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首次提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概念,对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与阅读实践,有了实质性的推动。本文在分析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现状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非连续性文本”有效教学策略:解决从何教起——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解决教些什么——吃透教材,挖掘资源;解决如何拓展——渗透整合,多元培养;解决如何运用——回归生活,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模式”是新课程标准在实践过程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以人为本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主要的变化有五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从“脱离生活”向“回归生活”转变;二是学生角色由“被动角色”向“角色互动”转变;三是学习过程由“知识灌输”向“学习体验”转变;四是教学形态由“封闭教学”向“开放教学”转变;五是教学文化由“人性漠视”向“人性关怀”转变。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学习。”只有把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服务生活。一、教材——学生面向生活的平台。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回归生活——活动建构”模式的基本环节 根据冈特模式有效性三个条件之一:模式必须遵循明晰的教学步骤。我们为“回归生活——活动建构”模式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点击生活——活动链接——引导提升——回归生活”。将教材的话题纳入模式的框架内,从点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链接学生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在活动中感悟、体验,建构生成新的意义世界,并回归生活去验证。整个模式以活动相链接,活动成为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回归生活既是课程建构的起点,又是课程建构的归宿。[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有两个翅膀,一个是阅读,一个是作文。很多优秀的语文教师,都同时重视这两个翅膀,力求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比翼双飞。教学如此,考试亦如此。语文考试必须向简单回归,一道阅读,一道作文足矣。语文考试“1 1”方案,以阅读为本位,综合“双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教学回归生活世界”问题的研究大致经历了萌芽、发展、争鸣与深化四个阶段。研究问题主要涉及“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教学为何要回归生活世界;教学怎样回归生活世界;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论意义;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批判与辩护等方面。然而,“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研究存在着基本概念不清晰,教学与生活关系不明,重视移植性研究、忽视本体化研究等问题。“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研究需要改变研究思维方式,转换研究主题,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论争。  相似文献   

7.
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具有双向互动性:生活世界构成了道德教育活动的背景;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意味着道德教育对日常生活的批判性重构。道德教育应回归真实的而不是理想的生活世界,开放的而不是自我封闭的生活世界,充斥价值冲突而不是故意掩盖矛盾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1 ] 站在“立人”的高度,从关注学生个体出发,重视阅读中的个性化体验和感悟,重视审美体验和情感态度。凸显这些理念固然重要,而寻找落实理念的途径更为关键。在长期的阅读与鉴赏教学中,我作过一些有益的尝试,积累过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下面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谈三点体悟。一、引进生活的源头,用生活的经验解读文本这次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回归生活世界,寻求人、自然和社会和谐的统一。“阅读与鉴赏”的第一条也明确规定:“逐步加深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2 ]…  相似文献   

9.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发现学生作文普遍存在如下问题:或是无话可说,空话连篇,或是假腔假调,八股气息浓,或是缺乏想象力、创造力。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多年来应试教育使学生脱离生活、为作文而作文则是主要原因。作文教学由“应试”转向“应需”这个大趋势,要求我们必须从“应试”的泥沼中跳出来,回归生活。如何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路在何方?阅读、欣赏———让学生感知生活,触摸生活语文教学的阅读、欣赏过程,实际就是作文指导和写作意识的渗透过程。教师通过对学生“阅读”、“欣赏”、“描摹”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以开放的视角,以大语文教育的理念对待教学,以“积累——训练——感悟——创造”语文教育模式及其运用策略实现语文课堂创新。巧妙地将语文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1.
小学作文教学应改“封闭式”为“开放式”山西霍州市教研室杨凤玲小学作文教学要以发展学生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为核心,由“封闭式”向“开放式”发展。一、向学生开放,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作文教学首先要向生活开放,社会生活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世界。在这个大世...  相似文献   

12.
陈勇 《广西教育》2005,(7B):21-22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语义“新课标”着重加大了语文阅读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养语感,降低对语法、修辞、逻辑的要求,面向生活,开放课堂,突出语文的实践性:显然,就其意义而言,“新课标”的改变是从更高的理论层面去重构语文学科的知识教学体系:然而,在笔者近期所做的一次调查中发现:课改实验区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知识教学的要求明显表露出一种困惑和不解。  相似文献   

13.
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是生活的语文,课程是生活的课程。学生的阅读体验不应该只建立在有限的语文课本之中,语文阅读应让学生“博古”——让学生在灿烂的古典文化中徜徉、陶冶;语文阅读还应让学生“通今”——让学生自由涉猎现实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有价值的语文资源(现代小诗、流行音乐、网络语言等),在丰富多元的语文阅读资源中提高有个性特质的语文素养。教学目标1.通过主题式阅读体验,初步了解现代小诗,感受其与古诗的异同,激发学生对现代小诗的阅读兴趣。2.学习阅读现代小诗的一般方法,丰富小学…  相似文献   

14.
谢红仙 《成才之路》2011,(30):19-19
鲁洁教授在《再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一文中指出:“作为一门品德与社会课,回归生活世界还包括另一方面的内涵,那就是我们的课程、教材、教学还要以生活世界为其归宿。也就是说,要使学生通过教材、教学所学得的一切能回到他自己的生活中去,用以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改变他的生活、生活方式,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态度、价值观等等……如果我们仅仅止于出发点上的回归,  相似文献   

15.
徐传斌 《双语学习》2007,(9M):57-57
新课程标准在实践过程中引发了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在以下四个方面发生改变:从“脱离生活”到“回归生活”;由“单一角色”到“角色互动”;由“灌输知识”到“体验学习”;由“封闭教学”到“开放教学”。  相似文献   

16.
孙培玲 《考试周刊》2012,(88):52-52
回归生活语文,以学生生活为中心.以语文与生活相结合为基本途径.强调学生的语文实践与体验.目的在于彰显人文关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实践创新能力。本文从实现从“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实现从“文本世界”向“内心世界”的回归两个方面阐述了生活语文化的策略.有理有据。  相似文献   

17.
王洪波 《考试周刊》2012,(90):33-33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是“大语文教学观”的要求。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8.
让语文教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不仅可以优化语文教学过程,而且由于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贴近学生生活,能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开放的语文课堂离不开丰厚的阅读素材、离不开持之以恒的的阅读积累,离不开丰富的实践活动,离不开独特的人生经历,“书籍”与“生活”就是开放性课堂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9.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下教育界的热点话题。本文分析了教学回归生活世界这一主张的诉求及其困境,并且提出要切实解决中国的教学问题,不能依赖于教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而只能通过不断提高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科学化水平来实现。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根本追求不是要回到“日常生活世界”,而是要使教学活动从“异化”走向“本真”,使其成为促成个体发展与完善、实现生命价值与意义、体验幸福与创造幸福的自由自觉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潘艳 《生活教育》2013,(12):50-51
摘要:本文对课堂发言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存在问题蒙蔽、中差生有难言之隐、“应试教学”种下惰性“孽根”和“青春期”带来负面影响等原因。根据这些原因文章提出了四点对策,包括开放教学,引领实践,回归生活和心理教育。关键词:对话;课堂;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