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洋泾浜语是一种为了与其他语言集团交流而发展成的混合语。历史上,洋泾浜语在上海的洋泾浜地区广为使用。如今,得上海尤其是襄阳市场民间贸易兴盛之利,襄阳英语在襄阳市场内得以广泛使用。从语言学层面和社会语言学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可以将襄阳英语视为一种洋泾浜语言。  相似文献   

2.
英语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世界性语言,在中国也有着非常广泛的运用.关于英语在中国这个问题,我国语言学界提出了"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两种说法.本通过将着重探讨"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的定义、特点以及在语音、词汇和语篇层面的表现形式,指出了"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3.
"二语习得"是从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人类如何能够在学习母语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掌握第二门语言.国人学习英语存在缺乏语言环境的问题,因此"二语习得"理论能够为我国高职英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可参考价值.本文从"二语习得"的概念和研究内容入手,结合当前我国高职英语学科的教学现状,探讨了"二语习得"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能够产生的正面影响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区分第二语言和外语入手,对中介语进行了定义,同时对"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也进行了定义和区分,阐明了语言环境对学英语的重要性,设想了一种较为理想的适合英语学习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5.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在交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英语委婉语掩饰功能的社会作用来进行阐述。英语委婉语掩饰功能的基本特征就是所表达的"表面意义"和未说的"实际意义"的不一致.委婉语掩饰功能反映在日常生活、政治生活及战争中,从而掩饰某些事情的本质.分析此类委婉语有助于认清一些社会问题的真相.6  相似文献   

6.
语用迁移是语言迁移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指第一语言语用知识对第二语言语用行为的影响.但是,目前针对第二语言语用知识对第一语言语用行为的"语用反向迁移"则研究较少,更无人观察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对其母语的"语用反向迁移".本文通过对外国来华汉语学习者的英语恭维语回应中的"语用反向迁移"的实证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在一部分以英语为母语的来华外国人的英语恭维语回应中,确实存在明显的汉语向英语的"语用反向迁移".  相似文献   

7.
通过沉浸式语言教学在第二语语言教学中所取得的成功,进一步阐明了发展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重大意义.指出了一些英语教师在发展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过程中的误区,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英语语言中的语码混合作为语言接触的常见现象受到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关注,包括社会语言学,语法学,心理语言学等。中英语码混合、英法语码混合在广告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本文拟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研究英语语言中的语码混合,研究发现,英汉语码混合应用于广告中的必要性在于满足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激发消费者对产品的强烈购买欲等,从而实现其吸引消费者等多种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语言中方位的表达方式体现了人们对空间关系的基本认识.对某一具体的空间关系,汉英语中的表达形式可能互有异同,这体现了两种语言的使用者在认识上的差异.本文对方位词"上下"在汉英语中表达法的某些典型异同及其原因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的语教学只重视英语语言知识的教授和学习,忽视学生实际的运用能力,造成我国外语教学中长期存在的"少、慢、差、费"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以口语为突破,做到脱口而出,同时促进学生读、听、说、写、译这五种综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如果学习一种语言,就要了解其文化,就要了解相关语言及文化中存在的"禁忌"."禁忌"是存在于所有的语言及文化中的一种现象.随着中美两国人民交往的日益频繁,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交流和勾通,作者就中美两国语言文化中的"禁忌"作了一番简单的比较和概述,对学好英语,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各种语言之间的互相融通借代是人类语言发展的必然规律,英语在这方面表现尤其突出.在整个漫长历史进程中,英语以盎格鲁撒克逊语(Anglo-Saxon)为基础,大量吸收其他语言的词汇,因而极大扩充和丰富了自己.本文试图从这种"开放型"语言形成的历程,进行英语外来词的历史探源.  相似文献   

13.
英语阅读教学"综合视野"强调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是一个"综合而有侧重"的过程."综合视野"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应关注激活话题词汇、解读信息链、跨句理解、加工语篇、赏析语言等语言变量,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促进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语言混合”是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且为经济、政治和意识相互作用下的语言结果。这种现象最初的语言形式为“混杂语”中的“皮钦语”。它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混合语”,其产生有以下几种说法:妥协说、自尊说和势力说等;另外,“语言混合”过程中的语言变体概念本身,如“混杂语”和“混合语”,及与人们所认知的语言变体,如“中介语”和方言等存在着关系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语言混合”是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且为经济、政治和意识相互作用下的语言结果。这种现象最初的语言形式为“混杂语”中的“皮钦语”。它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混合语”,其产生有以下几种说法:妥协说、自尊说和势力说等;另外,“语言混合”过程中的语言变体概念本身,如“混杂语”和“混合语”,及与人们所认知的语言变体,如“中介语”和方言等存在着关系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一、英语写作教学滞后的原因分析 英语写作是英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的最后的输出环节.它综合反映了学习者的语言知识、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是能够最有效地促使学习者将英语学习内化的途径.但当今的大学英语写作却远远滞后于其他三项技能的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而产生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普遍低下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当今语文界具有较大影响的"语感中心说"进行检讨.指出其主张的语感之"语"为"言语之语"而非"语言之语",有失于片面.认为语感之"语"应并包两个层面:语言之语和言语之语.语感包含三种意义指向:基础语感;体式语感;语境语感.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人的语感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18.
刘玉 《海外英语》2014,(10):287-292
近二三十年来,中英语码混合逐渐成为国产商标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并表现出独特的语言特征。该文对国产商标中的语码混合现象进行了定性研究(语料来源于中国驰名商标网(http://old.21sb.com)),以语言特征分析尤其是音系规则分析为基础,采用Roach的音节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对语料中的语码混合现象进行合理分类,对国产商标中的类似英语词的音系结构进行首创性分析,并首次提出了隐性语码混合概念,并指出使用中英语码混合商标体现了中国逐步实现现代化,逐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韩礼德建构系统功能语法的目的之一是要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理论框架.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大原则是"选择就是意义","形式是意义的体现".文章选取了一系列酒吧里面陌生男女之间"搭讪"与"拒绝"的英语对话作为语篇分析的材料,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分析"搭讪"与"拒绝"的含义和语言纯理功能的关系,并尝试解释幽默、反讽的意义如何通过语言形式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历史的沉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委婉语、禁忌语是语言中的特殊现象,英语中大量的禁忌语、委婉语折射出英国文化中对各种禁忌现象的回避所采用的语言表达方式,也展示出这种特殊语言的特殊语用功能。本文通过大量实例对英语委婉语、禁忌语的形成历史、表现方式以及语用功能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