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江西等五省(市)1999-2011年五次田野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分析,发现十余年来农民政治价值观呈现现代化或世俗化的总体趋势。其中,多数政治价值观处于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阶段,如民主观、法治观、政党观均以过渡型为主导,权利观已走向现代主导型,只有政府观仍以传统型为主导。就变迁方向而言,民主观、权利观与政府观呈正向变迁,均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相反,法治观却是逆向变迁。在政治社会化各因素中,年龄的代际变化、教育程度的提升、经济状况的改善、政治参与实践和传统文化禀赋是影响农民政治价值观变迁的主要因素。有关政治文化解释的现代化理论在此得到检验,并不存在所谓的"中国特殊论"。  相似文献   

2.
以"大一统"思想、"内圣外王"思想、中庸和谐思想和良政善治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精髓经过了历史的洗礼绵延至今、经久不衰,给当代青年政治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重要的积极影响。构建当代青年政治价值观,应当继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青年的文化自信、政治自信、价值自信和理想自信,增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认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成长,用中国梦引领青年逐梦。  相似文献   

3.
生育观体现了特定时期的社会文化。当前农村文化处于由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变迁中。在此背景下已婚农村青年女性的生育观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特征。在城市文明与乡土文化的激烈碰撞中,已婚农村青年女性生育观呈现出经济理性、个体价值凸显、传统家庭观念继承等多重特征。  相似文献   

4.
村级换届选举是农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村民自治的前提和关键。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农村团员青年对村级选举有较高的政治认知水平和比较积极的政治态度,政治参与行为趋向理性。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服从性参与比例较高,委托投票现象较多;政治冷漠隐性存在,法治意识尚待加强;政治参与过程中团员意识不明显,团员政治特征隐性淡化等。这表明,进一步加强村级换届选举的程序化建设,推进青年委员专职专选的制度构建,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多形式多渠道培育农村选举文化和法治文化,创新新形势下的团员意识教育,是我们今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文化认同迷失有碍于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的孕育生长,为促使农村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和农村社会成员身心的协调统一,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凸显人文精神内涵,从加强法治制度建设,重塑农村社会勤劳进取的人生态度;夯实政治民主基础,形成农村社会生机活力的公共空间;培育健康文明理念,构建农村社会和谐美满的生活方式等方面来展开。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人文精神内涵得以践行,应确立"多元共生位育"系统:通过以教育为先导,形成学校和校外资源力量的互补合力关系;以经济为动力,确立推动农村社会综合性发展的政策环境;以意识为核心,促使农村社会成员"人才观"向"完人观"转变等方面的综合运用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将传统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结合青年的人文素质教育,运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青年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推动和借鉴作用.本文研究传统文化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问题,探讨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际间政治经济合作的加强,西方文化对我国青年的影响也日益加深,青年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人生观、价值观趋于务实,婚恋观更加开放。在新形势下,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应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具有社会主义现代价值观的主流文化,不断促进青年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略论青年政治观的形成与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政治观的形成是青年在政治上趋于成熟的表现。加强青年政治观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保持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认真研究影响青年政治观形成的各种因素,从外在教育与内在认同,世界观决定与价值观引导,政治实践体验与政治情感升华等方面,对青年进行科学政治观的教育与引导,以全面提升其政治素质和政治觉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政治观。  相似文献   

9.
微文化以"微观、快捷、私密"的运作理念,影响着当代青年政治价值观、功利价值观和伦理价值观养成。就微文化的积极效用来说,其微观性推动了青年政治价值观的快速养成、快捷性拓展了青年功利价值观的广阔视野、私密性有助于青年伦理价值观的积极取向。就微文化的消极作用来说,微文化传播主体大众化不利于青年政治价值观的理性选择,微文化传播内容碎片化不利于青年利益价值观的整合,微文化交流互动性不利于青年消费价值观的合理变迁。规避微文化的负面效用,必须加强微文化的引导、注重微文化的监督、丰富民众微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0.
法治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实施法治观教育有其必要性,对于国家、社会的发展而言,“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大众化的需要,是落实依法治国政策的需要;对于公民而言,是公民自身幸福生活的需要。农村人口、城市自由从业人员以及个体户及其雇佣人员均是法治观培育的弱点范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关注“法治观”培育的弱点范围,探索出培育“法治观”的原则和途径,实现法治观“全面大众化”:第一,调动积极主动性是重要心理前提;第二,注重法治观宣传教育的艺术性;第三,教育内容需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11.
Unique cross-national data on adolescents’ civic skills, knowledge, and political attitudes are used to examine the democratic processes of modern mass schooling, effects of national political systems, and patterns of youth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in 27 nations. Compared to the generally weak reported effects on mathematics and reading achievement, we find robust effects of schooling on youths’ civics knowledge, skills, and attitudes. Secondly, there is empirical support for the importance of a supra-national political culture, beyond that of unique national cultures, in the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of youth. Lastly, there is evidence of an emerging common polity among youth across nations. The results extend notions of the institutional influence of mass public schooling on the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of youth.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there is a discussion about the results of an activist Ethnography carried out in Benicasim (Spain). The study is focused on the culture of youth participation in leisure spaces that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the education of young people as critical citizens. During 3 years of fieldwork as an activist in the Youth Club (YC) we carried out an investigation based on biographical, narrative, participatory and observational tools. Particularly, we try to understand which elements can turn a participatory structure into a tool for a model of participatory progression and offer the possibility of creating personalised participatory trajectorie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structuring participation in a youth club can be beneficial if we care for aspects like commitment, responsibility, availability, leadership and the sense of membership. Adapting these elements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youth will boost participation to more autonomous levels, thus enabling an empowering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13.
宗族势力在当代中国农村仍然有其长期存在的客观基础,具有妨碍农村民主选举、妨碍国家政策贯彻、妨碍先进文化传播、妨碍农村稳定等消极影响。要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必须消除宗族势力存在的地理因素,落实农村民主政治制度,树立社会主义民主观、法治观和平等观,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国家控制力的支撑,用以先进文化武装的群众力量有组织地抑制宗族势力。  相似文献   

14.
政治文化是社会政治生活在人们心理层面的反映,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具有历史继承性。因此,政治文化的传统对公民的政治参与实践有很大的影响。我们要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水平的提高,必须消除传统政治文化的负面影响,汲取它的合理内核,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与型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5.
实现政治文化的现代化必须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及其消极因素和腐朽成分进行批判性剥除,并植入适合当代民主政治发展的理性精神、价值理念和技术规范。“善治”理论打破了权利义务二元分张的民主政治发展模式,呈现出对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适应性、前瞻性和正确的导向性,契合当代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以善治为目标,对传统政治文化进行整合创新,既能赋予我国政治文化以现代化、民主化内涵,又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寻求新的合法性资源。  相似文献   

16.
民主既是制度的,又是观念的、文化的。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既是其民主制度逐渐确立、完善的过程,也是与之相适应的公民文化(民主政治文化)的培育、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也是如此。本文在阐述了政治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之后,以此为视角着重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文化构建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revisits the Chinese experience of liberation struggle, from the 1920s to the 1940s. It begins by justifying an examination of the learning dimension of the Chinese liberation struggle. The early rural political and educational work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s is then described. The next section of the paper examines the approach to political education that emerged in the Chinese Communist army. The educational process that developed during land reform is then discussed in some detail. The final section of the paper assesses the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of the Chinese experience of political education. It is argued that the period of liberation war and land reform in China constituted a ‘democratic moment’, in which a dialectic of cadres (educators) and people (learners) created a participatory and creative process of learning in social action. The elements of this process included: specific, materialist analysis of learners’ culture and social context; strategic and reflective analysis; experiential education; and direct instruction.  相似文献   

18.
青年农民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农民政治参与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现阶段青年农民政治参与呈现政治参与和政治冷漠并存,参与意识强但参与能力低,制度参与和非制度参与并存,参与的政治取向和利益取向并存等一系列特点。影响青年农民政治参与的因素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提高青年农民政治参与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深化农村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参与机制;加强农村文化和法制建设,充分发挥广大传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农村空心化是在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劳动力急剧减少的一种不良现象。农村空心化是新近凸显的制约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农村的政治发展关键性因素。它的凸显破坏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所需的经济、社会文化基础,降低了政治效能感,影响了村民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的形成,制约了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在空心化背景下,消除空心化的不良影响,构筑基层民主所需的经济基础,是推动基层民主建设的前提;整合权利主体资源,提高政治效能感,是推动基层民主建设的基础;激发基层组织活力,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是推动基层民主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二战后德国政治教育在政治文化变迁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德国政治文化实现了从传统的纳粹权威政治到现代民主政治的巨大变迁,其中德国政治教育的重构与发展在改变、创造、维系政治文化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本文主要从政治教育理念转变、政治教育目标的更新、政治教育内容和主题的转换、政治教育体系的重建与发展等方面来分析研究政治教育在政治文化变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