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徐志摩(1896——1931)被林语堂称为“情才”和“奇才”。滤去此话中的那一点点朋友间的戏谑意味,细读徐志摩的诗与文,人们便会深以为这真是个至为恰切的评语。从1920年到英国剑桥大学读书以后,徐志摩的才与情便借助于诗和文的翅膀,恣意翱翔在人生理想的天宇中。  相似文献   

2.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1928年秋游历英国后在归国海轮上写的。在这首诗里,作者以轻灵秀巧的文字.造成一种依依不舍的情致,集中展示了他对“康桥理想”缠绵凄婉的歌唱。细读慢品,可以获得诸多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3.
4.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一首很美却让人难以言说美之所在的诗歌,这或许是美的至境。就如同情人眼中的少女,美,但无法用语言描摹她美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自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问世以来,人们对诗歌的探讨向来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诗歌运用了一系列典雅柔美、极富传统化内涵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眷念和痴情的“美、爱与理想”的珍视和告别。剖析这些意象在化传统中的象征意义,有助于我们从一个更深刻的层面来理解诗歌所抒发的感情。  相似文献   

6.
孙孟明 《语文知识》2001,(10):77-79
1920年,徐志摩留学英国,在剑桥大学王家学院就读,两年后学成归来;1928年秋,他出国讲学,再一次来到剑桥大学,同年冬回国。这首《再别康桥》的名诗,即回国途中所作。我们仔细揣摩此诗,觉得虽有模仿西人诗体的表现形式,但它的字里行间却蕴含着我国古典诗词的格调。全诗共分七节。诗的第一、二两节云:“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用“金柳”喻为“夕阳中的新娘”,十分奇妙然亦有所据:“翠柳将斜阳,偏照晚妆鲜”(阴铿《侯司空宅咏妓》)。此节诗好像跟唐人储光羲的“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钓鱼湾》)的情境有点相通,只不过一说“待情人”,一说”别新娘”而已。夕照之“柳”,有它的柔姿:“毵毵金线拂平桥”(温庭筠),有它的色貌:“一簇纤条万缕金”(牛峤),它宛若敷金镶翠的“新娘”,并在河畔倒映出迷人的“艳影”。“柳”,也许还含有“依依不舍”之意,它表达了诗人极度爱慕、极度缅怀、极度羡艳的缱绻情思。  相似文献   

7.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著名的诗篇之一。康桥,即剑桥,英国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至1922年8月诗人曾留学于此。回国后,就诗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告别母校的之作,笔者以为它是写惜别恋情的。  相似文献   

9.
根据<再别康桥>这首诗歌的题目,许多人便认定它是抒写诗人对母校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这其实是一种误读和曲解.通观全诗,从字里行间实在无法找到离别或者说惜别这样的感情意图.我认为,从诗歌看,他表达的其实是在追忆流逝的岁月和永不再来的恋情的甜蜜旧梦.  相似文献   

10.
司有雪 《山东教育》2002,(26):28-28
现代著名诗人兼学者朱自清先生说:“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他是在徐志摩还没有逝世前就这么说的。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徐志摩对新诗的发展,确实做出过比较突出的贡献。从徐的全部诗歌创作看,他的诗是以浪漫主义为特点的。而真正构成徐志摩诗歌艺术特色和独到贡献的,是他的一部分抒情诗,用诗人自己的话说,就是“从性灵暖处来的诗句”,这类诗可以说代表了徐诗的主体。徐志摩是个主张以作品表现自己“性灵”的诗人。最能表现诗人性灵的诗,大概要算《再别康桥》了。这首诗也充分体现了诗人的“三美”主张———新诗…  相似文献   

11.
1931年11月22日上午,一架飞机超越了泰山高岭,再过几分钟就要降落到济南,便降低机身在浓厚湿雾中寻觅机场,不想“訇”的碰了山崖,着火翻滚到山脚下,于是现代文学巨星徐志摩乘坐此机罹难。他死时门牙已撞尽;额角上一个大洞,这显然是他的致命伤;眼睛微张——他不愿意死。在他短暂的35岁年华中,给人们留下了一本厚厚的诗集和几本厚厚的文选。这些遗著中,贯穿着徐志摩毕生的“单纯信仰”,那便是爱,自由  相似文献   

12.
朦胧空灵的康桥世界--浅析《再别康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和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  相似文献   

13.
宋文之 《现代语文》2002,(12):22-22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诗的开头连用了三个“轻轻的”,表现出了诗人对康河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轻轻的来,轻轻的走,轻轻的挥手告别,诗人不愿意打破康河的宁静之美,其惜爱之情得以充分展现,并为全诗确定了情感基调。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柳树吐绿,又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像美丽的新娘一样温润,出众,可人。金柳的艳影倒映在澄碧波光里,仿佛就在诗人的心头荡漾,这一描写浸透了诗人无限眷恋的感情。诗人就要离别康桥,他对康桥一草一树的依恋…  相似文献   

14.
据说,著名钢琴表演大师Josef Hofmann和Leopold Godowsky都有一双奇小无比的手,而且两人都同样身材矮小。有一次,一个乐迷不胜惊讶地盯着他们那双小手问道:“你们这样的大艺术家怎么能够用如此小的手弹出美妙的乐曲呢?”大师Godowsky答道:“谁说我们是用手在弹琴?”  相似文献   

15.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康桥,现常译为剑桥,是英国学术、文化、风景名胜地,作者曾于1921年在剑桥大学研究院读书。在1922年8月10日离英前,写成长诗《康桥再会吧》。徐志摩于1928年故地重游,于归国途中的11月,在轮船上写成了《再别康桥》,发表于年底。赏读诗的第一节,我们感受到的是悠扬、动听的音乐,被诗人  相似文献   

16.
徐志摩以一首《再别康桥》奏响了以“美、爱、自由”为主题的生命乐章,它犹如一曲脍炙人口的小夜曲博得了众人青昧,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一篇不朽之作。诗人为了营造轻柔、舒缓、优美、淡雅的意境,撷取自然界既柔美轻盈、精致淡雅又深富意韵的事物为意象,幻化了迷离闪烁、缥缈不定的梦般的境界,塑造了飘逸、潇洒、多情的诗人自我形象,加之独特和谐的韵律与结构,共同融铸了以“美、爱、自由”为灵魂的理想人生.演绎出了以“美、爱、自由”为原色的缤纷世界.  相似文献   

17.
严琼 《文学教育(上)》2014,(20):140-141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诗歌的代表作,作者通过分析诗歌的创作背景和逐句逐段的吟诵和赏析,从而达到对这一经典诗歌所包蕴的情感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古诗讲求的是对仗与韵律,新诗也不例外。在爱情诗《再别康桥》中,徐志摩在开头和结尾写下脍炙人口的经典诗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两句诗首尾对称,起到了不凡的艺术效果。针对首尾的用词、感情进行分析,可感受到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一诗中所表达的爱与恨的"游离"。  相似文献   

19.
《再别康桥》作于1928年11月,是徐志摩第二次赴欧洲旅游在归途中写下的一首纪游诗。诗人对康桥有着深厚的感情,此次旧地重游,触景伤怀,感慨万端。“黯然销魂者,唯虽而忆矣”这首诗记录了诗人心录的律动,透过秀丽的诗句流露出暗淡的忧思,堪称一曲离愁绝唱。  相似文献   

20.
彭艳 《考试周刊》2014,(40):18-18
本文首先从诗歌艺术的角度,对《再别康桥》中的音乐美和建筑美进行了介绍,其次从情感的角度指出了该诗实际上是一首"初恋失败的咏叹调",诗人通过意境描述和意象的运用,通过意象和修辞手法巧妙表达了初恋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