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曹李宏 《考试周刊》2013,(17):14-15
旅游用语的翻译实质就是跨文化交际活动,这就要求译者了解原语言和目的语的文化。本文指出翻译中应充分考虑文体的特点与目的语读者,在正确传达原文文本信息内容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增强译文的可读性与感染力,促进国内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维索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顺应交际的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心理思维过程。该理论将翻译活动看成是一种语言交际活动。在交际活动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译者不得不做出许多选择使其译本顺应特定的环境。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受到当时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为了迎合读者接受的心理,译者会采取不同策略如归化和异化等方式来进行翻译达到顺应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翻译不但是语际间的转换活动,更是不同文化间的交际活动。因此,为了让译文更好地为译语读者所接受,译者必须在翻译过程中提高体裁意识,即熟知不同文化中不同文本类型的语篇结构特点,从而创造出符合译语读者认知结构的译文。  相似文献   

4.
格特(Gutt)的关联翻译理论是把翻译看作一种认知-推理活动,一种涉及大脑机制的交际行为。这一交际行为包含两个明示-推理过程:一是译者根据原文以读者的身份经认知获得最佳关联;二是译者以交际者的身份在译文中向译文读者转达原文作者的明示和交际意图,而译文读者进行推理,以最小的推理努力获得最佳关联。本文作者试图以分析一首唐诗的八种不同英译本为例来论证其在翻译唐诗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合作原则是人们进行会话活动的一条指导性原则,对解释语言交际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研究语言交际是否成功的准则,同样也是研究翻译是否成功的准则,因为语言交际既包括口头交际也包括书面交际,翻译便是书面交际的一种形式。因此,合作原则对翻译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因为翻译的本质特征就是要在准确理解原语的前提下再现原语的真实意义。文章拟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合作原则与语用翻译问题试作一些探索,以求解决翻译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6.
肖锋 《考试周刊》2010,(35):29-30
本文在认定翻译是一种交际活动的前提下,简略介绍了语用学中具有强大解释力的关联理论,并通过关联理论分析翻译,总结出一些对译者有帮助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认知环境是它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在关联理论和关联翻译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分析英语读者和汉语读者认知环境中文化因素的差异,认为为使译语读者在认知推理的过程中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佳关联,明晰化是必要的翻译手段。  相似文献   

8.
杨颖 《现代语文》2015,(2):144-146
公示语的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言语交际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诸多因素,其中礼貌在成功的交际活动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礼貌原则适用于公示语尤其是指令性公示语的英译,因为礼貌原则有助于约束翻译过程,衡量翻译效果,提醒译者把译语的文化习惯和译语读者的接受心理放在首位,注意英汉公示语语气的不同,以取得得体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9.
功能翻译理论有较强的目的性,跨越了文化的界限,适应不同的交际活动。功能翻译的范畴包括文章的作者和后来的翻译者,以及对文章起解释作用的译文,促进了文学翻译的多元化。功能翻译是在跨语言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活动,翻译工作的中心是翻译目的,调整好原文作者、译者和读者三者之间的范畴关系,有利于文学翻译批判多视角的形成,确保文学翻译批评处于一种动态的的可见范围内。文学翻译呈现一个动态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关联理论指导下的翻译是一种三元交际活动;翻译的前提是寻找最佳语境效果,正确理解原文;翻译的对等只能是某种程度上的语用等效.从模因角度看,翻译应遵循关联理论的翻译观.  相似文献   

11.
实现语用意义是所有语言的共性。交际模式是语言和语用意义的桥梁。语义结构依赖被激活的交际模式来实现语言交际。翻译就是各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体现的不同语言交际模式之间的相互博弈的结果。交际模式在翻译活动中具有交际功能,承载着生活体验,直接影响翻译目的的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12.
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语义翻译力求最大限度地还原作者思想,交际翻译则注重读者理解度。两者侧重不同,应用范围不同。文章以《桃花源记》各知名翻译家的不同英译本作为比较,以林语堂的译文作为切入点,用翻译批判的视角说明在语义翻译为主导的文学作品翻译背景下引入交际翻译可以避免因语言文化差异产生的阅读困难,大大改善译文的翻译质量。两种翻译方式互为补充是文学翻译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3.
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涉及到两次明示一推理过程。比喻性语言作为交际过程中意义较为隐含的“推理刺激物”,在翻译时其意义应是最佳关联下的隐含与明示的辩证统一。对于比喻性语言翻译来说,隐含是手段,明示是前提,最佳关联是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讨论了关联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活动是一个双重示意-推理的语言交际行为,可译性问题是一个视作者的交际意图和听话人/读者的认知语境而定的动态问题,而运用各种翻译技巧的目的在于获得目的语读者的认知语境与源语作者交际意图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5.
从关联-顺应论视角看《围城》中文化缺省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缺省是与认知相关的交际策略,是认知交际过程的自然结果。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它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原作者、译者和译语读者三方的认知活动。由于认知环境不同和文化的差异的存在,文化缺省的翻译给译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从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入手,对文化缺省现象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以《围城》中的文化缺省的翻译为个案,从"关联-顺应"的语用学视角对其翻译过程进行了研究,并探讨在翻译过程中对源语文本中"文化缺省"现象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具有一定的交际目的。要想帮助语言不同的双方进行沟通以实现交际的目的,在翻译特别是在英汉互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充分考虑其中的文化因素,运用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使译文尽可能再现原文的信息,消除文化差异给读者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蒲云萍 《英语辅导》2014,(4):190-192
翻译是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重要手段,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探讨了归化翻译法和异化翻译法,论述了影响归化和异化策略使用的三个因素:翻译的动机目的、文本类型和读者的反应接受度。在归化和异化的定义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它们在翻译中的运用以及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过分归化或者过分异化都完成不了翻译,实现不了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8.
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符号的转换活动,而是一种文化模式的转换交际活动。翻译可视为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在交际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文本中的文化差异因素,在译者和读者之间,实现最佳的跨文化交流,值得探讨。本文从语域的三维变项:语场、语势、语式的角度,分析在具体的跨文化翻译活动中,如何根据具体的语域,选择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梁红梅 《考试周刊》2012,(33):12-13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的主要贡献,纽马克指出不同的文本类型应该用不同的方法翻译。他提出的语义翻译以原文作者为主,而交际翻译关注译语读者的反应。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章回标题在传递信息的同时,具有鲜明的句法特征,正好对应了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的方法,将二者辩证结合能创造出更好的译本。  相似文献   

20.
蔡丽莉 《海外英语》2013,(8X):166-169
Ernst-August Gutt在《翻译与关联》这本专著中,用关联理论解释了各种不同的翻译现象,并阐述翻译的任务是给目的语读者提供交际线索以便帮助他们从交际语境中提取最佳关联语境信息。该文将引用一些典型例子来详细解读书中的关键概念:交际线索,隐性翻译,首要/次要交际语境,以及直接翻译与间接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