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如何提高中学历史课的教学效果,是中学历史教师必须研讨的问题。笔者从事中学历史课教学十余年,创设了“五步自学法”,总结出“思维能力培养”方法,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2.
一提到历史课.很多学生的脑海里可能会马上涌现“枯燥无味”四个字.对历史课提不起兴趣。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遗留的顽疾。在以往“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下,凸现的是教师作为领导者的角色,却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学习.对繁杂的历史知识死记硬背.自然就会觉得历史课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3.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在本市已经进行半年之久.历史教师们别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推陈出新的教学模式大大活跃了本市高中历史课堂.并形成了符合各校学情特点的教学风格。在历史课改取得些许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戒骄戒躁”,积极反思,走出高中历史课改的误区,以利于历史课改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4.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本文在吸收前人对“动态生成”教学的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初中历史课的学科特点和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对初中历史课的“动态生成”教学进行了大胆地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部好的小说、电影,往往有一个出奇制胜的开端.把读者、观众的心情一下子吸引过来。一堂好的历史课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场白”.将能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为上好课打下基础。所以,精心设计历史课“开场白”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给历史课以“灵魂”□兰州一中范多宝历史课的“灵魂”,是历史课生命的源泉。没有灵魂的历史课,犹如一副苍白、呆板的面孔,很难激起学生的共鸣与情趣。教学中如果没有赋予历史课以“灵魂”,或者对此不屑一顾,作为教师就会逐渐蜕变成一个教书匠,他就很难跳出照本宣科...  相似文献   

7.
小学历史课堂教学结构浅议韩传斌(江苏省洪泽县高良涧镇中心小学)小学历史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两史一情”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为真正发挥历史课的主渠道作用。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课的教学效果,现对小学历史课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一些探...  相似文献   

8.
历史课的兴趣教学合工大附中郑群兴趣,属于非智力因素,但它对智力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将“非智力因素”教育中的兴趣培养,引入历史教学之中,我的具体做法是:一、用新颖、生动的“导言”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节历史课的成功,固然取决于多种因素,但它的开头决...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在离学校一公里的洛庄附近,发现了一座规模宏大的汉墓,被称为“洛庄汉墓”。由于新闻媒体的宣传,一时成了我镇家喻户晓的新闻,同时也成了历史课上的热门话题。遵照“学习历史课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知道具体的历史现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尝试探求现象背后的规律”。我以该墓为对象,在历史课上进行了一次研究性学习的尝试,使全体同学获得了一次亲自参与研究讨论的机会,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也随之高涨。  相似文献   

10.
备好课是上好历史课的前提。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很多学校都积极倡导“功在课前”,严抓初中历史课集体备课,并把它作为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鲁树宝 《江苏教育》2022,(51):16-19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总体容量偏大、内容涵盖面广、叙述相对浓缩。面对教学内容多、时间少、任务重的现状,历史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课堂实践中尝试历史大单元教学:提炼单元立意,上“有灵魂”的历史课;厘清历史线索,上“整体性”的历史课;强化素养导航,上“讲情怀”的历史课。  相似文献   

12.
何健翔 《师道》2005,(8):57-58
由于种种原因,历史课长期以来被看作是“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代名词,尤其是初中历史课程,因为不是中考科目,学生、家长更加不重视。如何改变人们对历史课的偏见,真正让学生喜欢历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前摆在每个历史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历史课标”或“标准”)写道:“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历史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为达到此目的,“标准”设置9大模块(必修课程3个,选修课程6个),安排了66个专题(必修课程25个,选修课程41个)。虽然这些模块和专题涉及的内容面广量多,但却分属政治、经济和文化三大领域。换言之,新的高中历史课程采用的是专题史体例,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构成其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4.
历史课教学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不断改革创新。通过教师创造性地“教”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  相似文献   

15.
“读史使人智慧”。通过历史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自己的文化之根,熔铸民族之魂,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养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从而增强历史课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听说某研究单位在中学生中作民意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对历史课的满意度在各科中倒数第二,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对此感到震惊。难道学生真是讨厌历史课吗?许多历史教师都有亲身经验:学生对生动、具体的历史情节本来是很有兴趣的,他们感到厌烦的主要是“满堂灌”的“系统知识”和要求死记硬背大量“系统知识”的考试。这说明,历史教材确实需要做一番大改革。按现在的课时分配,初中和高中的历史课大都只有一百多课时。可是人类文明史上下几千年,浩如烟海,在一百多课时里只能讲到其中极其有限的一小部分内容。这就需要精挑细选,选出最…  相似文献   

17.
历史课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途径,要搞好历史课教学,需多方启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历史课堂教学要抓好“四度”,即挖掘教材的深度,调动学生的广度,课堂训练的密度和教学艺术的力度。  相似文献   

18.
张奇 《考试周刊》2013,(77):2-2
高中学习历史课有何重要意义呢?我用十二个字回答,就是“明了过去。以史为鉴,明正现实”。  相似文献   

19.
马晓军 《课外阅读》2011,(1):144-144
据悉,国家教育部在1997年对北京的2107位学生做的调查显示:在学生最不喜欢的15门课程中,历史课排第2位。历史课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就是“枯燥”、“无味”、“没有生机”等。由此可见,历史课在教学中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危机!究其原因,可能会有很多,但是,历史课堂没有生动性是导致学生对历史课失去学习兴趣的罪魁祸首。因此,怎样加强历史教学生动性是摆在历史教学中的首要难题。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生动性是历史教学的生命。本文将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希望对加强历史教学生动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关于历史备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一堂历史课就是一场战斗.要想打好这场战斗,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历史课的准备就是备课。历史备课,我想有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师自己三个方面,下面我就这三个方面谈谈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