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在新的一轮“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为标志”的科技革命热潮中,迈进了2000年!面对扑面而来的知识经济和信息革命,世界各国、国内各省,特别是京、沪、津、粤、苏、浙等发达省份早已将关注的焦点聚集到知识创新与教育变革上。辽宁是一个工业大省,也是一个教育大省,在国家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省委、省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出:加速教育强省建设,为科教兴省、科教兴国提供坚实的智力和人才支持。建设教育强省,作为一个战略决策提出,必将对21世纪的辽宁教育改革与发展起…  相似文献   

2.
一、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充分利用高科技成果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战略思想最集中的体现,他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现代化是带有鲜明的时代性的,它是随着世界的发展(主要是高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目前世界正处于20世纪末,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核心和主流是信息科学技术的革命,即信息革命.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资源,信息业被称作“现代社会的先驱产业”.可以说,谁拥有高度发达的信息科学技术,谁就拥有未来.教育现代化究竟包括什么内容?目前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在各方面条件的允许下,充分利用信息革命的成果.离开现代信息手段的教育现代化是不可思议的.正如生产工具的变革带动了社会经济以至整个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教育理论,理性地构建了与时代特征相适应的我国知识价值的新体系,明确地肯定了教育发展的优先地位,创造性地提出了“四有”培养目标和“三个面向”的实现途径,从而使国人成功地实现了在知识价值认识上的新革命,使教育事业成功地实现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新定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功地实现了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目标的新跨越,显示了邓小平教育理论与时俱进的突出品质。  相似文献   

4.
1958-1960年间的教育大跃进——“教育革命”,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重大事件.教育大跃进主要体现在办学方式、教学方式、教材编写和学制改革等方面,并与高等学校“拔白旗、插红旗”,学术问题政治化、阶级斗争化等密切配合.它不仅是一场失败的教育改革,也是一场严重的教育灾难,是“文化大革命”中“教育大革命”的预演和先声.它切断了中国教育与自身文化传统的血脉联系,又排除了可资借鉴的外来先进文化,使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出现中断.它的客观效果与主观意图背道而驰,加剧了城乡之间业已存在的教育不平等.它肆意贬低知识的价值,“开创”了中国现代历史上史无前例的轻视知识和知识分子之先河.分析大跃进中“教育革命”所存在的严重问题,不是为了否定历史,也不是要责难事件的当事人,而是为了让今天和未来的中国人记住历史,以史为鉴,以免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5.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我们必须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首先要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作为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在四化建设中的  相似文献   

6.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融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邓小平从教育自身发展的角度对我国教育战 的总体规划之中,“面向现代化”因此成为教育略问题的论述,反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改革与发展的方向,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义对教育的客观要求,把握了时代特征和对世 趋势,也是当代中国社会改革与发展对教育提界未来的科学预测,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核心 出的客观要求。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深刻和精髓,是我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 的社会变革,不仅包括经济体制和…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论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哲学思考和历史定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与实践路径,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与既定目标。现代教育要与国家社会发展和经济文化建设相适应,如何从地理教育视角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意义,理解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和世界文明层面的地理含义,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回答“现代化”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与时代之问,凸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实践与世界参照,地理教育需要重塑以“必备知识”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以“关键能力”为标志的教学目标体系、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考试评价体系和以“核心价值”为目的的教育文化体系,以中国特色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丰富和发展地理教育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持久动力,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他又说:“创新,最根本的一条就是靠教育、靠人才。”一、实施创新教育,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1.坚持“三个面向”,适应经济改革和发展是创新教育的发展方向邓小平同志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一项宏伟的开创性事业,既然是“开创”,就一定是一项极其艰难的创新的事业,就一定要首先确定改革创新的方向和指导方针。基于此,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的总体构想,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国高等教育多年来的改革与发展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广播电视大学的崛起与发展及其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绩,正是实践“三个面向”的结果,集中体现了教育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电大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建立起然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远距离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总结我党经验,创立了一整套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其中,“全面发展”的理论在指导我国教育,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理论,对于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师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同志根据新技术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形势,提出的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是指教育要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各种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2.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教育技术领域全力思考和回答“教育强国、技术何为”的时代命题。中国教育技术研究脉络清晰,紧紧锚定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牢牢把握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这一根本指针,从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汲取发展动力,以新课标实施与教育评价改革为研究的关键着力点,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探索出了现实研究路径,并突出了振兴乡村教育、助推教育公平与高质量发展这一时代责任。2024年,中国教育技术研究将继续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理论引导,坚持深化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坚持推动终身学习的中国方案,助力教育改革的深水突围,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贡献智慧力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更新教育观念,制定正确方针”“重视基础建设,完善信息环境”“提升信息素养,培养现代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优化教育模式”四个方面对学校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验进行总结并提出了一些观点。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了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吹响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号角,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这是新时代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擘画和行动指南。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建设教育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的伟大教育工程。聚焦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等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既有对“坚持和加强党对大学知识创新工作的全面领导”“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等的宏观思索,也有对“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夯实教育强国之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等的中观考察,还有对“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教育强国中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微观研究,上述探讨有助于引发学界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给予更多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的初步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而教材改革又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因此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是进一步深化高职教材改革的突破口。上海市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于1998年9月正式启动,经过近两年的努力,首批课程改革的基础学科:土建、信息与电子、经济与管理等四大专业门类、32门课程教材已于近日完成编写工作。一、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一)基本思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建设一流城市,必须率先建成一流教育”、“各级各类职…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是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何回应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推进,事关基础教育课程现代化的前进方向。从全球基础教育课程现代化的发展来看,其经历了从注重传统科学教育到重视科学技术应用、注重科技和人文融合,再到日益关注核心素养的历程,呈现出关注核心素养的基础性作用、促进课程的综合化改革、注重课程的大概念引领、推动课程数字化改革、走向课程设置个性化及推进课程评价现代化等共同趋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九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围绕“立德树人”“育人为本”走向纵深,在保持与世界同向并行的同时,又展现了中国基础教育课程现代化的实践智慧和价值愿景。新时代,中国基础教育课程现代化的进一步推进需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牢牢把握以学生为中心协调社会需求、知识体系与儿童发展的关系,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确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质量标准,以跨学科、实践和探究为抓手推动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以数字技术为动力提升课程智慧化水平,以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保障课程实施,以多元评价体系为杠杆推动课程治理现代化等六个着力点,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中,“面向现代化”是最核心和最根本的。它提出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揭示了教育与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这个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必须要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一 人类社会已进入21世纪。从全球范围看,21世纪将是信息化社会。因此21世纪对人才需求的特点也就是信息化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下面就是对这类特点的分析: 信息社会的经济发展对新型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所提出较高…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有机组成,创新创业教育现代化是联结“科技、教育和人才”的核心枢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需要重新审视创新创业教育的未来定位。以“互联网+”大赛为重要抓手,释放创新创业教育“新物种”的综合改革功能,加快构建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范式,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数智平台共创新模式,创建中国创业学自主知识新体系。如此才能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和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真正发挥好创新创业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应有核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这是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二十一世纪将是知识经济...  相似文献   

20.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是邓小平同志在去年九月为北京景山学校所写的题词。它全面地概括了我国教育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指明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我们改革高师教育,就是要根据这“三个面向”的要求,合理地调整高师教育的阵容,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确保高师教育能够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适应,同世界高师教育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同未来事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为达此目的,我想仅就如何改革学制、教学及向外取经等几个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意见,以就教于同事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