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受这种等级制度“礼”的影响,服饰颜色也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一点集中体现在服饰颜色与官员等级、改朝换代以及社会生活的关系中,从而使服饰颜色逐步具有尊卑高下的文化特性,成为阶级社会的形象代言人。探讨了不同时期皇室与官员阶层的服色变化,而且还分析了民间普通百姓的服色变化,力图全面展示历代服饰颜色与等级政治之间的关系,以期加深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社会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以服饰词作为人物社会身份的代称是中国古代常见的借代现象,这一借代现象的产生,源于人们以服饰作为判断人物的社会身份的依据这一心理认知。通过对这一特殊借代现象的考证梳理,可以反观中国古代严明的社会等级制度。  相似文献   

3.
唐宋呈现的服饰风格迥异,学界往往以"开放"与"保守"等诸如此类的话语进行总结,更把宋代服饰一改大唐风尚转而趋向"保守"归责于理学。其实,理学家并没有要求服饰全面复古,复古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事实上都是不可能的。如果说服饰衣着要符合礼制、等级制度森严是保守的话,那这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共性,而不是宋代理学赋予宋代服饰的特性。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宋代理学于当时社会生活的意义,对宋代服饰风尚给予更为理性的界定。  相似文献   

4.
柯英  陆宁 《辅导员》2011,(16):68
中国人习惯把日常生活用"衣食住行"这四个字来概括,"衣"位列第一,足见服饰在中国人心目中位置之重要。古代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饰之美,称之华,礼仪之邦的华美服饰为世人赞誉,故有"衣冠王国"的盛誉。如今,服饰的作用早已不再局限于遮身暖体,更体现为美化生活环境、提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我国秦汉时代的服饰与服饰制度的演变分析出发,不仅揭示了秦汉时期服饰及其服饰制度的特点,更剖析了秦汉时代社会思想文化与服饰文化的相互烘托、相互支持、相互印证作用,并阐明了秦汉时代服饰文化在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中国古代服饰在历代的特点,阐述了服饰的时代特性,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社会内涵、人性化的表现。时代性是服饰最为突出和醒目的特点,服饰的使用趋势,反映着时代背景、经济状况、文化思潮等对人们生存心态审美趣味和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我国秦汉时代的服饰与服饰制度的演变分析出发,不仅揭示了秦汉时期服饰及其服饰制度的特点,更剖析了秦汉时代社会思想文化与服饰文化的相互烘托、相互支持、相互印证作用,并阐明了秦汉时代服饰文化在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8.
服饰具有蔽体御寒、审美、职业、身份地位、教化等多种功能。士人作为中国古代等级社会中的一个重要阶层,其服饰表现出更为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士人的服饰强化了其身份认同,反映出士人对儒家道德伦理的尊崇以及对儒家等级制度的自觉维护。  相似文献   

9.
唐宋时期的妇女服饰代表了中国古代妇女服饰的两种不同风貌,唐代妇女服饰欣欣向荣、雍容华美;宋代妇女服饰则是阴柔病态、质朴拘谨。审视这两种不同的服饰风貌,不难发现其背后隐含的审美趋向却是相同的。这种审美并非是唐宋时期妇女自身的爱好和追求,而是男子们更为隐蔽的想象和要求。本文就此问题略作探讨。一、唐宋时期妇女服饰的审美趋向唐代妇女服饰是中国古代妇女服饰史上最浓烈的一笔,使一直沿着封建礼教轨道滑行的古代女性服饰呈现出中国历史上所独有的雍容大度、百美竞呈的局面。唐代妇女服饰多姿多彩,总的风格是华丽、开放、创新及…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服饰多姿多彩 ,通过有关服饰的成语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解我国古代服饰文化的演变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1.
军戎服饰作为一种物质产品,除了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外,它还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本文以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为背景,中国古代传统审美思想为依据,挖掘中国古代军戎服饰中深层的文化内涵,说明了军戎服饰中所蕴含的特殊的审美思想和精神指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服饰繁复,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进程中,服饰被赋予了多重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从冠、冕两种头衣的源起和构成中,透视出强烈的社会意义和制礼色彩,成为了地位身份名分的标志,成为了庄严高贵体面的一种象征。  相似文献   

13.
孔子儒家服饰美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服饰审美文化千祀不易的历史积淀和深厚基础。本文着重阐扬孔子关于“文质彬彬”的观念形态的“质”即服饰以“礼乐”文化为底蕴的“内容”,与服饰的形制、颜色、纹饰、佩饰及质料等“形式”即“文”之间的辩证统一的服饰审美文化观念。这不仅是孔门儒家,也是中国古代服饰美学思想目的论的核心内涵。  相似文献   

14.
在多年汉代服饰考古学研究的基础上,跳出以往仅观察汉代服饰的局限,站在更高的角度综观汉代服饰发展的整个历程,将其置于更广阔的中国及世界古代服饰发展和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结合时空概念,兼以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因素,从七个方面对汉代服饰进行了更深入的宏观认识:汉代中原地区汉族主体服饰整体的考古类型学的发展演变规律;地域及民族性上发展的特点;在美学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作用;先秦以礼和伦理性为主导的服饰观向魏晋玄学以人为主导的服饰观转变的量变积累过程;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对汉代服饰的影响;发展中存在的两对矛盾;汉代服饰发展中始终存在的"正统"与"世俗"两个系统。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服饰是在中国特有的历史条件下独立发展的一种服饰系统,尤其是官服系统有着非常鲜明的特色,它与中国古代儒家的治国思想紧密结合,遵循中国古代"礼制"规范,体现强烈的等级观念和中国古代文化政治的形式主义及程式化特征。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保持了清晰的发展脉络、装饰特色的一贯性和独特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服饰多姿多彩,通过有关服饰的成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解我国古代服饰文化的演变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7.
孔子儒家服饰美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服饰审美文化千祀不易的历史积淀和深厚基础。本文着重阐扬孔子关于“文质彬彬”的观念形态的“质”即服饰以“礼乐”文化为底蕴的“内容”,与服饰的形制、颜色、纹饰、佩饰及质料等“形式”即“文”之间的辩证统一的服饰审美文化观念。这不仅是孔门儒家,也是中国古代服饰美学思想目的论的核心内涵。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植桑、养蚕、缫丝的国家,中国古代服饰化具有很强的等级性和礼仪性。《说解字》中的 部、革部、糸部、衣部、履部汉字及相关字群字义反映了中国古代服饰化的演变进程及其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9.
紫色是中国古代服饰色彩中最敏感的符号。紫色在中国古代服色中由贱色跃升为贵色是一艰难的流变历程,这是紫色术身的高贵气质和制作成本之高及其在道教、外来文化冲击等多种合力作用下的结果。这一历程体现了中国古代儒释道三种主要思想的斗争与融合、统治阶级统治阮角被迫下移及人们色彩观的改变等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智慧一刻     
《考试》2011,(5):64-64
中国古代服饰 以下为出土文物或者古代画作.三幅图中的服饰都是当时典型的服装。你知道它们分别属于哪个朝代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