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中等职业教育的德育工作,是关系到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和前途的大问题,也是一个迄今为止仍然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出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建设和德育课教学改革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关系和原则:1、从德育工作整体规划和布局出发的原则。德育课是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所以德育课要服从德育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要服从德育工作的整体规划和布局。这只能根据德育的目标和任务确定自己的内容、课…  相似文献   

2.
“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也有学者这样描述:教育叙事研究就是通过教育主体的故事叙说来描绘教育行为、进行意义建构并使教育活动获得解释性的意义理解。经过多年研究,我国教育叙事研究的现状如何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对“中国知网”收录的所有关于“教育叙事”的文章进行统计,试图分析目前我国教育叙事研究的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今天,我们从学生言语以及行为中折射出的对生活的烦恼,对学习的忧郁,对文明礼仪的缺失,深刻领悟到:“育身”不“育心”,只“育才”不“育德”,其教育产品就如同没有生命的机器人。所有这些,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活动中,我们究竟要怎么做、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4.
一、从问题视角转向优势视角 1.什么是问题视角 问题视角,也称为缺陷视角,从这一视角出发,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疾患、行为问题看成是危机的结果,为了减少疾患或问题,注意力往往专注于问题本身。助人者往往把要帮助的学生看成是有问题的,聚焦于学生“出了什么问题”以及应该要“做些什么”来帮助学生脱离这些问题,要对学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张名娟 《教师》2012,(8):87-87
高等学校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理念,高等学校教育以及高校教师应该怎么做呢?在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基本上依旧采取的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制度和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一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缺少主动学习的兴趣,缺少独立发现、研究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那么,究竟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如何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呢?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一种可以给人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班级管理应该让学生有安全感,归属感和成就感。教育者应该有一颗童心,童心比爱心更重要。爱心需要培养,而童心只需要保持。当了许多年最小的主任“班主任”,从来不认为自己有什么特权,只是感觉和学生相处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对于班级管理工作,我深深体会到班主任除了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之外,还有许多的事情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论怎么做,核心问题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多方面多角度地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说起来重要,干起来图热闹,忙起来可要可不要。”这是目前一部分学校德育工作的真实写照。“老师声嘶力竭地讲,学生目光呆滞哪在想;老师大道小理地劝,学生左顾右盼似没听;考试满分的人较多,可言行不规范者不少。”这也是当前德育低效能的客观写照。应该说,党和政府关于“加强”或“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不是一个两个,可学校的德育工作为什么会如此低效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德育工作长期游离“原点”,游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让学生在“应然世界”的召唤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恐怕应该是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简单地说,教育叙事就是以叙述的方式讲述教育中发生的故事。叙事者以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让教育者的声音被人们听到”是教育叙事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探究课堂的特征,不能只从课堂的表现形态上看,更要从表现形态的背后隐藏着的根本关注上去剖析。这个“根本关注”在无形、无声地左右着我们的行为。一、教育关注的本体回归:学生生命发展新课程带来的教育根本理念是关注生命发展。从“泛教育”的角度看,这个理念应该是关注师生的生命发展;但从“本体”的最终廓清看,教育教学全部行为的根本着眼点是学生生命发展。把学生看成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这“生命”是指教育意义上的生命,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理性生命,即理智、逻辑、抽象、意志、知性等;二是感性生命,即情感、直觉、想象、灵性…  相似文献   

10.
<正>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构建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格局,光明区在获评广东省“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实验区的背景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从发展理念、工作机制、发展策略三个维度诠释“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实验区的建设模式,在明确思政工作体系“可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以及“怎么做得更好”三方面下功夫,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不要认为“教书育人”是老生常谈,这应该是一个随着时代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常谈常新的话题。从学生“减负”谈教书育人,同样要站在时代的角度,从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认识“减负”的真正背景和意义,从而把握教书育人的深刻寓意和应该达到的要求。在这个问题上,有三个方面的重要因素需要认真  相似文献   

12.
教育学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师培养的质量。教育学教学要想摆脱目前的困境,适应教师教育发展的新需要,就必须不断地变革。但任何变革措施的有效落实都必须建立对以下三个问题的思考上:一是教育学的教学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二是教学应该怎么做;三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简单地说,教育叙事就是以叙述的方式讲述教育中发生的故事。叙事者以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让教育者的声音被人们听到”是教育叙事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当人们议论教育的问题是出在“怎样教”还是“怎样学”时 ,忽略了教育改革的另一个层面 ,那就是让学生“学什么”.因为它关心的是教育本身的内容 ,所以更能揭示教育改革的本质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 ,应该把让学生学什么放在首要地位 .最近我上了一节课“点到直线的距离”.这是一节新授课 ,一个非常平淡的课题 ,让学生学什么呢 ?开始思考课堂教学设计时 ,我把让学生学什么定位在“直接给出公式 ,重点在公式的应用 .”这样设计的原因在于“公式不在于形成过程的探索 ,而在于公式的应用”这样一个理念 .这个理念很符…  相似文献   

15.
叙事研究指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而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16.
当前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中出现“德育工作不适应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方法与手段滞后,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等德育工作实践中暴露出的焦点和难点问题,这也是制约德育工作实施的实质性问题,因为一个没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德育工作从形式上看是虚的;从内容上看是空的;从结果来看也必然是失败的。为此,李岚清副总理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改进和加强德育,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推进素质教育要突出抓好四个方面的核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市门头沟区委教工委、区教委组织的“田京元校长办学思想研讨会”,感受颇多。校长管理学校,有一个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北京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的体会是:做什么比怎么做更重要,干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干事更重要。这实际上就提出了一个教育理念与成功管理的  相似文献   

18.
班级集体是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单位,其学生个体千差万别,管理工作千头万绪,要管理成班风正、学风浓的集体,班主任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笔者认为做好班级学生德育工作要把握好以下五个结合。1.引导与管制相结合在进行学生思想教育时,坚持“以导代管、导管结合”是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的。技校生多是中考、高考“独木桥”上的落水者,无论是在思想认识还是心理行为方面,都容易产生一些问题,加之自身成长过程中这一年龄段特有的一些生理心理因素的困扰,使他们在学习上、思想上、生活上都可能出现种种问题。如果一味只靠教师的权力因素、…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在思品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说教,用那些纯而又纯,高而又高的理念来对孩子进行教育,这些理念跟孩子在实际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有距离。我们给儿童很多的道德价值,但很多的时候这个价值是虚的,形成了“两张皮”。在话语的灌输中,青少年是被动的,这造成了孩子远离道德教育。笔者认为:教者应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积极实践,努力提高思品教学的实效性。一、收集资料,提高认识“知是行之始”。首先要让学生懂得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爱什么,恨什么,获得正确的道德认识,才会自觉地落实到行动中去。在教《热爱  相似文献   

20.
自身承担的角色需要进行怎样的转变 在研究性学习中,很多同学习惯向老师提出以下问题:“老师:你要我怎么做?”“老师:下一步该做什么?”“老师:这节课上什么?”“老师:下节课我们还做这个事情吗?”“老师:这次作业最后上交的期限是什么时候?”“老师:你帮我选一个题目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