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任务,对有了缺点、错误的学生,教师有责任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让其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从而加以改正。而在教育过程中,如果教育方法不当,就会使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不应有的对立情绪。学生对老师教育,或默不作声,或掉头便走,使教育工作不能顺利进行,有时即使服从,也是口服心不服。教师看学生不顺眼,学生见老师不高兴。这种对立情绪不及时消除,就不能建立正常师生关系,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就难以正常开展。这种师生间的对立情绪是怎样形成的?又应该如何消除?本文试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但如果教育方法不当,会使学生和教师间产生不应有的对立情绪,师生关系就不能正常建立起来,教育教学工作也就很难正常有效地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龃龆及对立情绪,是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大忌。 大多数学生从心底里是希望能与老师和睦相处,他们本无与教  相似文献   

3.
实际工作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常常会出现对立情绪。对立情绪一旦产生,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批评、教学等,产生排斥、抵制心理,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所以,教师要善于化解教育活动中的对立情绪,以便顺利达到教育教学目标。分析对立情绪产生的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方面,教学方法呆板失当,公式化的教学模式,或语言表达欠佳,或能力有限,知识面窄,或缺乏批评艺术,批评学生不够公正,或缺乏敬业意识,少与学生交流,或不修边幅,形象欠佳,等等。二是学生方面,主要是思想认识问题,学生看待事物片面、极端、单纯,往往以点带面…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成为“四有”新人。但在实践工作中 ,极少数学生因为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道德过错被称为“问题学生”。引导这部分学生健康成长 ,必须下一番功夫。首先要优化成长环境 ,消除学生的对立情绪。对他们不能一味的批评 ,更不能歧视 ,要动之以情 ,用一颗爱心去温暖他们 ;要创造一个充满友好的班集体 ,使教师和学生都积极向上 ,友好相处 ,互相帮助。生活学习在这样一种团结友爱的学习环境中 ,学生的对立情绪就会很快地清除。我班有一位学生 ,因父母离异 ,她由年迈的无生活来源…  相似文献   

5.
毋庸讳言,大部分班级都有后进生,虽然他们人数不多,但是对班风学风的影响很大,有的甚至和任课教师形成对立情绪,影响教师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影响班级成绩的各项指标的达成。教育要面向所有的学生,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所有方面,实现全体的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把转化后进生工作列为班务工作的重要方面。笔者结合班主任工作实践,总结出“五心”转化后进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学生心理状态失衡,造成对某类事物的厌恶反感情绪,而导致与该事物发展常理背道而驰的一种心态。简言之,就是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内发的反向力量而表现出的“反教育”心理。此种心理状态,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教师的正常工作,须及时进行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因素,又有学生心理欠成熟的自身因由,同时也与教师疏导不够及时有力或引导方式欠佳有关。因此,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心须坚持循序渐进、谆谆善导的原则,突出五要,进行综合治理,切实把正面灌注和耐心疏导有机地结合起来,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地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缄默知识对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教师只有认清了自身的缄默知识对学生的制约所在,才能理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工作中,班主任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如果对这些事件的处理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师生情绪对立,从而削弱或抵消教育工作的效果,甚至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而要想处理好这一类问题,不仅需要教师熟练地掌握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和观念。就从我班的丢钱事件说起吧———周一,住校生谢××向我报告,他周日从家里带来80元钱,从中抽出10元后,余下的往宿舍床上的书包中一放,就与几个同学一起上晚自习了。周一早上他起床去吃饭,从书包里掏钱,发现钱没有了,于是便怀疑…  相似文献   

9.
蔡红洲 《成才之路》2011,(7):14-I0010
因工作关系,我中途接了一个初二普通班的班主任任务。刚一接触这个班,我就觉得学生与老师之间有一种对立情绪,学生对老师的教育很抵触,出现了初中生中常有的叛逆行为。  相似文献   

10.
闫丽阳 《教师》2012,(10):23-23
我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困生"对教师有严重的对立情绪。这种情绪致使教师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很难推进。对立情绪从何而来?一些对"学困生"的调查问卷中显示:教师对"学困生"的冷落、歧视、辱骂、嘲讽使得这些学生逐步丧失了自信,  相似文献   

11.
表扬先进、鼓励后进──教师应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向万海摄##D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以全体学生为对象,应该公正、公平。如果教师因学生形体、容貌、智力、行为表现、性格、品德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出现偏爱行为,就会给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妨碍学生身心健康的正常发育。当学生发觉老师有偏爱时,他们就会对老师重新作出评价,不满和对立情绪随之产生,师生之间就会出现难以消除的心理障碍。由于这种心理障碍的出现,学生对教师的教育会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拒绝接受,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应该具有的威信和地…  相似文献   

12.
如何消除后进生的●不●良●心●理●因●素●蔡海鹏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教师如不针对后进生的心理特征进行教育,效果往往事倍功半。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消除后进生的不良心理因素。一、平等对待,消除对立情绪。教师往往更偏爱优等生,优等生...  相似文献   

13.
彭伏生 《考试周刊》2015,(21):175-176
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对立可以说是最令老师头痛的,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已不符合时代要求,这就要求新时代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师生情感对立产生的因素,即家庭因素、学生自身因素、教师方面因素,师生情感对立因素找到了,可以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最终达到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4.
正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健康心理的维护者"。班主任作为一班之"主",如果能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使各种类型的学生健康成长,就能更好地做好班主任工作。因此,将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1.情绪方面表现为不稳定,喜怒无常。当学生心  相似文献   

15.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青少年学生难免会与教师产生对抗性情绪。这种情绪轻则表现为学生不能和谐地融入班集体,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显得烦躁不安,对教师的教育表现出不屑一顾的神色。我行我素;重则表现为学生对教师的说服教育进行顶撞,加大对立,破坏公物,扰乱正常秩序,迁怒于他人,以至于逃学、离家出走,甚至滑向犯罪的深渊。师生间一旦出现对抗性行为,往往会破坏整个班集体的建设。如何调适其情绪已成为教师必须认真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周江云 《成才之路》2009,(16):21-21
在心理学中,逆反心理指的是一种比校稳定的,对客观事物表现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逆反心理大都具有危害性,逆反心理过重或自己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引起心理障碍。逆反心理还容易造成感情失控,使学生与家长、教师感情疏远、关系僵化,甚至对立,学生就会听不进正确的教育和劝导,  相似文献   

17.
张莲 《西宁教研》2000,(3):19-19,37
在班主任工作中,批评是班级管理及学生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批评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当,就会在指出错误、查找根源、寻求解决和改正的出路,激励学生进步方面产生十分明显的作用。运用不当,则往往会激起学生的不满甚至对立情绪,批评的目的和效果就会适得其反。那么,从班主任角度来讲,在运用批评这一管理和教育手段时,从哪些方面提高批评的艺术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认为批评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1.尊重学生是师生心灵相通的“润滑剂”尊重学生是师德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我们教书育人的重要前提。老师与学生间的一句问候,一个微笑,就无形地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倍感亲切,学生也才会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心灵交流。这将会对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教师一味地批评指责,就会导致学生心灵的“闭锁”,引起情绪的对立或仇视,给教育带来巨大的障碍。自尊心是青少年学生心灵中最敏感的地方,是他们在学校中参加各项集体活动的重要内驱力和主要精神支柱。教师只有尊重学生,保护其自尊心,学生才能以心换心,达到心灵相…  相似文献   

19.
综观目前学校教育,我们仍有一些教师坚持“教育没有巧,只需扭得紧,抓得牢”。在教育学生时,方法简单,态度粗暴,致使学生与教师形成对立情绪,进而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20.
教师情感素质的培养是形成教师高素质的关键。教师情感可以从三方面来培养:(l)认清无私奉献与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的矛盾,培养对教育事业的情感;(2)认清传统教育与尊重学生个体的矛盾,培养热爱学生的情感;(3)辩证地认识教学工作与科学研究的关系,培养热爱所教学科的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