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摩擦起电和验电器的作用的实验,是中学物理不太容易完成的演示实验。实验中若不注意正确操作,容易导致实验失败。如何保证实验的成功呢?下面就此谈几个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4.
许天荣 《物理教师》2001,22(6):19-19
1 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 ,其中A、B为两个金属圆筒 ,直径约为 6cm ,高 8cm左右 ,C、D为两接水容器 (可用普通小铁桶制作 ) ,它们分别通过金属片跟A、B两圆筒连接 ,并起固定A、B两圆筒位置的作用 .D、C两接水容图 1器底部垫有石蜡作为绝缘物 .盛水容器E固定于铁架台上 ,工作时水从盛水容器E经软管从T形管两端的尖嘴状管口呈串珠状分别落入接水容器D和C中 ,A、B两圆筒相隔约 2 0cm左右 ,两金属片也应相隔一定距离 ,防止放电 .2 起电原理通常空气中的尘埃都带有一定的电荷 ,并不完全都显电中性的 .同样的道理 ,圆筒A、…  相似文献   

5.
摩擦起电     
<正>我的爸爸是个科学迷,他不仅喜欢自己捣鼓一些小发明,还常常教我做一些有趣的科学小实验。星期天早上,妈妈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爸爸顿时眼睛一亮,要教我做摩擦起电的小实验。实验前,我们先准备好一张薄一点儿的白纸,又找来一把塑料尺子。材料齐了,就可以开始实验了。爸爸给我讲清楚实验要领,就去捣鼓他  相似文献   

6.
实验表明 :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互相排斥 ;两根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也互相排斥 ;可是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与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这表明硬橡胶棒上的电荷和玻璃棒上的电荷是不同性质的电荷。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首先提出把呈现在玻璃棒上的电叫正电 ,呈现在硬橡胶棒上的电叫负电。正电、负电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对于物体相互摩擦后带电的符号 ,有人认为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 ,玻璃棒总是带正电 ;有人则认为玻璃棒不管与什么物质相摩擦 ,所带的电都是正电。对于摩擦在摩擦起电中的作用有人则认为仅仅是增加两物体的有效…  相似文献   

7.
孙伟河 《考试周刊》2008,(7):109-110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这里涉及不同种物质相互摩擦后.物体能够带电.我们质疑:摩擦后,物体所带的电荷是摩擦力"摩"出来的吗?不接触、不用摩擦能否起电?同种物质相互摩擦也可以起电吗?不断摩擦,电会不断增多吗?……带着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物理摩擦起电的实验中,传统的金属箔验电器只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不能检验电荷的电性,且实验效果不明显。现笔者介绍的验电器可弥补这一不足,且声光并茂,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有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2种电荷的认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如图1所示,6只三极管分2组组合,等效于2只  相似文献   

9.
10.
电荷是学生学习电学内容所接触的第一个基本概念,是学生学习电学的基础,所以必须让学生正确理解电荷的概念及不同电荷间作用的规律。但是,由于电荷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认真做好课本上的实验外,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对实验进行大胆补充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进行深  相似文献   

11.
设计了一种基于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原理为基础的机器人自驱动触觉系统,其基本结构由摩擦静电感应模块、控制电路模块和工作电路模块三部分组成。通过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作为触发信号作用于控制电路,进而控制机器人做出相应的指令动作。该机器人触觉系统具有结构明易、操作简单、灵敏度高、能够自锁运行等优点,能够应用于许多复杂场合和更恶劣环境中,提升了机器人触觉系统的实用性和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一、课例说明 “摩擦起电”这个小实验来源于小学教科版新教材《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该实验说明用塑料用具(如塑料自动笔、塑料直尺)与头发摩擦,可产生静电,吸起小纸屑。教学该实验旨在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激发学生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发现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他们称这种现象为电.在中国,古人王充所著书籍《论衡》(约公元1世纪,即东汉时期)中有关于静电的记载顿牟掇芥,顿牟就是琥珀,当琥珀经摩擦后,即能吸引草芥一类的轻小物体.  相似文献   

14.
<正>一、设计思路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的第一章第一节。作为"静电场"的第一节,是本章的预备性知识,也是高中阶段电学内容的开始,必须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本节由电荷、起电方式、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四个部分内容组成。关于静电现象方面的知识,初中已有介绍,而高中更侧重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结合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具体情景,理解电  相似文献   

15.
探究了对静电感应起电机正转和反转时起电现象的实验,结果表明感应起电机正转和反转都能起电,通过模拟实验的推演,对起电的原理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17.
我国为加强科学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进行了教育改革,在教育改革中把人的全面发展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在素质教育中采用科学探究的教学模式对物理教育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静电现象"教学内容在苏科版2002年版的《物理》教材基础上做了一些变动和调整,笔者通过演示实验、学生活动,全力引导学生观察静电现象,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归纳、逻辑推理,在探究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建构物理知识,享受成功的乐趣。  相似文献   

19.
目前,教育部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了两套物理实验教科书,一套由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编写组编写,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一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物  相似文献   

20.
展现验证实验的探究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倡导“科学探究”为显标志的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今天,因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所呈现的一些不良症状导致了人们对验证性实验的一些误解。有的人认为,只有“探索性实验”才是科学探究。“验证性实验”不是科学探究,因而,“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似乎也就渐成时尚。其实,验证性实验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形式,同时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有效方式。这就向我们提出了如何展现验证性实验探究魅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