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对于随机事件的概率求解应掌握一定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顺利求解.下面举例说明,希望对同学们能够有所启发.1求等可能事件概率时,要注意如何确定基本事件对基本事件的不同假设,就得到不同的解法,只要所假设的基本事件是等可能的.例1袋中有3个红球、5个白球,现在把球随机地一个一个摸出来,摸出后不再放回去,试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求第四次摸出的球是红球的概率.解法1将3个红球和5个白球都看作是不同  相似文献   

2.
1.引言两个随机事件的互不相容和相互独立是概率论中最基本的概念,虽然不是太复杂,但也非一目了然,时常会有一些混淆.下面就这两概念及相关的一些概念作一小议.2.随机试验、基本事件与随机事件在概率论中,基本事件与随机事件等是一些初始性的概念,认识清楚了,有利于更清晰地理解掌握后继相关概念首先:随机试验方式确定了基本事件类型.下面三种试验方式就确定了不同的基本事件类型.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迅猛提高,如何正确高效地应对和处理危机事件,如何快速地维持和修复组织的公众形象损失,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各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课题.文章结合危机管理的理论领域,阐述了危机事件及其分类、危机管理的重要意义以及对应不同危机情境有效的危机反应策略,为危机事件的传播和沟通提供科学阐释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评估网络事件对可达性的影响是ISP关心的重要话题.设计并实现BGPSense这一工具,用于实时地分析网络的可达性.BGPSense不仅注意到BGP路由更新消息的时间相关性和时间抖动这些重要的因素,而且还将路由前缀对网络的重要程度考虑在内.运用BGPSense对Slammer蠕虫、北美大停电、台湾地震等重要事件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BGPSense能够较好地显示出不同事件对网络可达性的影响,从而为网络管理员和运营者实时诊断网络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5.
论群体性事件中的传媒竞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传媒近年来围绕群体性事件报道,呈现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党报(台)与市场化媒体、本地媒体与异地媒体复杂多样的竞争与合作的态势.在群体性事件的报道中,传媒的技术偏向特别是体制偏向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媒介间的竞合.群体性事件报道中不同媒体竞争合作过程的背后,实质上是不同媒介偏向的融合与平衔.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都已经不太可能使媒体保持"集体沉默"或被某一家媒体有意识的叙述,媒介的竞合取消了单一媒介的话语霸权,满足了公众对群体性事件"整体"真实的诉求.群体性事件中的多元媒体呈现并不是简单的反映新闻事实,同时还积极地建构事实,利用特定视野下所形成的报道框架影响和左右着群体性事件的发展方向.群体性事件对媒介具有依赖性,媒介合力影响着事件的发展方向.如何保障不同媒体的媒介偏向朝着积极的方向自由的展现,为理性沟通的实现提供合理的媒体环境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程灵 《新教师》2019,(8):11-13
校园欺凌是政府、社会、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根据事件中不同人的表现,可将涉及的学生分为欺凌者、受凌者、协助者、强化者、保护者和旁观者等六类.治理校园欺凌事件,应同时关注事件中的不同角色,有针对性地提供适当的心理疏导.建议从不主动实施校园欺凌、不接受别人对自己实施的校园欺凌、遇见别人遭受欺凌时不袖手旁观三个方面着手,并可运用心理剧表演的方法,在虚拟情境的角色扮演中,引导学生体验校园欺凌的过程、体验不同角色的心理感受,从而提高防范校园欺凌的意识,增强抵制校园欺凌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文化、语言、思维之间关系密切.不同文化反映出不同的语言,不同语言积淀不同的文化,语言与文化以思维为认知基础,同时制约着人类的思维.言语交际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中也难以摆脱它的影响,无论乏在言语行为中表现的独特思维方式、言语习惯、交际策略,还是言语事件中不同的言语过程和语用特点.以及言语情境的变迁与认知构建等,都给我们对跨文化话语的理解增加了不少的困难.而通过从文化角度对跨文化话语分析中的言语行为、言语事件、言语情景分析,我们可更好地理解跨文化话语.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Hymes言语事件构成要素理论分析《绯闻女孩》。通过对所选言语事件进行分析,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同时,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在言语事件中的不同表现,从而能够有效地促进跨文化交际的进行。  相似文献   

9.
人的应激生活事件与其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密切,本文对高师贫困生的应激生活事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前10位的应激生活事件主要来自个人因素、学习与就业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不同的应激生活事件的影响在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的高师贫困生中体现出差异.提出了化解应激生活事件对高师贫困生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孙婷 《江西教育》2005,(4):38-3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对于不确定事件,能说出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2.能用“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叙述一些事件的发生,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3.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正处于向社会接轨的转变时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挫折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从前人研究报告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应激因素是引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疾病的主要诱因,本文将运用数据调查的方式,试图找出大学生不同性格气质与应激事件的关系,并提出针对不同性格的大学生制定与其匹配的矫正不良应激事件策略的措施,为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以及行为调适的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观察法,对23名大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287起同伴互动事件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同伴互动事件的发生概率、主题、互动方式以及互动过程中幼儿的情绪体验等,都由于区域不同或幼儿性别不同而有所差异.为了更好地利用活动区促进同伴间的良性互动,教师应合理设置区域空间,投放丰富的操作材料,并根据幼儿的个性特征和兴趣需要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媒体在各种重大灾害性事件的报道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错位现象.为防止灾害性报道中的媒体错位现象,媒体应明确传播职责,更新观念;应针对国情,实现灾害性新闻报道的再定位,从而更好地发挥媒体在报道灾害性事件时缓解各方矛盾、降低社会恐慌以及减少不良效应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师学生应激生活事件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增进高师学生心理健康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用自编的《大学生应激生活事件量表》对广西师范大学 4 15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排在前 10位的应激生活事件主要来自学习因素、个人因素、学校因素、就业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其中 ,来自人际交往方面的应激事件对男生的影响显著高于对女生的影响 (P<0 .0 5 ) ;来自学习方面的应激生活事件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影响有显著差异(P<0 .0 5 ) ;来自学校方面的应激生活事件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 (P<0 .0 0 1) ;来自就业方面的应激生活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影响有极显著差异 (P<0 .0 1)  相似文献   

15.
采用领域对比的方法,测查了江苏某普通中学初二到高二学生对道德、习俗、安全规则以及个人事件四个领域的判断,结果显示:1.在权威接受性和违反规则的允许性两个标准上,青少年对四个不同领域的认知有所不同;2.青少年对不同领域事件的认知表现出一定的年龄效应,高中生较初中生更倾向于不接受个人事件由学校或老师来作出规定,他们更加认可违反同学、学校或老师规定的个人事件是允许的.3.青少年对不同领域事件的认知与相应制定者的角色有一定关联.这些结果揭示出青少年区分不同领域事件的认知特点及发展趋势,支持认知发展的领域特殊论,对青少年的道德与社会性发展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6.
根据事件起因、目的和手段的不同,群体性事件可分为社会维权事件、社会泄愤事件和网络舆论事件,它们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群体性事件的产生有很多深层原因,如群众利益受损,对政府和社会不满;科层制官僚主义导致民众对组织信任度降低;民意表达机制滞后,政府与民间沟通困难;民间组织力量薄弱,民众缺乏谈判能力;司法不公,法律权威受损;群众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觉醒等.积极应对群体性事件应该转变认识与观念,提升公共危机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的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等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为几何概型.解决几何概型问题,关键是构造出随机事件所对应的几何图形,并对几何图形进行相应的几何度量.由于问题设计的背景不同,所呈现的方式也往往有所不同.现对几何概型问题的呈现方式进行归纳,便于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  相似文献   

18.
“林彪事件”后,对于“林彪事件”是“左”还是右,毛泽东和周恩来存在不同的看法.周恩来认为是“左”,而毛泽东认为“林彪事件”暴露了其极右实质.党内高层对“林彪事件”实质认识的不同,使周思来纠“左”努力受挫,“文化大革命”又持续了5年.  相似文献   

19.
胡彬 《高中生》2008,(12):28-28
一、摸球问题模型随机抽样的问题,属于摸球问题,广泛地存在于生产与生活中.此类题目可用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来计算.例1袋子中有a个黑球,b个白球,它们除颜色不同外没有其他差别,现在把球随机地一个一个地摸出  相似文献   

20.
春秋时期诸侯国弑君事件极为普遍,《史记》明确记载的有40例.本文通过对具体事件的深入分析,总结出春秋时期诸侯国弑君事件的多种形式,归纳了弑君事件的各种原因,以把握司马迁对典型事件和被弑君主的不同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