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育信息化高度普及、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等社会背景下,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教授知识和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以及师生角色和师生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使得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挑战。基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阐释目前大学英语课堂的生态要素和失衡现状,构建适应智慧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课堂学习共同体,即基于课堂要素协同形成师生共同愿景;基于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介促成师生互动联结;基于物理课堂和线上课堂搭建师生学习支持,并提出具体的行动策略,以期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本文分析了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特征和作用,在具体分析网络学习共同体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的过程模式,并具体论述了“动态网站设计”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为学生创建平等、互动、对话的课堂,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满足"学生本位"要求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我国教育改革推进过程中,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相对较为滞后,有效课堂建设仍旧存在不足。本文以学习共同体理论为基础,探讨大学英语课堂学习共同体构建路径,通过积极转变教师角色,建立"共享"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式,将学习权赋予每一位学生;创设具体学习情境,促进学生语言实践;培育"学生本位"课堂文化,创建课堂学习共同体;构建有利于师资发展的共同体等途径,有效解决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课堂学习主体缺失、忽视课堂语言学习社会性、课堂教学脱离真实语言情境、师资保障力度不足等问题,有效拓展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4.
张湖强 《海南教育》2014,(24):43-44
微型学习共同体,实际上就是学习伙伴联盟(Learning Partner),四人一体的学习小组就是学习共同体的更微观的存在场所,这个微型学习共同体类似于《西游记》师徒四人的关系,实际上团队的结构包含强、中、弱三个层次,在课堂学习中优势互补,相互协商,共享资源,一起进步。教师是这个共同体的编外成员,扮演着观音的角色,是指导者,同时是监察者和帮助者,各路神仙则是分布在外围的其他教师和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大班额高职班级建设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改革试验,探索破解当前普遍存在的大班教学的诸多难题。试验表明,在大班内以课堂学习共同体开展教学有利于差异资源作用的发挥、培养学生主体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益,增进教育公平。小组建设、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培训是课堂学习共同体构建中尤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前,网络学习共同体成了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从网络共同体的概念和QQ群的功能优势入手,重点分析了基于QQ群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人员组成、构建步骤,探索了影响构建成功的关键因素,最后给出反思。  相似文献   

7.
蒋美红 《大学教育》2022,(3):176-180
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有促进或阻碍作用。将课堂学习共同体模式引入英语教学,有助于培养21世纪人才核心素养,而其课堂组织文化与传统课堂文化迥异,导致学习者“水土不服”,适应阶段加剧其紧张、害怕、退缩、沮丧等消极情绪,使其课堂学习焦虑升级。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关照中国学生特点,利用传统文化,建立师生间信任与良性互动;采用教学策略满足学生对学习“安全感”的需求;合理使用小组合作学习及常态化课前演讲等,是构建英语课堂学习共同体积极情感环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班级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被赋予新的内涵.文章通过对班级学习共同体内涵的解析,从社会学、心理学角度对构建班级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基础、构建意义进行了探析,并提出班级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途径,以期对我国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构建虚拟学习共同体,有利于学习者更好地交流和学习,在这个意义上扩大一下来讲,就是现在提倡的学习型社会的缩影。因此,虚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又显得很具有实际意义。基于此,本文虚拟学习共同体进行了认识,并探讨了构建的策略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10.
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上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加学生的资源交流量,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共同完成任务中形成相互的尊重感,进而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共同构建知识,分享成果。因此,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学习方法被广泛地应用在高中的生物课教学中。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以课堂作为研究共同体的新视角,扩展学习共同体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从学习共同体的含义出发,介绍课堂学习共同体中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构建信息环境下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模型,试图为学习者营造一个较理想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从而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局限,在信息环境下建立起沟通型课堂,使学习者可以获得来自环境内部所给予的持续帮助与支持,实现真正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求教师是一个学习者——一个众多外援支持下的学习者,学习共同体就是一种重要的外援形式。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包括:以发展性评价促教师学习和发展;以共同学习的理念促使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以健全的学习机制确保共同学习的实效性:以共同愿景导引教师个体生命力与集体生命力的共融:以培育文化土壤打造教师自主学习的生命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基础,集中针对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展开系统分析,并据此给出相关教学模式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丁昶玮 《职教通讯》2012,(31):33-36
将"学习共同体"拓展至社区教育领域,与社区团体相连携,形成"社区学习共同体",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社区教育发展,更是符合社区成员实际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实现学习型社区建构的重要一环。阐明构建"社区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意义,分析当下制约"社区学习共同体"进一步发展的阻力,提出构建"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分析研究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和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结构框架图;然后从“创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实现课堂学习共同体的自生成,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精心设计编排教学内容,执行有序化的课堂教学过程,多样化交流方式”六个方面说明枸建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6.
徐洁 《文科爱好者》2022,(6):120-122
2022年,教育部颁布了最新版本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预示着小学语文教学再次迎来了新的变化,需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四大核心素养,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学习共同体”由美国教育家杜威最早提出,而后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改革实践中,倡导学生、教师、学校、家长合作学习,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并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中落地生根。笔者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及经验,对如何构建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展开研究,并以实际教学案例支撑理论论述,突出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构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构建学习共同体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必要辅助手段,是充分发挥个性特点,达到真正面向全体的有效手段。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具体地讲主要有这么几种:从练习内容上、从练习形式上、从学习程度上、从教学目的上构建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卢天然 《广西教育》2011,(29):17-18
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一般是指基于互联网技术平台,由教师自愿组成的,具有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共同愿景,彼此之间经常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研修、交流、探讨,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成果以及各种学习资源等,促进共同进步的虚拟的学习组织。目前,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平台形式主要有由教师组建的QQ群、MSN、博客、网站(页)、论坛等。  相似文献   

19.
网络学习共同体及其构建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基于网络的多种传输工具日益完善,网络学习环境成为一个新的学习空间。这种新的学习环境下的学习研究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在网络环境下应运而生,对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研究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而不断深入。本文在对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概念描述、基本属性、构成要素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原则,提出了网络学习共同体的设计框架。制定了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的过程模式。  相似文献   

20.
乔文 《教育教学论坛》2014,(51):283-284
采用光沉积-液相化学法调节电子流向,构建了直接Z型TiO2/Ag/Ag3PO(4 )(TAAPO)光催化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以及光致发光(PL)光谱仪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其在可见光照射下催化降解环丙沙星(CIP)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水体pH为3.0,催化剂分散浓度为0.3 g/L,CIP的初始浓度为15 mg/L时,光催化降解体系能够取得最佳的去除效果.在该组条件下,光照120 min CIP的降解率约为99%,并且在经历4个循环后仍然保持了良好的降解效果.在光催化降解CIP的过程中,主要反应活性物种为超氧自由基(·O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