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教育产业化与教育的人道在汉语中,道即探究“元首”寻求“本质”的意思,那么人道也就是探求人的根本、人性,其中包含的是人对自身的生命、生活及生存状态的自觉关怀与责任。英语中用“hu-  相似文献   

2.
探讨的是动词复合体(verbcomplex)中附加语在英语和汉语中语义成分——路径和体的表达。英语中附加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副词和动词词缀,汉语中附加语是动词的补语,具体表现形式为动词和形容词。英语和汉语使用附加语表示路径,有较多的对应成分。英语和汉语都可以用附加语来表示“体”,但是两种语言的对应成分较少。  相似文献   

3.
尤玲 《甘肃教育》2008,(9):46-46
一、通过课前质疑,预先纠错,将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新知识讲解前,也就是备课时,教师要根据预测信息,即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以及以往的教学反馈信息,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质疑,以便在传授的过程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的对比、分析和归纳,防微杜渐,将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如注意汉语对学习英语的干扰,防止学生把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等与英语相混淆而产生错误。举例来说,汉语中对地理位置的表示法可笼统用“位于”、“在”来描述,而英语却要视两地的位置关系用in,to,on三个介词来表示。英语中的名词有可数和不可数之分,许多名词从汉语的角度看是可数的,而在英语中却不可数,如news,advice,bread,meat等,如果要表示“一个,一条,一块”等时,一定要加“a piece of”等表量类的词组。  相似文献   

4.
英语和汉语都有被动形式。英语中的“被动语态”是个语法范畴,它是一种动词的一种表现形式,表示动词的主语与该动词所指动作之间的主动和被动关系。汉语的动词没有“语态”的语法范畴。汉语具有动词功能的词都表示主语的动作或经过,都是主动形式。也就是说,英语和汉语的被动形式,在表达方式上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范围很广。汉语被动形式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从英汉两种语言的时间表达特点来看,英语中,时间词语或其他成分只能是辅助性的标记,动词才是时间表达的必要条件,不可缺少。英语动词的过去时有使用的强制性,而汉语中表达时制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动词后加语法词语,时间词语、补语等成分等都可以表达时制。“了”表示“先时”,先于参照点的时间。英语的所有动词都有过去时的形态变化,而“了”的运用得受动词的性质或句子情况的限制。英语用不同的动词形式表示绝对时制和相对时制,而汉语的“了”既可以表示绝对时制,也可以表示相对时制。  相似文献   

6.
罗琼 《湖南教育》2003,(11):52-52
语言中表示“颜色”的词语除去代表某些特定的色彩之外,还有许多联想意义。中英色彩词联想词义不尽相同。Red(红色),在汉语和英语中都有象征革命和社会主义的意思。红色之所以成为革命之色,是起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所用的红旗。无论是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总是与喜庆日子联系在一起。英语中的red-letterdays(纪念日、喜庆的日子),是指在日历上用红色标明的圣诞节或其他节日。在表示某人气色不佳时,汉语和英语都用到白色。如汉语中有“脸白苍白”,而英语中也有Theoldlady’sfaceatoncewentwhite的说法。但在英语中要表示自然白皙的皮肤却…  相似文献   

7.
英语和汉语都有着渊源流长的语言历史。丰富悠久的语言历史孕育产生了相当数量的成语,但由于各自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因而英汉成语相对应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同是一个英语成语,在这句话里可以用这个汉语成语翻译,但在另一句话里再用这个汉语成语恐怕就不太合适,甚至根本就不能采用。例如“birdS0f。f。thel”,有的将其译为“一丘之貉”,有的译为“物以类聚,人(鸟)以群分",究竟哪。个对呢?其实这两种理解各有道理。因为birdsofafeather原本包含这两个汉语成语的意思。只是在具体句子中该取哪种译法得视上下文斟酌而定。英语成语…  相似文献   

8.
马勇光 《中学理科》2008,(4):108-109
“人文”的英文书写为humanity,即人性、教养之意.西方的解释为:人道或仁慈的性质或状态;慈爱或慷慨的行为或性情.汉语中的“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泛指人事、为人之道或社会规范.尽管东西方文化关于“人文”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共同点是:都把人作为关注的中心.人生天地间,最重要的精神是“人文精神”,最珍贵的关怀是“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9.
浅说"万"字     
“万”作为数词是汉语里特有的,是汉语中大数目的核心。汉语里的大数目以”万”为单位,这与印欧语,如英语、法语等语言以“千”为单位不同。“万”的起源与发展比其他位数词特殊,因而具有比其他位数词更强的构词能力和更为丰富的引申义。它既可作为位数词用以表示确指或概指,也可在表示虚数的情况下与某些词或其他位数词组合构成名词、动词、连词、四字格等,以它作为语素所构成的词语中,很多都能够体现人的情感,或祝颂或敬畏。“万”字单用或重叠或与“千”组合还可以作为副词使用。  相似文献   

10.
李业雷 《辅导员》2014,(11):26-26
在我们的汉语中,为表示十、百、千、万等或常用量词后的零数,人们常简练地用个“余”字。如:“十余个人”“四百余斤”等等。为表达同一个意思,在口语中又常用“多”“以上”等词来代替‘‘,套”字。英语中具体功能与汉语“余”字形成对应关系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  相似文献   

11.
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有形形色色的原因与结果之间的联系,即因果关系,英语中有许多的表示“原因”的方法,英语表示因果关系的方法往往不像汉语那样利用成对的关联词去表达,如汉语中 典型的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有“因为……所以……”,英语中往往只是借助单个的表“原因”或“结果”的词去表达因果关系。由于表“结果”的词数量少,因此英语中的因果关系的表达方式也可统一理解为表示“原因”的方法。英语表示“原因”的方法可以从英语的词汇、短语、从句层面上去分析,也可进一步从词汇层面上细分。笔者拟从词汇层面上去条分缕析。分别从名词、介词、连词、动词、副词和分词等角度去介绍英语中的“原因”表示方法。当然短语和从句层面的“原因”表示方法也可理解为词汇层面的转化。  相似文献   

12.
李富国 《学苑教育》2012,(21):67-67
汉语中我们经常用“只要”、“无论”、“如果”、“除非”、“假如”、“否则”、“不然”等表示条件,在英语学习中我们发现除用if表示条件外,还可以用其他种方式来表达,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3.
英语主要用语调或动词的变化形式来表示语气;汉语也用语调表示语气,但更重要的是用语气助词表示语气。汉语语气副词具有表述性、评价性、强调性三个方面的语用功能,不同的汉语语气副词在英语中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4.
试论人性教育的内容、目标和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性教育包含知性、率性、养性三部分内容,它分别与人性向着真、善、美发展的教育目标相对应并相互交织。知性教育须解决人性之客观性知识和科学性评价问题。率性教育要掌握人性改造是否会于“人道”之标准,使人性之“保赤”与“起伪”达一辩证统一。养性教育必须遵循“近养”、“顺养”两条教育原则。从实现人性教育目标的角度看,知性教育是基础,率性教育是关键,知性教育与率性教育统一于养性教育。“近养”、“顺养”原则也是完整的人性教育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各种语言都不乏用动物来设喻,英语和汉语也是如此。在汉语中以“狗”来设喻的成语很多。在英语中,据L. P. Smith在Words ahd Idioms一书中指出,含动物形象的成语以“dog”数量最大。但是由于汉语和英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民族语言,因此“dog”一词的用法在这两种语言中也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民族习惯。对于中国人来讲,狗是卑贱的动物,用狗来指人就是骂人的。如清朝时,纪晓岚的官职为“侍郎”。  相似文献   

16.
英汉思维差异,使早已形成汉语思维定势的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常常难以适应英语句法的复杂变化而写出许多“汉语式”的偏误句子。结合英语教学实践,从英汉句法上的差异入手,分析大学生英语作文中“汉语式”的英语句子或表达,旨在提高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抵制汉语思维的影响,写出符合英美人思维习惯而乐于接受的英语句子来。  相似文献   

17.
一、英汉委婉表达之异同英语和汉语都是以词汇手段谋求委婉表达,出于社会生活礼仪之需,表示礼貌是委婉的主旨。汉语中是以使用自谦词为其主要特征,英语中却没有相应的表达。例如:贵校——your school,高见——your opinion,寒舍——mv home,拙作——my writing。由此看来,汉语运用词汇手段重在“形”,而英语则偏重于“神”。  相似文献   

18.
□王松海初学英语的同学,往往容易忽视标点符号的应用,常把汉语中的标点误用到英语中。现就英语和汉语标点符号的用法小结一下,供同学们使用时参考。一、表示一句话完了的停顿,汉语中用句号,小空圆点“。”,而英语中则用小实圆点“.”。如,汉:我是一名学生。英:Iamastudent.二、表示一句话中间需要停顿,这时汉语与英语的符号相同,都用逗号“,”。如,汉:小平,我的茶缸在哪里?英:Whereismymug,XiaoPing?三、表示句中并列、平行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汉语中用顿号“、”,而英语中用逗号“,”。如,汉:布克、迈克、爱丽丝、凯特和格林是好朋友…  相似文献   

19.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语和英语在表达形式、意念表达方式以及文化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教学中通过文化导入,可以有效地弥合、淡化或消融这种差异,使学习者既能学好英语的语言结构,又能理清隐含在该语言结构中的文化因素及其文化背景知识。例如,汉语对家族中亲属关系分得比较细腻,因为中国的儒教重伦常。而欧洲人对称谓从简,所以,汉语中男性亲属“叔”、“伯”、“姑父”、“姨父”、“舅”等,在英语中仅用uncle一词代替,汉语中的“表哥”、“表姐”、“表弟”、“表妹”、“堂兄”、“堂弟”、“堂姐”、“堂妹”等,在英语中均用cousin来表示。这一现…  相似文献   

20.
刘璐 《教书育人》2006,(11):82-83
一、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自身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的母语思维痕迹严重,很多句子都是借助汉语的思维习惯翻译而来,所写出的文章让人不甚明白;文章结构条理不清,思想混乱;逻辑关系不清楚,连贯性较差;作文中普遍存在着“词不达意”“汉语式结构”“缺乏连贯”等问题。通过与学生的交流,笔者发现在写作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用母语进行解题、构思,甚至于贯穿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学生写作时无法摆脱母语思维的影响,用汉语构思,套用中文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这样所写出的文章难免有翻译的嫌疑,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也不符合英语的思维方式,倒像是一篇用英语词汇堆积而成的中文作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