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在于抓住"四个基本点":一是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二是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三是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四是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年10月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后不久,胡锦涛同志在“全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突出强调:一是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二是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三是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四是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这就为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同时,也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四项主要任务:一是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二是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三是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四是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基本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传统教育正逐步向"现代化智能教育"时代迈进,线上教学作为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改革趋势,已然被赋予全新的内涵和定义.为此,将对高校线上教学实施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深入挖掘线上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同时,积极研究和探索提升线上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方式方法:一是要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二是要以教师为引领,加快转变线上教学观念;三是要以课程为核心,科学制定线上教学设计;四是要以平台为依托,积极构建线上教学组织.从而为进一步加快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促进线上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蔡晅 《文教资料》2008,(15):189-191
2004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意见>,明确规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本文在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提出了新形势下做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大学生中开展荣辱观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开展大学生荣辱观教育,一要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发挥其主渠道作用;二要以素质教育为抓手,大力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自我教育;三要以社会实践为桥梁,不断拓宽教育形式;四要以校园文化为载体,营造良好的校园文体氛围;五要以网络媒介为平台,占领网上阵地.  相似文献   

7.
伴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要从人的需要视角深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阶段性目标的转化、内容的时代化、主客体关系的变化;要以平衡发展为切口精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维度、载体发展的不平衡问题;要以充分发展为抓手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解题力、亲和力、认同力。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感恩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着认识不足、教育活动表面化、缺乏系统性、教育环境缺失以及评价体系不完备等问题.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一要以认知教育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二要以情境教育为载体,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三要以实践教育为手段,内化学生的感恩品质;四要充分发挥教师和辅导员的身教示范作用;五要建立有效的感恩教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教者基于"人在课中央"的自我理解,即"人"(师生)的"身在""意在""心在",在《乡愁》课例上,通过深情引读、优美朗读、细腻品读、深入解读等四个环节诠释了展评主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课进一步深究"人在课中央"的教育意蕴:教学要以人的生命建构为着眼点,要以寻求全新的学生生存方式为立足点,要以追求教学意义的生成为终极点,要以叩问教师的专业创造力与构想力为发力点。  相似文献   

10.
周玉娟 《文教资料》2012,(22):109-110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中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要以满足人的需要为本;教育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本;教育要以关注人的个性发展为本;教育要以促进人的持续发展为本。在具体教育实践中,我们要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关键。对此,教师一要以精彩的课堂导入吸引学生;二要以生动的教学语言感染学生;三要以丰富的身体语言教育学生;四要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影响学生。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劳动教育,归根结底是引导学生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实践性作业是落实“双减”政策和课程目标的有效途径。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把握劳动教育主题实践性作业设计要点;要以课程目标为旨归,实现劳动教育主题实践性作业设计转向。本文以四年级上册《少让父母为我操心》一课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3.
《陕西教育》2010,(4):10-11
按照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工作的总体部署及有关要求,现就2010年教育新闻宣传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教育宣传的指导思想2010年教育宣传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主线,紧紧围绕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2010年“四个加强、四个着力”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新闻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4.
价值澄清理论主张价值观是个人生活经验的积累,价值观教育要通过价值中立的非灌输方法进行。依据价值澄清理论,价值观教育要以核心价值为导向、以生活为中心、以对象为主体、以行动为目标。价值澄清理论对我国当前的价值观教育的启示是:第一,必须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第二,必须做到必要灌输与自主选择的统一;第三,必须做到理想价值与现实生活的统一;第四,必须做到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动作学习理论的简要分析,结合当前学校教育的实际和教育改革的实验研究,对现代教育所产生的主要影响进行了探讨。主要结论是:一、教学内容要以儿童认知发展的限度为依据;二、教材内容的编排应该是螺旋上升的;三、教学要让儿童按自己的步调发展;四、动作学习对儿童、特别是幼儿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边远地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边远地区高校贫困生思想心理的实际出发,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核心,重点进行自立意识和劳动观教育;要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依托,促进良好人格的形成;要重视诚信教育,增强道德行为能力;要关注成才教育,端正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17.
谢琴 《教育探索》2012,(6):137-138
大学生思想教育包括以感恩教育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学会“爱人”的感恩教育.实施感恩教育一要改变教育思想;二要以学生活动为载体;三要营造感恩文化氛围;四要制定有关制度;五要加强教师队伍自身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8.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要以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为总的指导思想;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以高职人才的规格要求为基本依据;课程体系开发、建设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来进行。  相似文献   

19.
教师专业化视野下的教师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专业化既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个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当前要真正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就必须进行教师教育改革:一是要建构专业化理念,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二是要以专业化为导向,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三是要明确专业化标准,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四是要进行整体设计,实现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五是要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崇高理想,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懈的历史追求。《教育规划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对于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制度创新意义,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政策定位意义,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具有工作导向意义。新时期促进教育公平的着力点,一是要以机会公平为关键,着力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二是要以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为基本要求,着力维护教育的公平公正;三是要突出工作重点,着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扶持困难群体;四是以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为根本措施,着力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五是以促进教育公平机制为目标,着力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推进教育公平的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