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日本逐渐崛起成为世界大国,而支撑日本民族的精神支柱就是武士道。在二战中,军国主义歪曲并利用日本传统的武士道精神并将其作为日本士兵肆意屠戮中国人民的借口。关于什么是真正的武士道精神,在文化的融合中,我们的伟大先贤孔子的儒学思想又对武士道精神何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日本武士道精神和孔子儒家思想的剖析,找出二者的异同,找到孔子思想对武士道精神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连大学学报》2016,(2):43-46
自中世纪兴起的武士道与骑士精神,分别对日本与欧洲(德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乃至逐渐沉淀为两种文化,对民族精神的塑造起到了不容视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是十分深远并且发人深思的,面对风起云涌的国际局势,以文化方面为切入点,通过对比来了解其同盟基础及思想差异,不失为更加深入了解二者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武士道是日本文化的典型代表,武士道精神的形成与神道、儒家思想、禅宗这三者密切相关。武士道是以神道的敬神天皇信仰为母胎,同时吸收中国儒家思想"忠"、"勇"的理念且使其日本化,并借鉴中国佛教禅宗的"生死如一"的生死观而得以形成的,这些要素成为武士道精神的思想基础和主要内涵。  相似文献   

4.
武士道"勇武"与"忠君"的本源精神,被戴季陶所赞赏。这种赞赏,历经十年不变,反映出他对武士道的推崇与坚持。另一方面,戴季陶对于武士道精神的本质与嬗变,持有敏锐且独到的见解;他旨在提炼武士道中的革命精神,为树立三民主义的信仰、实现中华之复兴寻求借鉴。  相似文献   

5.
武士道精神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象征,是日本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精神与道德体系。在长达七百多年的幕府统治中,武士阶层以及武士道精神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成为衡量一个人成败得失的基本标准。即使在封建统治消失已久的今天,在各个领域我们仍然能够看出武士道精神在日本人们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记。比如公司的终身雇佣制,日本人的重诚信,讲礼节,自杀率高等等社会现象等。本文通过分析武士道精神中的儒家思想元素,揭示出儒家思想对武士道精神的影响,从中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渗透。  相似文献   

6.
武士道是日本封建社会独特的政治文化果实。它随着武士阶级的形成而出现,经历日本中世、日本近世、日本近代三个发展阶段,呈现出以制度化为内容支撑、道德化为外在表现、信仰化为精神核心的结构特征。随着日本封建社会的瓦解和武士阶级的消亡,武士道作为一种制度不复存在,武士道信仰却成为日本民族的精神资源,仍然影响着现代日本和日本人。  相似文献   

7.
近代日本的武士道文化是对先前武士道精神的推陈出新,体现了道德、文化的共通与变异。它继承了先前武士道精神的许多优良品质与德行,同时,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它又逐渐变更了“忠”的内涵,把武士的道德追加为全民的道德。内省的道学工具转变为军国主义的精神工具和战争工具。它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带给日本现代化建设强大精神动力和社会美德的同时,也引发了极端民族主义、军国主义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武士道是大和民族的灵魂,是日本民族的象征。纵观其发生、发展的历史,从初期的武士集团,发展为融入了儒教思想的武士道,到弘扬至今的武士道精神,无不贯彻了为统治者、统治阶级服务的目的,如今它做为一种文化现象被世人所熟知。所谓武士道是武士应遵守的道...  相似文献   

9.
武士道,发端于日本中世纪纷乱的内战中,消亡于二战结束后.武士道是日本引以为豪的"大和民族"的灵魂,是日本民族的象征.切腹作为一个武士道精神的一个特殊的沉淀,有一个从中世纪到近代的发展过程,对切腹的研究从一定意义上有助于对武士道精神的理解.本文将从人类学的视角出发,对切腹的变迁做一个粗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三岛由纪夫的文学世界,是独特的唯美空幻的世界,三岛由纪夫的社会活动,是在武士道的精神指导下进行的,而武士道的精神实质则是:去死。优秀的文学家、评论家、剧作家三岛由纪夫就这样死在了他对唯美空幻、和武士道的崇拜中的。  相似文献   

11.
三岛由纪夫的文学世界,是独特的唯美空幻的世界,三岛由纪夫的社会活动,是在武士道的精神指导下进行的,而武士道的精神实质则是去死.优秀的文学家、评论家、剧作家三岛由纪夫就这样死在了他对唯美空幻、和武士道的崇拜中的.  相似文献   

12.
所谓骑士精神,系指西欧中世纪骑士贵族阶级所应具有的英勇、忠诚、慷慨、谦逊等等道德品质;它根源于日耳曼,衍生于中世纪,经过基督教会的培养和宫廷文化的渲染而最终形成。基督教会是中世纪西欧的精神领袖,也是骑士精神的倡导者,教会通过一系列直接和间接的方式使骑士阶级的思想和行为宗教化,从而对骑士精神品质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武士道作为日本封建武士的道德规范,经过长期的历史浸润已经融入到日本的民族性格中,由此完成了日本道德精神的建立,形成了日本的整体精神,而且逐步成为了日本文化精神的核心。武士道靠鲜血和生命来体现,最大限度地挖掘国民的主动精神、创造精神和牺牲精神,具有难以估量的物质化能量,为日本的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俞芳 《出国与就业》2011,(12):114-115
日本人喜欢樱花的壮丽、崇尚武士道的牺牲精神,并且形成了看轻生死、宽容生死、尊重生死的独特的生死观.分析日本人生死观的形成并探究其形成的根源以及具体表现会发现,日本人生死观的形成受到了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极大影响.本文拟对此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西欧中世纪骑士的起源和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欧中世纪骑士首先是指重装骑兵 ,这种骑兵起源于古老的日耳曼习俗 ,并在中世纪欧洲战场上起着决定性作用 ;以后在教会影响下 ,骑士逐渐演变成“基督的战士” ,并成为一种身份标志 ;再以后 ,在教会和社会环境的约束下 ,一种绅士风度和骑士精神形成。无论是重装骑兵、基督的战士 ,还是骑士精神的代表 ,骑士都对西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探讨骑士的起源 ,并分析影响骑士发展的各种因素以及 1 1~ 1 3世纪骑士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欧洲中世纪时期"骑士精神"盛行一时,到了中世纪晚期逐步走向衰落,其原因在于采邑--庄园经济的衰落使骑士制度逐步瓦解;战争的平民化和雇佣军的盛行使骑士队伍萎缩;基督教的腐朽弱化了"骑士精神";不适应军事和战争变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比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文章首先对中国侠义精神与西方骑士精神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接着从原则与信仰、反叛与依附、延续与没落等三个方面对中国侠义精神与西方骑士精神之差异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侠义精神重"义",而骑士精神重"教";侠义精神有着"个人主义"的形式与"集体主义"的实质,而骑士精神有着"集体主义"的形式与"个人主义"的实质;随着历史的前进,侠义精神与骑士精神分别遭遇了延续与没落的命运。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侠义精神与西方骑士精神之差异的研究,以便更深入地认知中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18.
《亚瑟王之死》是中世纪骑士文学的典范之作,马罗礼通过对亚瑟王及其圆桌骑士们的冒险和爱情的书写来彰显骑士精神。而骑士精神中既包括了对世俗荣誉和爱情的追求又体现了基督教观念的影响,这使得该作品具有鲜明的世俗性和宗教性。  相似文献   

19.
武士道作为日本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社会道德基石,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目前,综合国内的武士道研究,大都集中在武士道的形成、发展和影响上,而关于武士道的对比研究则尚未充分。为此,试图从武士道的经典著作——《叶隐闻书》和《武士道》出发,从生死观的角度来探讨山本常朝和新渡户稻造武士道思想的异同。希望能使我们进一步理解武士道的精神实质,同时对今后武士道的对比研究也能够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进入20世纪后,武士道精神被右翼势力广泛利用作为激励士气,巩固军队,禁锢和统一国民思想,实施侵落扩张政策的有力工具,日本右翼势力利用武士道的愚忠愚孝为修改和平宪法和篡改历史真实服务,无论过去和现在,始终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