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求真”是徐悲鸿风景油画的内在创作观。这与他的学画经历和受教育背景有着直接的关系。其内涵主要体现在四方面:其一,选景与造型上的真实;其二,艺术创作出发点上的真感;其三,真意与真情;其四,真诚。徐悲鸿风景油画的“求真”创作观利弊互见。  相似文献   

2.
油画传入中国并且在中国发展,就必然会受到中国以往的绘画方式——国画的影响,并且随着发展会慢慢形成有着国画特色的油画形式。这个特点很早就显线了出来,很多中国油画大师级的人物,其作品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国画特色,但是每个人对于国画和中国传统艺术的理解和把握又是各不相同的,所以虽然油画中都包含着浓厚的国画意味,但风格又存在一定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徐悲鸿把中国民族文化注入于他的油画之中 ,他的作品在“构图”、“用笔”、“诗境”等方面 ,具有很高的民族美学品位 ,表现了作者积极入世、关心民族命运的进步思想和崇高的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4.
作者结合自身多年对国画创作及欣赏的研究经验,在通过对大量有关文献进行阅读以及思考的基础上,以国画的创作技巧入手,对当前国画艺术的特色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许多人都知道,徐悲鸿家挂着一副对联:独持偏见,一意孤行。他还有一句座右铭: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此二句,正好道出了徐悲鸿的人品骨气。徐悲鸿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6.
在油画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欧洲各国油画大家们在油画的表现手法、材料的运用以及作品储存等多方面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我们国家1999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了材料研修班,这是油画材料教学这门课程在专门的美术学院课堂教学的开始,但是在我们国家的各类地方艺术院校,在油画材料的教学和研究上还是空白,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们国家油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山水风景画既是自然景观的呈现,也是画家的心境之物。中西方画家在创作中都讲究“物化于心”与“心物交互”,乃至“因心造境”,具有相通、相契之处。然而,由于文化传统与宗教信仰的不同,中西方山水风景画家在处理主观与客观、心与物、情与景之间的具体关系时,存有较为明显的思维差异,具体表现在创作理念、造型手段和空间处理等方面。相通之处与差异特点都可以从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柯罗的《孟特芳丹的回忆》中得到印证与启发。  相似文献   

8.
中西哲学理念、宗教信仰、审美特性的不同使油画必然融入本土性、民族化特征。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和本土化具有广义性。油画在中国必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走出一条油画民族化、本土化的光明大道。  相似文献   

9.
关于“意象油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意象油画”的发展过程说明“意象油画”在当今画界引发的思考,从“意象”着手,结合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因素,分析“意象油画”从过去的“小家碧玉”变成今天的“大家闺秀”的原因。把“意象油画”与油画的诗化、油画的文人化、油画的中国化、意象命题、油画的意象与油画的发展史、及抽象油画的区别,通过对当今“意象油画”这个命题进行一种意象审视,提出了“意象油画”出现、存在的合理因素及其以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尽精微,致广大”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当之无愧的先驱之一——徐悲鸿先生说过的话。此语也许因为当时被引用得太广而大起来,可以说几乎在新中国学习绘画的人大约都知道它的出处 (80年代以后,此语渐入忘川 )。徐先生或许不知庄子的“至大无外,至小无内”之言,但相信他一定深谙中国哲学的精神在什么地方。“精微”与“广大”如同阴阳,都是两极,而“尽”与“致”这样的动词,使其统一。当然,“尽精微,致广大”是徐悲鸿的口号,也是他的理想境界。我们不妨以他的画作案例分析 (仅以其中国画为例 )。他画的马、鸡、猫以及鸟雀等等,既没…  相似文献   

11.
奇弘的系列油画表现了他对现实环境的自我体验,他的有关羌山的作品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他在艺术上追求东方特质的"中国式油画",尝试用中国传统美学的理念来表现油画这一本属于于西方的画种,实现了印象到意象转变,这是用西方的油画方式来表现中国的审美旨趣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以鲜活的生活对象为教学出发点,可以让小学生直观地观察对象,有效地了解对象,为笔墨探索打下基础;丰富的色彩、独特的造型可以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学习国画的兴趣,能使小学生对国画学习变得积极、主动,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油画家在民族审美意识的指导下对油画的语言进行探讨和运用,在这过程中体现着崇高的现实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不是直接从西方拿来的,而是通过咀嚼和消化,把西洋油画纳入自己的语汇体系,形成富有中国油画民族化的语言风格.这种风格表现了艺术家对生命体验的独特过程,是灵魂的吟唱.  相似文献   

14.
地名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本文从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角度考察了南海17个地方地名词汇所反映的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认为地名中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这些地名词汇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是保留至今,成为历史文化的见证。  相似文献   

15.
16.
吴冠中以水彩画为桥梁实现了在油画和国画两个领域进行双向创作的“水陆兼程”之旅。他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孤独与责难,殚精竭虑地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国画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他不仅对入画标准、风格规范、技法表现等都进行了前无古人的改革,还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艺术理论,深刻影响了当代中国绘画的变革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艺术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思维方式,它是建立在传统的中国哲学思想观念上,追求一种通过心物交融的审美过程,达到一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境界。  相似文献   

18.
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究其本质是一个不同层面的"民族化"过程,它的发展与中国社会体制的变革以及新文化运动浪潮的爆发有着紧密的联系。伴随着中国近代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环境的变迁,油画在数代艺术家身体力行地推动下,始终在以探索如何将其"民族化"的道路上发展。该文以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为线索,分析总结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画家及其理论,进而挖掘总结中国油画的"民族化"进程,以此进一步探析"民族化"的本质与未来,力图探寻新世纪中国油画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一提到艺术家,给人的感觉往往是超然世外不拘小节的。但作为卓越的艺术大师,徐悲鸿先生为人处世却十分严谨细致,要求年轻的艺术学子谨记致广大而尽精微,非常严格。在这方面,悲鸿先生就曾给我上了一课——上世纪50年代初,年轻的我正在山东省新华书店工作。因爱好绘画,业余时间进行美术创  相似文献   

20.
/一幅画静静地躺在书桌上。它是那么美,粉红的荷花随风起舞,荷叶裙边仿佛镶着一颗颗耀眼的七彩露珠,一只蝴蝶正在与它悄悄耳语……没错,你可能猜到了,我的拿手好戏就是--国画。国画老师经常夸赞我,杨老师也说要我在毕业时送她一幅画。我感到由衷的高兴。你要是问我,是怎样画得那么好的?那是因为,无论寒暑假,我都参加了集训。我不但上课练,回家也练。在同学眼中,我是最勤奋的一个。我还多次在书画大赛和考级中磨炼提升。那次考级,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