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北宋时期的变法是中国封建社会一次重要的政治革新运动。王安石作为变法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针对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提出了很多革新的措施,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王安石变法中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叛徒、卖国贼林彪效法苏轼,把苏轼的谰言写了两个条幅,挂在卧室,奉为“座右铭”,这决不是偶然的。探索林彪为什么看中苏轼,有助于我们深入批判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有助于进一步揭露林彪反革命两面派的丑恶嘴脸。 (一) 林彪看中苏轼,其首要原因,在于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是一个开历史倒车的顽固派。在北宋时期,围绕着王安石变法,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儒法斗争。王安石针对当时“富者财产布满州域,贫者困穷不免于沟壑”的社会矛盾,从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出发,尊法反  相似文献   

3.
从王安石变法的实施途径看变法的消极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安石实施变法的途径,主要有四条,即设立变法的专门机构,鼓励神宗独断,改变监察机构的性质,用人以是否拥护新法为标准。它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使皇帝时代最为进步的体制——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体制遭到了破坏,民主性减少,专制性加强。监察机构成了政府的附庸,为权臣的产生开辟了道路。实用主义的用人路线,使社会风气大坏,投机钻营者得势,贪污贿赂成风,政府成为腐败的温床。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认为:“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中国绵延两千多年的儒法斗争史,也正是这样一部“阶级斗争的历史”。因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来研究、评说儒法斗争史,就成为我们评法批儒所必须坚持的基本方法。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鲁迅,坚定地站在战斗的无产阶级立场上,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用阶级分析  相似文献   

5.
儒法斗争贯串于封建社会的全过程,并且一直影响到现在。但是,随着封建社会的发生、发展和衰落,各个时期的儒法斗争又有很不相同的内容。认真研究不同时期儒法斗争的具体内容,对于恰如其分地肯定法家人物的历史作用,总结历史上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经验,深入批判尊儒反法的反动思潮,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如何看待封建社会中后期法家人物的历史作用,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 一定的思想是一定时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对于封建社会中后期的法家及法家思想究竟如何估计,只有放在当时社会整个阶级斗争的背景中加以考察,才能认清它的性质,说明它的  相似文献   

6.
“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中国两千多年来阶级斗争和儒法两条路线斗争中,一切文学艺术作品无不打上阶级斗争和儒法斗争的烙印,一切封建主义文学家就其思想实质来分析,无不分别隶属于儒法两大阵营。李白在唐朝中期儒法两条路线的斗争中,以诗歌为武器,热情歌颂和赞扬要求进步、要求统一的法家路线和法家思想,大胆揭露和鞭挞坚持倒退、坚持分裂的儒家路线和孔孟之道,以鲜明的尊法反儒思想表明他是一位战斗的法家诗人。一千多年来,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反动文人出于反动的政治目的,竭力颠倒和歪曲李白法家诗人的真正面目,拚命掩盖和抹杀李白诗歌中的批判锋芒,大肆宣扬李白是  相似文献   

7.
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当前,我们学习和研究儒法斗争史,评价法家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也必须坚持奴隶们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正确分析、认识法家革新路线与奴隶、农民革命的关系。历史的长河呼啸奔腾而去,在中国漫长的奴隶和封建社会中,正是无数次奴隶和农民起义,奴隶和农民对奴隶主、地主阶级的革命战争,打击当时的统治阶级,在不同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才使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我国历史上的儒法斗争,作为阶级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在这种奴隶与奴隶主、农民与地主的激烈阶级斗争的推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思想,只能从当时劳动群众三大革命实践中产生出来。法家思想也是当时社会的政治  相似文献   

8.
"熙宁变法"又称"王安石变法",是发生在中国十一世纪的重大改革。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同时也是世界史上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但这次中古世纪的伟大变革却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研究者歧见甚多,大多数认为主要是由于新法触动了北宋官僚豪绅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再加上变法派内部的纷争及用人不当导致了失败。但笔者认为王安石变法没有针对社会症结去解决基本矛盾,而是在流通领域和财产分配上动脑筋,打乱了社会的经济秩序,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相似文献   

9.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具有尊法反儒思想的杰出政治家。一千多年来,围绕着儒法斗争的问题,对曹操的评价,众说纷云。今天,在深入开展批林批孔的斗争中,正确地分析和认识曹操尊法反儒的法治精神,重新估价他在尊法反儒斗争中的积极贡献,以及他在东汉后期实行政治、经济革新,消灭割据,打击世族豪强复辟势力,进行统一中国的事业,发展经济、文化,推动封建社会发展方面的历史功绩,同时通过对曹操的评价,认真总结儒法斗争的历史经验,对于帮助我们进一步揭发批判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深入进行上层建筑领域里的革命,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时代的儒法斗争,是我国历史上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斗争的实质是新兴地主阶级要战胜腐朽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用封建制代替奴隶制。法家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在政治上主张变革,提出并实践了一条革命的“法治”路线。这条路线是以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为理论基础的。《五蠹》是先秦法家理论的集大成者韩非比较系统地阐述“法治”思想的重要著作。这篇著作用朴素的唯物辩证的观点,总结了儒法斗争的实践经验,继承并发挥了商鞅等法家的思想成果,从发展的观点,论述了  相似文献   

11.
《王安石诗文系年》辨误近日翻阅李德深先生《王安石诗文系年》(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系年》)一书,见其偶有未妥之处,特撷取二例作一辨识。一、《太子太傅田公况墓志铭》。《系年》据本《志》中有“妻富氏,今宰相河南公(指富弼,其郡望河南)之女弟也”,...  相似文献   

12.
今天讲从东汉末年到唐朝初期的儒法斗争。这期间,爆发过两次规模巨大的农民战争。黄巾大起义以后,曹操、诸葛亮等法家人物登上政治舞台;隋末农民战争以后,又相继出现唐太宗和武则天这样有作为的政治家。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这个时期的农民战争和儒法斗争的关系,弄清儒法斗争的阶级基础和实质,有助于总结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批林批孔运动,为现实的阶级斗争服务。 (一) 东汉末年,豪强大地主集团控制着政权。他们把经过“白虎观会议”确定为“官学”的孔孟之道越捧越高。他们顽固推行尊儒反法路线的结果,使儒学泛滥,政治腐败,豪强割据,  相似文献   

13.
这篇文章是一九七四年十月写成的,原来的题目是《秦末农民起义与西汉法家政治》。王张江姚“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反革命政治需要,在批林批孔运动中,继续兜售林彪的唯心史观,肆无忌惮地美化封建帝王将相,把他们说成历史的主宰,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这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从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到一九七四年底,在他们控制的《红旗》杂志上,以罗思鼎、  相似文献   

14.
韩非(公元前二八○年——二三三年),是战国末期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主要著作《韩非子》集中了先秦法家思想的优秀成果,总结了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经验,论述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的思想政治路线,提出了一整套建立“法”、“术”、“势”相结合的地主阶级专政的思想理论体系。《有度》篇  相似文献   

15.
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商鞅和甘龙、杜挚曾经有过一次激烈的辩论。主持辩论的秦孝公最后表态说:“愚者笑之,智者哀焉;狂夫之乐,贤者丧焉。拘世以议,寡人不之疑矣。”(《商君书·更法》)这就是说,在秦孝公看来,“愚者”和“智者”、“狂夫”和“贤者”,没有共同的喜悲甘苦,也就是没有共同的利害,因此,要叫所有的人都支持变法,是不可能的。于是,他不再顾虑一些顽固派的议论或攻击,决心支持商鞅变法了。商鞅和甘龙、杜挚的辩论,是儒法两家短兵相接的激烈搏斗,在这场搏斗中,充分体现了儒法两家对于“智”、“愚”、“圣”的不同立场和观点。  相似文献   

16.
《更法》 [说明] “更法”就是变法。公元前三五九年,在秦孝公主持的国事会议上,商鞅与甘龙、杜挚就要不要变法这个根本问题,进行了一场大论战。这场论战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阶级之间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本篇就是这场论战的生动记录。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政治代表甘龙、杜挚,继承了孔老二“克己复礼”的衣钵,竭力主张“法古”’、“循礼”,疯狂地反对变法。商鞅坚定地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上,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的变法革新主张。他运用“三代不同礼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历史上,儒法两条路线的斗争,不仅是政治、思想的斗争,而且还表现为军事的斗争。楚汉战争就是这样。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推翻了秦王朝,粉碎了赵高、胡亥奴隶主复辟政权,也推动了儒法斗争。项羽和刘邦之间所进行的楚汉战争,就是在秦末农民起义的推动下儒法两条路线的搏斗。斗争的结果是楚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在论司马光时认为:王安石要变法,而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和司马光是互相尊重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写出的.毛泽东认为《资治通鉴》是一项"大工程"和一部"大书".毛泽东称赞《资治通鉴》写得好:开宗明义、叙事有法、兴衰治乱本末毕具、大的"相砍书".毛泽东认为《资治通鉴》的立场观点是封建统治阶级的,要...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学习和讨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时候,要“多看点马列主义的书”,注意研究现状,联系阶级斗争的实际,弄清“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同时,还要注意研究历史,总结历史经验。毛主席指出:“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都要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都要研究当前运动的情况和趋势”(《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毛主席一贯教导我们要把研究理论、研究现状和研究历史这三方面紧密结合起来,否则,就不可能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就不可能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学好弄通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我国历史悠久,有着极其丰富的阶级斗争经验。在当前,继续研究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的历史,尤其是研究社会大变革时期复辟和反复辟斗争的规律,会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指示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商鞅变法使先进的关东落后的秦国变成了先进的秦国落后的关东,秦国的飞跃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国历史的面貌。从《商君书》可以看见,秦国飞跃的奥秘在于:(1)变法的主导思想“农战”触及了发动人民群众这个关乎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2)建立了高效率的行政机构;(3)采取了反儒和抑制工商政策;(4)严格依靠法治;(5)形成了重“农战”的社会风气。秦国飞跃的力量源泉,就在人民群众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