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次人口红利已经开始逐渐消退,新人口红利将成为社会发展新阶段的特征。劳动者技能的提升是开发新人口红利的关键因素,在新旧人口红利转折期,职业教育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从经济学视角探讨人口结构变动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分析了第一次人口红利期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揭示了新旧人口红利转折期职业教育面临职业教育生源规模下降态势明显,高技能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提出了在这一重要转折期内职业教育创新路径主要是:调整职业教育招生形式,保证生源质量;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技能人才创新创业素质,转变职业教育培养和培训模式,优化技能人才结构。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在经历人口发展拐点,质量型人口红利对技能红利产生明显需求。当前,职业教育需要兼顾人口数量规模与质量效益动态变迁的互动关系,围绕提高劳动参与率、提高受教育年限和提升劳动生产率等关键维度,持续完善终身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机制,加速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  相似文献   

3.
在知识生产已经打破基础和应用界限的今天,新型城镇化建设为高等教育发挥服务社会功能提供契机。新型城镇化的实现最终依靠人的现代化,高等教育与城镇化建设处于共生关系之中。高等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除了带动、辐射以及塑造功能之外,还能以开发二次人口红利的路径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并能有效地服务于农民的市民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变革的引擎,促使高等教育通过培养切合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而回归到服务社会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同向同行,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测度乡村振兴发展指数,构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贡献测度模型,测算2010-2021年全国及各省份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贡献率,研究发现:第一,职业教育投入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全国总体贡献率为29.12%;第二,相比于农村居民固定资产投入与农村劳动力投入,职业教育投入对乡村振兴的投资成本最低、产出效率最高;第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贡献率存在地域差异,呈东部>全国>西部>中部的分布情形,中部塌陷明显;第四,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贡献率与乡村振兴发展之间存在一定偏差,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价值定位与乡村振兴现实需求脱嵌。基于上述发现,应设立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项目制经费,保障职业教育持续性服务乡村振兴;强化多元主体合作,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协调区域间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提升职业教育的区域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5.
朱德全  杨磊 《教育研究》2021,42(6):112-125
职业教育作为跨界融合的教育类型,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不仅能够优化农村人力资本,还能提升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然而,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的真实贡献率却始终处于"黑箱"状态.以熵权法为基础,通过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指数,并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测度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的贡献率,发现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效果显著,贡献率高达16.19%,投资回报比可观;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的贡献存在地域差异,东部地区最优,中部地区塌陷明显;乡村振兴的速度与职业教育贡献率存在明显偏差,东部地区乡村振兴进入集约化发展阶段.为增强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精准匹配程度,需要设立项目制经费,保障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持续性;优化经费使用监督机制,提升职业教育区域服务能力;谋求发展共生,打造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孙金锋 《成人教育》2011,(10):11-13
“刘易斯拐点”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已开始进入后人口红利时代。在新的时代,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中国经济建设的主力军,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产业素质是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从真正意义上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素质。  相似文献   

7.
人口红利渐失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以及“用工荒”现象的出现,劳动力无限供给带来的人口红利时代渐行渐远,我国已开始进入后人口红利时代.目前,出生于20世纪80、90年代的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渐成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通过职业教育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产业素质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从而实现人口红利二次开发的关键.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政府、企业及其他社会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从真正意义上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素质,充分发挥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现实对我国人口红利的兑现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在兑现人口红利方面存在许多优势,如正处人口视窗开启期、存在老龄人口红利等,但是人口素质普遍较低、对人口红利认识存在误区等形成了我国人口红利的兑现的劣势;与此同时,人口红利兑现面临着机遇与威胁并存夫人外部环境,如国家对就业问题重视、有良好的环境作支撑、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成本大、公共政策发展不足等。  相似文献   

9.
从云南近10年的失业率、就业结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分析云南人口红利利用的现状,发现云南省人口红利的利用程度逐渐提高,但人口红利的利用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兑现并不充分.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人口红利"对于经济发展作用逐渐减小以至消失的现实,本研究以高等教育为切入点,探究怎样充分挖掘"人口红利"的二次作用,将"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据此提出改进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加高职教育投入、发展多元化高等教育、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可以看出扬州目前还处在人口红利期,但是社会的老龄化程度较高,人口红利的兑现将面临巨大挑战。我们要从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充分就业、促进劳动力流通、改革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着手,采取有效的措施,充分兑现人口红利,实现扬州市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2.
国际经验表明,发达国家依靠人口政策的战略转型,持续获取人口素质的战略利益。伴随人口结构变化,中国第一次“人口红利”将淡出视线。第二次“人口红利”是指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人口抚养比提高后,依靠提升人口素质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对于经济持续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推动力和巨大经济价值。未来20-30年,以高素质、高质量劳动者为标志的第二次“人口红利”将推动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创造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历史上的新奇迹。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口红利拐点的出现,我国的人口红利将逐渐枯竭,将进入后人口红利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将受到不利影响,因为人口红利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为了维持和延长我国人口红利的优势,人力资源开发势在必行,继续教育则担负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4.
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经济学一直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学者们从人口数量的研究到人口质量的研究来探求其对经增长的推动作用.近年来随着“人口红利”概念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劳动力人口数量和质量对经济发展的效用.以这些理论为基础,研究新疆人口红利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状况,并探究其中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教育红利近年来呈现出边际效益递减现象,这种情况和人口红利减少相叠加,对我国的经济和教育发展带来短期的不利影响。分析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未来走势对我国的教育发展意义重大。探讨如何释放我国巨大的教育红利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转型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6.
经济的发展与人口因素是密不可分,本文依据经济发展理论和人口红利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我国人口红利产生的客观条件,说明了经济的发展决定人口的发展,提出了充分收获人口红利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处在人口红利的窗口期,劳动力比重较大,保障了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力供给。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劳动力供给和储蓄。中国人口红利窗口期即将消失,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经济发展方式要加快向生产率驱动型转变,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梳理了2004年-2014年11年的关于人口红利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两者之间关系的文献,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综述:第一,总结我国人口红利的内涵、分类以及期限;第二,关于"人口红利"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的争议;第三,人口红利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第四,人口红利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机制。最后提出人口红利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思考的新路径:第一,加强对人口红利的定量研究。第二,从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等交叉学科领域,加强对人口红利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严峻的就业形势、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迫使中国必须尽快完成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这一转变需要高等教育模式的革新,而高职院校充当了这场变革的先行军,大力拓宽招生渠道,衍变教学方法,促进专业优胜劣汰,争取在短期内提高外向型人才的储备总量。  相似文献   

20.
人口红利消退,企业遭遇招工难问题;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面临极大的就业压力。将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用工需求与人才技能不匹配的问题。校企合作是破解企业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创造人才红利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而促进企业和高校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