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自主、非自主动词次类中动作动词、属性动词、状态动词、变化动词和"屡次"类重复副词选择限制的考察,可以看出各类动词对"屡次"类副词的选择限制很不一致,属性动词选择限制最严格,状态动词选择限制较严格,变化动词选择限制一般,动作动词选择限制较宽松,由此形成了一个语义选择限制由强到弱的等级序列:属性动词,状态动词,变化动词,动作动词。从而揭示了"屡次"类重复副词与动词选择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动词的词汇意义入手,从词汇语义和句法形式两方面对二价目的动词进行了界定,给出了二价目动词的语义配价框架,对目的动词作了句法和语义分类;然后本文考察了二价目的动词的句法选择,着重描述了二价目的动词对句式、时态、句法结构的选择,讨论了二价目的动词对配价成分的语义角色的指派,给出其语义配置式;最后对动词的核心格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动词的动名词、分词和动词不定式虽然仍带有动词的一些特征,但已经不再是动词了。本文就动词的这三种变化形式的词性一一作了界定。  相似文献   

4.
给予动词的配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给予动词的配价状况,首先把给予动词分为绝对给予动词和相对给予动词,然后讨论了给予动词的语义分类,最后分析了给予动词对句法选择的状况  相似文献   

5.
能受程度副词“很”修饰不是一般动词的语法特征,但部分动词却能受“很“修饰。在现代汉语著作中,大多认为受“很”修饰的动词主要是心理活动动词。据统计,受“很”修饰的动词中,心理活动动词并不是最主要类型,非心理活动动词占了六成多的比例。受“很”修饰的动词类型还有:动词与形动兼类词、自由动词与粘着动词、离合词与非离合词、主观动词和客观动词。这些动词在语法功能及语义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匡艳  蔡利妮 《考试周刊》2011,(79):28-28
日语V-V复合动词的词义对于学习者来说较难准确把握,它不完全是前后两项动词的词义相加,作为前项或后项的动词,在复合动词中,除了有其本身的各义项外,不仅自身会发生意义改变(如弱化等),而且影响到与其复合的另一动词的意义(如强调等),所形成的复合动词有的保留了前项动词的意义,有的保留了后项动词的意义,有的前后两项动词的意义都不存在了。本文以复合动词"打ち~"为例,分析了"打つ"作为前项动词的词缀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浅谈英语动词进行体的意义及实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跟据英语动词词汇意义所暗含的体态特征,将英语动词分为终结动词、完成动词、活动动词、持续动词四类。从四类动词与进行体连用的情况出发,探讨了英语动词进行体的意义及实质:英语动词进行体表示暗含始终,而又不计始终的展现变化的持续过程,其实质是过程性。  相似文献   

8.
于秀珍 《海外英语》2013,(9X):268-271
对动词意义及其形式之间的不对称性进行研究。同一个动词在不同的构式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并通过与构式语法理论一个动词在不同的构式中只有一个动词意义观点进行对比,发现了动词形式与意义上的不对称性,并对不对称性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前面对动词与构式互动关系的研究以及分析得出结论,第一,动词意义与动词所处的构式之间存在着不对称性。第二,动词意义与动词所处的构式之间存在着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讨论了日语自动词和他动词,主要是相对动词及其与语态的关系。从日语学习的角度探讨了日语相对动词的形态特征,分析了他动词和非作格动词的意志性,非宾格动词的非意志性,讨论了"自动词+(さ)せる"的动作的双重性,他动词动作的单重性问题及"他动词+(ら)れる"的主观动作的状态性和自动词的动作、状态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使用的规律需要从具体的动词上面做更全面更细致的考察分析。对从现代汉语词典中截取的23个动词(含26个义项)仔细分析后得出了以下认识:连动结构动词表现复合行为,影响动词重叠使用;动词的概念意义对动词能否重叠起重要作用;动词的语体风格影响动词重叠的实现;动宾结构动词的部分重叠形式具有单音节动词重叠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王倩 《语文知识》2008,(4):58-61
文章总结了前人关于动词时量分类的类型,并从动量的角度出发,以动量词为标准,把单音节动词分为“定量动词”、“反复动词”、“累计动词”、“过程动词”、“强持续动词”、“状态动词”和“无量动词”。指出了各类动词动量上的特点和语义特征,并且归纳出了单音节动词从有界到无界,从典型到非典型,动量由强到弱的连续统。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范围和类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分布特征 ,以《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考试大纲》所收动词为考察范围 ,界定出心理动词 83个。并从动词的过程结构的角度出发 ,把心理动词分为心理状态动词、心理活动动词和心理变化动词等三类。分析动词的过程结构所得出的Vc3 、Vc5和Vd 分别表示双限结构和后限结构 ,这两类中没有心理动词。心理动词属于述人动词 ,我们把这三类动词放在述人动词系统中考察它们各自的位置 ,并分出了小类  相似文献   

13.
英语现有动词语义分类不容易解释中间结构系统。本文尝试把动词分为五种类型,结论表明不是只有完成动词才能构成中间结构,而是只有完成动词没有中间结构。在此基础上区分了达成动词和状态动词构成的两种典型中间结构,成就动词和活动动词构成的两种深层中间结构和相关的类中间结构。因此表明动词深层语义与表层结构之间存在复杂对应关系,揭示了系统中间结构对应的英汉常用句式。  相似文献   

14.
马文静  王真  王飞 《考试周刊》2011,(47):101-103
日语的动词是日语里最基本的词汇之一,日语的动词有态、相、时制的变化,因此根据不同的作用被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动词根据形态及词尾的活用形可分为五段动词、一段动词、不规则动词;根据本身能否完整的表述主语分为自动词和他动词;自动词中按照能否表达人的意志分为意志动词和非意志动词,他动词都属于意志动词;按照日语动作或作用的过程中的意义日语动词类型,用法分成4类:状态动词、持续动词、瞬间动词、特殊动词。动词的分类形式较多,用法也较为复杂,因此学习者容易混淆,本文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各种类型的意义和用法,以有助于学习者学好日语。  相似文献   

15.
王会元 《海外英语》2011,(13):317-319,321
传统上认为,轻动词构式与其对应的普通动词构式只是表达上的不同而无意义上的差别。文章运用构式语法的理论对轻动词进行考察,认为轻动词构式无论在结构上还是意义上都与普通动词构式有很大的不同。结构上,通过与对应普通动词构式的对比,分析了构成轻动词构式的各个成分及整个构式的句法特征。意义方面,着重分析了轻动词构式的情境类型,指出了与普通动词构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肖静玲 《现代语文》2009,(11):35-37
现代汉语框式结构的特点表现在动词上则为框式动词,框式动词在句法上和语义上都有明显的特点。在句法上,框式动词不能分配宾格,从而造成了其原有宾语移位,以求获得格;语义上,框式动词则带有明显的话题化色彩。框式动词理论的提出有许多优点:首先,介词同动词结合,构成框式动词,简化了以介词短语为基础的被动处理程序,这样,就保证了介词短语的位置,减少论证的麻烦;其次,框式动词结构理论明确了框式内的成分不能控制大代语PRO,简化了控制理论,减少了歧义。框式动词也引发了一些语言学理论上的问题,如现代汉语类型难以确定等。  相似文献   

17.
关于汉语是否存在零价动词存在着争议,本文将原零价动词分为两类:天气类和灾难类,在配价语义范畴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句法和语义过滤认定天气类动词是词组而非动词;通过语义蕴含测试和论证处所成分的价语成分资格,认定灾难类动词需要有强制性语义成分,并通过VP的转指论证灾难类动词是一价动词;并对汉语和英语在零价动词上的差异和深层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AGR(一致关系)特征和动词与配价成分融合是英汉零价动词差异的深层原因和直接原因,得出汉语并没有真正意义的零价动词的结论,我们还把灾难类动词和相关的一价动词在句法上和语义上的异同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学界以往的先行研究大多只提及动词完成体"动词+完"或"动词+光"在语法上的某些限制条件,尚未注意到"动词+完"和"动词+光"在语义和语用上的异同点。文章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从分析动词的不同种类入手,分两个层面,分析了二者的异同和原因。首先,分析了"动词+完"和"动词+光"在语义上的异同及其导致此种异同出现的原因;其次,从不同种类动词的角度分析了导致"动词+完"和"动词+光"产生异同的制约因素。总之,"动词+完"和"动词+光"作为动词的完成体都可以表示动作的终止,二者在语义和语用上既有相同点又存在着差异,而对于二者之间的差异和导致差异产生的原因,学界尤其应当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讨论了语言学文献中主要的轻动词理论:乔氏轻动词以及作为事件谓词的轻动词。在采用乔氏轻动词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轻动词在汉语双宾句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非宾格动词是一种特殊的不及物动词类别,是英语语法模型描写的一个范畴。首先就非宾格动词的语言特征作了简单的描述和刻画;接着以作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为参照对象,对非宾格动词具有不同于一般的不及物动词的各种语言表现进行了阐述;最后通过典型语例的分析,揭示了非宾格动词自身的非宾格属性和在语义表征与句法形态两个方面存在的不一致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