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武汉四所高校33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性心理健康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研究了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和性心理健康的关系。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其性心理健康相关;其中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以及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过干涉和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与性心理健康的水平存在相关;多元回归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惩罚严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以及母亲的惩罚严厉对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有负向预测作用;而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对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有正向预测作用。由此得出,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高职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对四川省5所高职院校的性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了加强高职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水平量表编制与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水平,通过自编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水平量表,随机调查了180名大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水平,发现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方面有显著差异(P=0.009),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在不同年级间有显著差异(P=0.008),四年级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一年级大学生;在接受过和没有接受过性教育的同学间没有显著差异(P=0.532),证明现行性健康教育过于形式化、表面化,未能发挥其真正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是国家人才资源的供给基础和后备力量。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是关乎大学生顺利成才的重要因素。成熟的性生理与不成熟性心理之间存在的矛盾是大学生性心理发展的显著特点。本文通过对影响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相关因素的分析,认为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道德修养和思想教育的心理基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重视大学生性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内容,并对健全人格的培育产生积极影响,起着促进作用.因此,高校应重视大学生健康性心理的培养,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充分利用课程教学让学生科学地掌握性知识,开展科学化、系统化的性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生动活泼的性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咨询.开展有针对性的性心理疏导;积极运用校园网的优势,开展有吸引力的性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性心理现状的分析及健康性心理的塑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大学生性心理现状的分析。针对大学生的性心理。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对大学生进行性健康知识的教育和性心理的疏导,使他们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7.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有别于平常,一些平常被掩盖、忽略的大学生性心理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以汶川特大地震为视角,总结大学生性心理特点及其突出表现,分析原因,提出突发事件下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同时,结合国际性教育发展趋势与我国的社会现状看,大学生性心理的调适应坚持并加强以德为基础的大学生性教育。  相似文献   

8.
陈智  陈佳  项雯 《考试周刊》2012,(46):165-168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和资料查询等方式较全面地了解到当代大学生的性心理现状,并做了一定程度的分析讨论,对如何促进大学生性心理健康发展提出了创造有中国特色的性教育,加强学校的引导,家庭的影响及进行自我教育等对策。对研究大学生的性心理乃至其全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盲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它有利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和促进大学生自我成长。为此,有必要大力加强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王会玲 《教师》2011,(17):123-123
本文从性心理和人格发展关系的一般原理出发,以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案例为基础,分析了大学生性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作了说明,提出引导大学生性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以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对城市生源大学生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发现:城市生源大学生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焦虑、抑郁、社交退缩、社交攻击、偏执、强迫、依赖和精神病倾向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二者在躯体化、自卑、性心理障碍和冲动四个方面差异不显著;城市生源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心理更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在校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初步探讨体育运动对性心理健康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对策与依据。方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等方法,抽取在校大学生552名,进行性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结果: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性认知情况无显著性差异,体育专业学生性态度情况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长期体育运动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编性心理和性行为调查问卷,以金华市742名大学生为有效被试,从性心理、性行为、性观念、性教育四个方面对当前大学生性心理及性行为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性心理发展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仍有一定数量的学生性心理混乱或错误,学校有必要开展系统正规的性教育。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近十年关于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的论文进行整理,研究把论文分为了理论阐述类和方法介绍类。其中,理论类别又分为大学生属性分类的差异研究、大学生性心理发展阶段研究阐述、特定情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研究四大模块。与国外相关研究进行对比,论文提出了合理规划大学生分类依据、系统区分大学生性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针对不同校园文化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寻找最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的教学模式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四川地区大学生性心理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四川地区大学生性心理状况,为高校开展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艾森克性心理测试问卷,对四川地区高校大学生群体进行抽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的贞操观在性别之间存在差异;对爱与性的态度出现多元化分歧;性观念更加开放,仅有8.53%的男生和19.69%的女生明确反对婚前性行为;对同性恋、自慰行为等更加宽容;在性心理健康方面,有1/4的学生被神经症性反应所困扰;有部分学生存在性心理障碍,11.23%的学生为自己对同性的性感觉所苦恼,可能存在同性恋或双性恋倾向,5%左右的学生存在施虐和受虐倾向。结论:大学生性观念已发生较大变化,性心理健康值得关注。高校应加强大学生性教育,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相似文献   

16.
性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和性心理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是当前高校思想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对大学生进行性健康知识、性伦理道德的教育和性心理的疏导,引导他们顺利地度过性心理发育的“危险期”,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和性心理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性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和性心理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是当前高校思想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对大学生进行性健康知识、性伦理道德的教育和性心理的疏导,引导他们顺利地度过性心理发育的"危险期",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性心理与性行为现状,为探索和推广可行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某高校1204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论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性心理发展主流是积极健康的,性行为虽不普遍但已明显增加,要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尤其要发挥学校性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9.
性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和性心理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是当前高校思想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对大学生进行性健康知识、性伦理道德的教育和性心理的疏导,引导他们顺利地度过性心理发育的“危险期”,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1.研究目的:调研大学生性心理健康、人格特质、性心理健康与其人格特质关系的现状,为大学生了解、健全其人格特质,提高性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可参考的实践依据,也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健全学生心理素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2.研究结果:6所高校1400名学生性心理健康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状况,其人格特质的情绪稳定性、性格内外向处于中间状态,其精神也处于正常状态;学生性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人格特质的精神质之间有着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心理健康水平随着精神质值的增高而降低,学生的精神质可以显著地预测其性心理健康水平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