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语气词"着、个、则个、些"产生于近代汉语,明清时期逐渐趋于衰微并最终消失.通过研究《西洋记》中的语气词"着、个、则个、些",分别简述其历史来源并描写其使用情况.其语气意义:"着"在祈使句末是表达自身意愿,并促请对方考虑或执行,在陈述句末表示情况的变化或行为的实现;"个"单独用作语气词极少有人提到,"个(则个)"在祈使句末意义与"着"相当,在陈述句末和句中停顿处,语气意义是申明事实存在,略带夸张."些"尚处在语法化过程中,未最终虚化为语气词.  相似文献   

2.
明代长篇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一书中有不少具有特色的词语,本文讨论了其中的数条词语,以期对汉语词汇史研究有所补充。  相似文献   

3.
明代罗懋登《西洋记》一书中出现的方俗语词较多,值得深入探讨.文章解释了书中数条意义难明或易生误解的词语,并补正了辞书的一些解释.  相似文献   

4.
语用平面是语法研究的又一重要层面,和语义分析一样,对《西洋记》"被"字句的语用,本文从前段、中段、后段三方面出发,来探究其"被"字句在语用方面的相关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西洋记》中回回人物及回回风土人情加以研究,探讨《西洋记》中回回元素的价值,认为《西洋记》反映了明代回回与中国社会的融合情况与民间社会对待回回的接纳态度,并反映了"以儒诠经"这一活动的民间基础。  相似文献   

6.
"则个"是宋代新兴的一个祈使语气词。宋元时代是祈使语气词"则个"运用的黄金期,但到了明代,"则个"的运用已呈现衰落之势,尤其是到了清代前期,"则个"的用例更是凤毛麟角,并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7.
《西洋记》“把”字句句法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罗懋登著的白话小说《西洋记》中"把"字句有1355例,其句法结构已经相当丰富,本文据"把"字句谓语部分构成方式的不同将其句法结构划分为五个大类,并逐一进行分析,发现《西洋记》成书时代是"把"字句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8.
明代罗懋登《西洋记》一书词语丰富,但许多未见于《汉语大词典》,文章选释其中十六条词语,主要从释义、书证、收词等方面对《汉语大词典》进行拾遗补阙。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西洋记》中出现的主要被动句进行详尽统计的基础上,对该文献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被”字句参照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和描写,并总结出“被”字句在应用上的一些特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洋记》中的“被”字句基本符合“被”字句历史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语义平面是语法研究的一个重要层面,本文拟从“被”字句的前段、中段、后段词语和句中动词的关系出发,来探究《西洋记》中“被”字句在语义方面的相关特点。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中的“游”作为希望的载体,对于游者本身的意义,主要在于为师徒们提供了新生的机会,由此引起了师徒们身份的重构,并使他们融为一体。游的“流动性”与“滞”的因素相对举,以及作者对结局的淡化处理,揭示了“游”这个行动所产生的永恒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及其三种续书《续西游记》《西游补》《后西游记》,都具有深刻的哲理蕴涵。《西游记》写了"悟空"的艰难历程,《续西游记》写了"变化"的最高境界,《西游补》写了"情欲"的终将磨灭,《后西游记》写了"解脱"的快捷方式。不管它们从哪一个角度、哪一个层次来展开象征性的描写,它们的终结目标都指向一个去处——空无。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西游记》中的"将"字句进行穷尽式搜集,对其种类、主要动词及附加成分进行分析,考察"将"字句在明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西游记》中的环境描写大都特点鲜明,或具有突出的象征性,或契合堪舆学原理,或二者兼而有之.小说中此类环境描写有三种功能:推动情节发展、预示人物身份和暗示小说内容.《西游记》中的环境描写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宇宙生成模式和天人合一原理,一方面表达了作者认同佛教的宗教态度和作品宣扬佛教的创作主旨.同时,小说环境描写的堪舆学色彩,使《西游记》的环境描在空间布局、山水形态和动植物生机等方面为古代小说环境描写大大推进一步,在细致程度上,也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5.
考察了二郎神形象在民间的演化情况,分析了他在《西游记》中的特点,指出《西游记》中的二郎神形象是在前代英雄传说基础上优化整合而成的。认为他在作品中虽然只是一个配角,却与众多神魔形象迥然不同,其高傲而又嫉恶如仇的个性、超群的本领、浓烈的侠气都与孙悟空有诸多相似之处,与孙悟空一样承载着作者的理想,而且对孙悟空形象也起到了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作为中国一部完整的神话小说,有着无限阐释的可能。本文即从神话原型的角度,分析《西游记》中“乐园”这一神话原型意象,并重点以《圣经》中的“乐园”模式为基础进一步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分析孙悟空的“得乐园”、“失乐园”、“复乐园”这一神话模式。以发现一些新东西来加深对这一部著作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通过考察中国戏曲与小说的发展轨迹,结合两的整体关系,指出《西游记》杂剧记叙唐僧取经内容完整,结构宏大,由此演进为小说具有必然性,并进而对它在后世百回本小说《西游记》成书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作了具体、客观的评析。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的主题是“金丹大道”--这是明清时大多数《西游记》研究的观点。20世纪90年代,李安钢先生重提这一观点,遭到了不少学的反驳。这就是说式图通过辨析《西游记》中的“佛教”,“心学”,“游戏笔墨”等关键性问题,澄清以往学对《西游记》的误解以证明这种观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中的情色叙述是小说中十分明显的一环,表现出十分独特的情趣之美.小说的情欲描写是对市井百姓色欲本能的一种反映,人们对情色欲望的本能追求是小说情趣生成的根源与动力.小说中人物关系的架构对情趣的生成有着激发与促进作用.小说充分发挥神魔小说想象虚构的文体特长,运用多种技巧,从场景、法术等方面入手,既充分发掘情色叙述中的趣味,又恰当把握尺度,让小说呈现出独特的情趣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