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从马克思主义基本教育原理到党的教育方针都十分强调“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现代化的高等教育与现代化的社会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发展趋势必将伴随着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教劳研三结合既是一个教育命题,又是一个社会命题。作为一个教育命题,以育人为本,强调教育过程与生.产劳动及科学研究相结合。作为一个社会命题,又赋予新的内涵,称为产学研三结合,则以发展现代化生产为目标,要求产业部门与教育部门(高等学校)及科研部j”1相结合,以求加速从科学理论到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过程。教劳研三结合已…  相似文献   

2.
由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国家教委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中国产学合作教育协会、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会、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研究和实验”课题组(高教系统)共同发起组织的“全国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科学研究相结合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10月11日至15日在南京举行。会议主要研讨了如下问题。 一、现代社会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的新发展 与会人员认为,正确认识和深入理解革命导师有  相似文献   

3.
深化改革,促进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科学研究相结合祝家麟高等教育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成分,以它对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巨大作用直接影响着生产力的发展。因而高等教育要不要与生产劳动、科学研究相结合的问题,在今天不会有否定的回答,问题在于如何去理解和促...  相似文献   

4.
最近,中国产学合作教育协会、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会邀请部分高教界的专家、学者及高校领导,就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有关理论问题进行了研讨。 一、如何准确理解马克思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科学含义 与会者一致认为,要准确地理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科学含义,必须根据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和马克思的一系列有关论述,从总体上加以把握。有的同志  相似文献   

5.
教劳研三结合是教劳结合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劳研三结合是教劳结合的新发展华东冶金学院王端庆现代化的高等教育与现代化的社会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发展趋势必将伴随着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这个问题需要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规划与试验结合上进行分析论证,以求逐步解决其中的理论认识问题、价值取向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方针提出后,理论界和高等教育界展开了各种各样的讨论,讨论得最多最热烈的是如何执行、尤其是在高等教育中如何执行这一方针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分析马克思提出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说的背景,以及生产劳动的概念,明确在现代社会中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涵,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中生产劳动教育的功能,以及高等教育贯彻这一方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根据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教育及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情况 ,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作了精辟的论述 ,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 ,主要内容包括 :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加速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坚持教育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 ;坚持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质。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根据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教育及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情况,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作为精辟的论述,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主要内容包括: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加速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坚持教育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坚持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质。  相似文献   

9.
教育与科研、生产(社会实践)相结合基本特点初探王绍海党的十四大要求“促进教育同经济、科技的密切结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规定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些对高等教育来说,主要就是教育与科研、生产(社会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科研、生产(社会实践)相结...  相似文献   

10.
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将面临更加迅速的发展和深刻的变革,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都是科学技术进步促进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新世纪中,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发育得更加健全,社会主义制度也将更加完善。这些变革和进步,都有赖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新世纪的发展也将赋予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生产劳动相结合新的内涵,我们要在贯彻实施中不断地探索、认识,使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发展更加丰富、更加符合时代要求。 一、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外国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经验给我们的启迪袁韶莹一、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社会、现代生产、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然而,在古代,劳动。生产、教育、科学、技术是几个相对独立的封闭系统。那时...  相似文献   

12.
高校产学研结合的运行机制探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产学研结合的运行机制,是产研结合的内外部关系的各素之间相互联系的工作方式与运原理的总称。良好的运行机制是进产学研结合的有效保障,探索产学结合运行机制对于产学研结合的展至关重要。产学研结合的运行机包括很多要素,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三源四机制”。一、产学研结合的组织基础———主体源源于19世纪初的美国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是一种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较先进的开放式合作模式。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近代工业发展的产物;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促进了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社会经济发展的结合,且…  相似文献   

13.
由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组织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研讨会于5月8日至10日在华南农业大学举行.会议以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就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性质、特点、意义,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其对策、措施等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提出了《关于广东省高等学校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咨询方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性质、特点、意义是什么?一些同志认为,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贯思想,是现代生产和现代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它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教育的必然规律,又反映了现代教育的根本特征。对我们更好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命题──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科学研究相结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李志仁1994年10月中旬.在南京东南大学举行的,由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国家教委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中国产学合作教育协会、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会、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国...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研究与实验”课题开题会纪要1997年3月23~24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组,在长春举行了开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出现新技术革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现在,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已经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只有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高等学校才能培养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另一方面,由于当代的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与社会发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研究与实验”课题开题报告陈谟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研究与实验”已被批准列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从现在开始,这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就要...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产业化”是经济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是高等教育及各种教育改革的新方向。高等教育产业化必须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点及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来理解。高等教育产业化的目的是使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学生不是商品,只有在教育指导下劳动,才能进行劳动生产,只有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才能产生商品,高等教育产业化,是促使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教育产业化的先导。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等教育与科研、生产(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发展轨迹与现状吉林省教育科学院王庆玲空军第七飞行学院柏昕我国高等教育与科研、生产(社会实践)相结合,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它既是高等学校一贯执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的有效途径,又是今天高校落实“科教兴...  相似文献   

20.
曾妮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22,(2):31-48+187-188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教育论述中得到最广泛关注的命题。历史唯物主义是把握“教劳结合”的重要方法论,只有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对“生产劳动”的解读才能超越一般的物质规定性,走向现实的社会规定性;对“教育”的解读才能避免唯心主义的干扰,客观、准确地认识其在“教劳结合”命题中的定位。在此方法论的指导下,“教劳结合”的原初涵义可以表述为:生产劳动需要与教育相结合,因为教育可以赋能劳动者,既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又从客观上加速社会关系的变革;教育需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因为社会主义制度中的生产劳动能够为劳动者提供展现其体力和智力的机会。这一原意经过后继者的发展,发生了重心转换。教育与生产劳动之间的关系,逐渐由“精神生产能力—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转换为“物质生产能力—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教劳结合”概念的后期演变仍然遵循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客观规律,但其原意中的根本关怀(即“人的全面发展”)有所弱化——“教劳结合”的后继者加大了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注。如果只重视宏观层面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忽视每一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就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马克思的人的解放的终极理想。在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