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收集大量历史文献和进行广泛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法、民族学实地调查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法,从满族先祖服饰到金女真服饰,从清代满族服饰至民国服饰以及近现代满族服饰的发展变迁做一历时性的梳理和文化变迁的研究;总结出满族服饰的发生、发展与流变是建立在"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符号象征的统一""多元一体与文化自觉""继承与发展、创新与融合"这四个具有规律性的理论平台之上的。  相似文献   

2.
曾慧 《丹东师专学报》2010,(1):142-148,153
在收集大量历史文献和进行广泛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法、民族学实地调查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法,从满族先祖服饰到金女真服饰,从清代满族服饰至民国服饰以及近现代满族服饰的发展变迁做一历时性的梳理和文化变迁的研究;总结出满族服饰的发生、发展与流变是建立在"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符号象征的统一""多元一体与文化自觉""继承与发展、创新与融合"这四个具有规律性的理论平台之上的。  相似文献   

3.
萨满教的造型艺术,是指与萨满巫仪过程中有关的各种形象艺术,包括萨满佩带的面具、身着的服饰、供奉的神偶、使用的乐器、法器以及祭祀方式中的祭坛、祭品、祭器和所应用的符号文字。这些造型艺术,是以物质文化为载体而上升到精神文化领域的艺术形式,是艺术化的物态符号。萨满教造型艺术中的这些符号充满了萨满诗性的智慧,萨满把这些诗性的符号在有限的人间,扩展到无限的神的世界,是萨满沟通“人”与“神”之间的工具,萨满是这些意志作用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4.
在收集大量历史文献和进行广泛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法、民族学实地调查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法,从满族先祖服饰到金女真服饰,从清代满族服饰至民国服饰以及近现代满族服饰的发展变迁做一历时性的梳理和文化变迁的研究;总结出满族服饰的发生、发展与流变是建立在“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符号象征的统一”“多元一体与文化自觉”“继承与发展、创新与融合”这四个具有规律性的理论平台之上的。  相似文献   

5.
在满族的传统民间舞蹈中,腰铃是十分重要的运用道具,它最早是满族萨满在祭祀时系在腰间寓意是通过腰铃摇晃碰撞发出的声响而达到驱赶鬼怪的法器,富有浓厚的宗教特色。而现如今,腰铃也被运用在了满族民间舞蹈当中。民间舞蹈属于一种艺术体现方式。它能够将不同民族所包含的民俗风情体现出来,传递出当地民族的信仰,这种艺术体现方式源于生活,营造了生活情趣。本文从满族舞蹈道具腰铃的外貌和表演形式和历史演变入手,对了解满族舞蹈和满族萨满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萨满是满族传统的民间信仰,其保留下来的丰富的造型艺术成为萨满文化的"活态"符号,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这些符号的研究,可以更详尽的了解民族原始宗教信仰与文化内涵,并将其应用到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实现"古为今用"的当代价值,以适应多元化时代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7.
陈毓博 《考试周刊》2009,(43):45-46
满族是一个北方的渔牧民族,信仰萨满教的同时在自己歌舞文化中也融入了萨满歌舞的元素.文章从对满族萨满歌舞文化的描写探寻了其对满族民间的歌舞文化如何受到萨满歌舞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服饰是京剧舞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色彩、纹样和质地的不同,以及穿戴上的不同搭配,使整个戏衣显得丰富多彩,富有表现力.京剧产生于清代中后期,因此在研究京剧服饰时发现戏衣中融入了大量的满族服饰的元素,二者之间存在着极大的融合性,而此时满族处于统治地位,其意识占有十分重要的分量,并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思想意识;二是民族意识;三是民俗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9.
满族音乐中的萨满佛调杨文星萨满教是产生于遥远的母系社会阶段,流行于满族等使用通古斯语的民族之间的氏族本位宗教。而萨满则是在这类宗教活动中产生的原始文明的代表和氏族的精神领袖.是具有极大影响力的智者、战士和民族歌手.河北省承德市现有三个满族自治县.(其...  相似文献   

10.
满族剪纸起源于满族所信奉的萨满教,最早是为萨满缉私服务的.萨满教造型艺术品,作为记录其宗教信仰的主要媒介,它不仅是其宗教观念的体现,更是北方先民智慧与审美文化的象征,是我们研究北方民族审美心理、造型特征的重要途径.本文涉及了以萨满教文化为载体的专门针对萨满教剪纸艺术造型与审美特征方面的形式美探析.  相似文献   

11.
满族萨满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文化旅游开发价值。要想将萨满文化打造成旅游品牌产品,旅游景区不单需要加强基础建设投入,还要在深入挖掘萨满文化内涵、加大萨满文化宣传力度以及开发有特色的萨满文化旅游产品方面下功夫。并且要深化校企合作,培养专业的满族民俗文化旅游人才,使之成为合格的满族文化传播者,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深层次的文化旅游服务。  相似文献   

12.
京剧产生于清代中后期,京剧服饰中融入了大量满族服饰的元素,满族服饰具有的形象生动、直观显眼、实用普及等特点,通过整体与部分搭配、角色类型搭配、材料工艺与款式搭配等方式运用在京剧服饰中,使其展现出程式性、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历史悠久的满族剪纸是我国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的重要艺术变现形式,是我国满族民族人民精神文化和艺术品格的物质传承,满族剪纸是我国民间剪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塑造的精神产物和艺术结晶,满族人民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有青山绿水,肥沃的黑土地,但是由于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下,人民无法抵抗灾难,疾病,气温等问题使满族人民陷入苦恼,于是,把人类不能完成的愿望希望可以通过信仰得以解决,萨满文化在那时作为人民的信仰担负起这样的使命,萨满作为人类和神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为萨满文化更好的普及和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满族剪纸作为特定时期的文化载体也拥有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并体现出民俗性,地域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满族的萨满信仰起源于氏族社会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贯穿于满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积淀着丰厚的传统文化。该文以满族萨满仪式活动过程及其仪式音乐作为研究重点,以作者多次到吉林满族集聚地九台地区进行的田野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对满族萨满仪式音乐的功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美术创作题材中,宗教题材的创作是我国美术创作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长城以外是萨满教的发祥地之一。在古代信奉萨满的地方特别广阔,几乎囊括了整个北半球以北,这一地区的游牧民族都信奉萨满教,萨满教把人与万事万物的变化莫测紧密的联系起来,同时也赋予了巫师主观意断的法力,从而人们都崇拜它,敬仰它。本文从黑龙江宁安吉林珲春收集的图片实物和看到的满族萨满祭祀活动场面入手,阐述了满族萨满系列绘画题材的创作历程,旨在研究挖掘满族萨满教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及壮丽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整合满族萨满教文化资源,对于我们今天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应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客家传统服饰是客家族群文化中极富代表性的符号。它的特色不仅在于视觉符号的象征意义,更加体现在它是客家族群形成的符号标记、客家人生活及生存状态的表征、客家人自我强化人格的象征,等等。正因为如此,客家传统服饰符号在当下外来符号冲击、现代符号变迁的情景中,依旧具有巨大的启示价值和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清代哈密维吾尔族服饰无论款型、材质,还是装饰图案及色彩都充分展现其所处地理位置和周边民族互相影响下明显的复合型特点。通过与满族中装饰图案的题材、部位、手法、风格和色彩几方面的比较分析中,发现满族服饰中独特的图案装饰美,在清代哈密维吾尔族服饰找到了很多的踪迹,清代哈密维吾尔族服饰当中呈现出明显的满族服饰因子。  相似文献   

18.
《天宫大战》代表满族萨满创世神话的辉煌成就。在宇宙生命被创生的过程中,将创世女神的行为模式以富于哲理的方式解释宇宙创生、万物来源和满族萨满神话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9.
曾慧 《大连大学学报》2008,29(1):101-104,94
在历时三百年的盛行光景中,清代服饰以其独具的民族性特质和风格谱就出了我国服饰史发展的标志性历程。清代服饰是在基于满族传统服饰的基础上以及对其它少数民族服饰的采借而塑造就出来的。因之对清代服饰尤其是冠服制度的考究就不得不溯源到满族服饰的脉络。满族服饰的发展诚然是清代服饰产生的源头。展示清入关前满族服饰的发展态势,无疑是找寻清代以及近代服饰变迁的渊源与逻辑。  相似文献   

20.
堂子祭祀是满族特有的萨满祭祀活动,在满族入关前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它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爱新觉罗家族利用它,不仅完成了满族诸部的统一,而且为皇权的加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宗教平台。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堂子祭祀的发展与爱新觉罗氏的崛起是同步的。同时,它的发展也折射着满族封建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