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刘霞  刘香民 《文教资料》2010,(3):151-152
儿童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从一个自然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教师这一因素有着不可忽视而且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自身因素、师德、教师权威、教师期待都会给儿童社会性发展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2.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关心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找准教学目标中的最佳教育点、学生品德中的最佳教育点、学生与社会的最佳教育点进行教学.有效地提高课堂质量.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是本次新课程改革中力度最大的一门课。我们常常讲.要上好品德与社会课,关键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我们也常常会出现一些误区。有的老师就急于求成。心里比较急躁.总是希望上完了一堂课.孩子们什么都懂了,能够在实际行动上做到了.急功近利。教师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品德与社会》使教师有了最得力的武器,它是儿童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这门学科,更新自己的观念,积极学习.真正走进学生.走进学生天性.走进学生心灵,从而使品德课堂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4.
儿童观的转变是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代儿童观的转变与杜威的研究有重要联系。杜威从美国社会的变革出发,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了儿童被动发展的原因,批评了旧教育对儿童发展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培养儿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思想,并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杜威的儿童观和教师教育的观点对于我们改革教师教育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提出 儿童性别角色的形成虽然有生物因素的作用.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社会文化。小学阶段正是儿童初入社会、接触社会的启蒙期.教师如能通过研究运用同伴交往、群体建设、校园文化等教育方式,科学而系统地把相关知识、社会规范、价值观、道德规范等传授给学生.对影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方向和内容方面的作用将是不容置疑的。因此.学校作为一个人的性别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是科学引导青少年性别角色合理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学生”是“儿童”众多社会角色的一种,“学生文化”不同于“儿童文化”。我们在学校中见到的“学生”往往是“单向度”的儿童,是“教育对象”或者“教育主体”,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儿童”。目前我国的教师教育对“学生”认识不足,更缺少对完整的教育对象“儿童”的认识。将儿童科学引入教师教育课程是向“儿童发展本位”的教育原点的回归,也是我国未来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的发展趋势。美国的教师教育课程将儿童科学贯穿到教师教育专业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作为典型的“儿童中心”的教师教育课程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留守学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关注这一问题,作为对儿童成长有指导意义的思想品德课,更是责无旁贷。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运用课程改革的理念研究教材,发掘内涵。关注"农村留守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育文汇》2006,(4):14-14
几年前。看到的新闻多是教师带病坚持工作、救助失学儿童等正面消息。近几年可不同了,媒体连篇累牍报道的都是有关教师乱收费、体罚学生等负面报道。我想问,短短几年.为什么套有这种转变,又是谁玷污了教师的名誉?  相似文献   

9.
儿童学习不良的问题是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关心的话题。在系统分析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交往,自我概念,社会行为等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学习困难儿童进行归因训练和心理辅导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有一些人认为,教师也是人,不应该对其有太高的道德要求.而笔者认为教师的道德应该严于普通人。这不仅对于学生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社会和民族的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师德严于常人能够为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树立榜样.并且对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和精神文明水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下文中笔者将通过对师德严于常人的两个必要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小学语文而言,它不仅是工具性课程,而且对儿童的品格底蕴、社会责任感、健康的审美意识、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所做的一切,都必须深思远虑,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做好奠基.  相似文献   

12.
关爱留守学生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很多外出务工家长把未成年的学生寄养在亲友处,因此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学生群体:留守学生。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留守学生的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照管人大多年老体弱,他们文化水平低下,对孩子放任自流。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引导者,班主任应该多关心留守儿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呢?一、对留守学生要有爱心和耐心  相似文献   

13.
语文周记是学生抒发情感的重要途径,承载着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以周记为中心展开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通过周记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本文在研究高中语文周记心理功用的基础上,探究在高中语文周记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进入二十一世纪这个新的社会时期.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理论的改革创新、岗位的竞争聘任、各种量化考核制度.使教师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当社会期望与自身能力不能一致时.便产生了自卑、焦虑的不良情绪,常常出现职业倦怠、情绪不良、人际关系紧张、精疲力竭等一系列状况.这些生活中和生理上出现的状况会导致出现一些心理状况.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教师的心理状况有直接关系.所以要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必须首先拥有健康的心态.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受到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15.
幼儿情绪能力是指个体察觉、理解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表达、调节控制,以帮助自己应对挑战、达成目标以及有效参与社交互动的适应性情绪反应.情绪能力对儿童社会适应性发展、学业成就、社会能力发展均有重要的影响.教师作为儿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在儿童情绪能力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目前在教师培养儿童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已经有大量的研究,但是对于教师如何影响儿童情绪能力发展的研究还较少.本文主要从教师对儿童情绪表达的回应、教师影响儿童情绪能力发展的因素以及促进儿童情绪能力发展的策略三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6.
周洁 《考试周刊》2012,(68):179-180
杜威的教育思想以《民主主义与教育》为总纲。在其中。杜威论述了他的教学观。他强调儿童中心论,认为儿童期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应是儿童快乐的生活园地,借以扩充经验的数量和提高经验的效用。教师的教学也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材料出发.并且附着于儿童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当今社会的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心理复杂,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有了新的内容、新的高度。如何适应新时期教育的要求.我认为教师应身体力行做示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相似文献   

18.
采用小学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问卷和修订后的小学儿童社会技能教师评定量表,以410名3-6年级小学儿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儿童的社会创造性与社会技能的关系。结果表明,修订后的小学儿童社会技能教师评价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和信度、效度;儿童的社会创造性与社会技能(包括生活自理与环境相关技能以及自我与人际相关技能)呈显著正相关;儿童的社会技能总体上可解释其社会创造性变异的9%,其中自我与人际相关技能可解释社会创造性变异的7%,说明二者既有所重叠又相互独立;可以通过提高社会技能增强儿童的社会创造性倾向,但不能把社会技能等同于社会创造性.  相似文献   

19.
陈虹 《学周刊C版》2014,(2):138-138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在整个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在以往的教学中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一直扮演着“保姆”的角色。教师基本上每件事均要亲自过问.使得学生被严格限制.只是在教师的指令下机械被动地进行背与记.这与教育形势相违背.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对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更为关注。新课程提出了一系列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素养与角色更为关注。那么.在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促进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呢?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出现,留守儿童问题产生,并因其特殊性而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神经。数以千万计留守儿童的发展,关系到中国发展的方方面面,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更是其发展中的一项直观指标。基于此,本文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重点关注教师期望、教师鼓励对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教师期望、教师鼓励对留守儿童成绩有显著正向关系;在教师期望、教师鼓励对留守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过程中,学生自信的中介效应存在,且为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