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发展观,一般地涉及到三个方面,即对发展的认识、定位与评价。第一方面即如何认识发展,是发展观得以确立的基础与前提。这涉及到如何定义与理解发展,“所谓认识发展,就是弄清发展的原因、动力、方向、后果等问题,形成对于发展问题的一些根本性的观念,作为我们研究的总指导原则。”[1]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即认为发展就是人的发展,发展就是  相似文献   

2.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的科学发展观,本质和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重要目的就是促进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对于指导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正处于新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给科学发展观作了科学的定义,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中央对改革开放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论的新飞跃。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同步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我们党顺应新世纪人的主体性高扬的潮流,立足于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坚持和实践科学的发展观,就要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人,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层面来理解,不仅仅是指自然人和社会人,而且是指全面发展的人。自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人的自由意味着人的解放。新一届党中央适应新的形势,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为党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又一次实现了党的执政理念的升华,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5.
刘志山 《早期教育》2005,(7):i004-i00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从人的现实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那么科学发展观中蕴涵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呢?从人类对发展的认识轨迹和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人的发展、社会发展、自然生态发展和谐统一的思想来看,人的全面发展应该包括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及其教育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认识的深化和提升。它的实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对当代中国教育的启示和意义在于,建构一种能够促进人的真善美素质全面发展的、科学的教育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一、科学的发展观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种全新的科学发展观,是发展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在理论创新和指导实践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高校育人的根本教育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观的根本前提,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高校育人“以人为本”,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高校育人“以人为本”必须抓好科学教育和人教育的结合,抓好思想道德教育这一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上的升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开发人才资源,全力做好新时期的人事人才工作,同样需要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10.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工与人的发展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对分工与人的发展关系作了比较系统、完整的论述,指出分工是人片面发展的根源,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消灭分工。但马克思、恩格斯并不否认分工对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认为分工也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分工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合理性。当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明确分工与人的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且强调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是一种全面的完整的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教育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非常密切,用科学发展观审视海宁的基础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观观照下的通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历代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从不同的视角探求了全面发展的真谛。马克思在总结前人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的全面发展现,认为社会发展依赖并促进了社会分工。现代社会大生产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以此来观照通识教育,不难发现,通识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观有很多暗舍之处。我国高等学校应当以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通识教育,做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确立为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和价值取向。这对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是相通的,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来源和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用科学发展观认识继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怡进 《继续教育》2005,19(5):22-2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科学发展观——“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处处洋溢着“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这对百年树人的继续教育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最高价值诉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一个不断丰富和深化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具体而复杂的实践过程。因此,从现实出发,全面分析我国现阶段制约人的全面发展的因素,将为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的终极价值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扬弃了人本主义传统,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相一致的,对高校的人才培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十一五”期间的核心和灵魂,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其基本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德育是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高校德育工作,分析高校德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明确科学发展观对新时期高校德育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是执政党的根本发展理念。这一发展观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是唯物辩证的发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结构理论、两种生产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依据。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去思考、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髓。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丰十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且强调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是一种全面的、完整的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与生命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给我国教育事业带来了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尤其为我国刚刚起步的生命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科学发展观将帮助我们对生命教育事业如何发展作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