杜、钱两人的密切关系 ,如吴蕴斋入狱后 ,杜钱两人均极力营助 ,并可与本刊公布之周作民日记参看。其他如杜月笙、钱新之之身体状况、心态等也有所涉及 ,于杜月笙、钱新之的研究 ,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兹予公布。档号 Q55- 2 - 5、1 1、4 2。由张爱平、宫瑞华、张劲选编整理  相似文献   

19.
海上大闻人杜月笙,能在风云际会的上海滩发迹成为“社会领袖”,尔后又能历经风雨数十年不倒,这既有历史的原因,亦有他个人的因素。后者细究起来,识者说他“会做人,会赚钱,也肯花钱”,或许有道理。会做人,会赚钱,一般人也做得到,无非是手段高明、巧取豪夺那一套,关键是“肯花钱”,不是每个大事都能做到的,如他的师傅黄金荣就不行,而他则出手不凡,在赌台上把赢来的价值数十万元的房契、支票轻轻撕掉,说一声:“朋友之间玩玩,不必当真”,便过去了,对方从此以后感激不尽,说不定就到了他的麾下效劳。杜月笙“肯花钱”的另一…  相似文献   

20.
早晨 《今传媒》2004,(4):39-39
“世界”这个词,总让我想起一片浮云涌动的天空,天空下总是落着雨,不知何时开始,何时停歇。在无始无终的雨天里,当一位花甲老人陷入回忆,有几个故事刻骨铭心,说起来头绪也颇为繁杂,就连最杰出的历史学家、哲学家,才华横溢的小说家也会感到头疼,艰苦一生的老人怎能理清其中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