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子才同志是一位足勤笔健的老记者.一位忠恳敬业的老报人,一位统领军事新闻大军的老领导。对于我来说.他则是一个让人尊敬的老友与为文做人的良师。子才同志除了履行好一个记者、编辑和报社领导者的责任.尽心尽力地办好报纸外.还在杂文及诗歌创作等方面付出了很大心血.写下了大量作品。他的洋洋九册《萤窗集》,足以说明他杂文创作之丰.令人感喟有已。  相似文献   

2.
杨子才同志是一位足勤笔健的老记者,一位忠恳敬业的老报人,一位统领军事新闻大军的老领导。对于我来说,他则是一个让人尊敬的老友与为文做人的良师。子才同志除了履行好一个记者、编辑和报社领导者的责任,尽心尽力地办好报纸外,还在杂文及诗歌创作等方面付出了很大心血,写下了大量作品。他的洋洋九册《萤窗集》,足以说明他杂文创作之丰,令人感喟有已。子才的杂文,往往是从古人先贤的轶闻趣事起始,边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3.
拙作《不能搞“有偿新闻”》在今年8月号《新闻战线》上发表之后,很快就接到一位同行老友的电话,肯定了这篇文章。他说:“这样的文章早就该写了。问题重要,不谈不得了!”又说:“这篇文章倘能早点写,早点发更好。你说出了不少老新闻工作者想说的话。”听了这番“赞词”,我忙说:“过奖了!不敢当!”想到这些早巳退役的战友,尽管已“归田”多年,但他们心系党的新闻事业的初衷未改,始终关切着事业的发展前途,不能不令人感动。在电话中,他说了不少夸奖的话,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意见,有的意见还是相当尖锐的。他直率地问我:“什么‘有偿新闻’?事实上是记者在出卖新闻。能这么干吗?”有必要顺便交代一下,我的这位老友,是解放前在白区的进步报纸当过记者的,参加  相似文献   

4.
这两年记者越发忙了。不过,有些记者忙得是否对头,可就难说了。前不久有位老记者告诉我,他认识一个年轻记者,一天采访四五个单位,忙得晕头转向。我当即产生疑问:如此“高速度”,能做到深入采访吗?老记者诡秘地一笑:“是去开会,而且一般只开半截儿。”我明白了。现在,记者招待会“遍地开花”。连一个小饭馆开张,也可以开个记者招待会。有的记者  相似文献   

5.
笔者出自“土”窝,是在小小县城里搞广播的。在我们这儿,大家天天盼望“绿衣使者”带来的好信息,除每天早晚收听中央台、省台的广播节目之外,只要报刊一到收发室,编辑记者们就争先恐后,哗啦哗啦地在文字海洋里寻找自己的“大名”。但是,我们这些“土记者”,要想在大台大报上“出名”,的确不那么容易。记得人民日报一位记者来三峡地区采访,夜宿巴东县人民政府招待所,我冒冒失失地找到了他,求教上稿的绝招。他在房间中踱着方步,忽  相似文献   

6.
在广东江门日报社,同事们称呼吴耸时喜欢在他的名字前面加一个“老”字,这可能是因为他是老共产党员、老记者的原故,叫他一声“老吴耸”表达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最近,发生在吴耸身上的一系列事情,使人们对他的敬意又加深了一层。  相似文献   

7.
这两年记者越发忙了。不过,有些记者忙得是否对头,可就难说了。前不久有位老记者告诉我,他认识一个年轻记者,一天采访四五个单位,忙得晕头转向。我当即产生疑问:如此“高速度”,能做到深入采访吗?老记者诡秘地一笑:“是去开会,而且一般只开半截儿。”  相似文献   

8.
记者的服饰     
一次采访中,笔者听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1998年夏,湖南省几家新闻单位参加抗洪抢险报道的记者聚集岳阳,准备和市委书记一起奔赴一线。当一个身穿吊带短裙的女记者走进待命室时,市委书记问:“请问这位女同志是哪家新闻单位的?”女记者报出自己单位的名称后,市委书记看了一下手表说:“我给你15分钟时间回去换衣服。”年轻的女记者一时满脸绯红。 事情过后,在场记者议论纷纷。有些同仁对市委书记这种做法不以为然:都什么社会了,穿着富有个性用不着大惊小怪!有的则认为市委书记对这件小事管得恰当,采访百万大军鏖战江堤,女记者一副露胳膊露腿的休闲打扮别说不太严肃,就连自己的行动也受约束呀!  相似文献   

9.
“刘建彬被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录用为记者了”,“刘建彬上大学了”,“刘建彬考取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了”,“刘建彬被《劳动周报》社聘为记者了!”这接履而来的消息在刘建彬服役过的二泡某部不睡而走,传得沸沸扬扬。1983年,刘建彬从生长着红高梁的黑土地上一脚迈进了绿色的军营,两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后,他被分到了部队招待所当了一名招待员。特殊的环境特殊的工作,为他从事新闻写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招待所的两年里,他在报刊、电台发表了60多篇稿件。1985年,刘建彬被调到某部政治部报道组。在这里,业余的变专业的,为他的成才创…  相似文献   

10.
等级观念,军队是分明,这也许是打仗的需要,“参谋不带长,放屁也不响。”军人只听首长的。倘若什么人的话都听,谁放个屁都引起反响,军队岂不要乱各高度统一,令行禁止,是得讲上下级观念,讲服从意识。不过,日常生活,非军事行动,不妨宽松一些。等级观念的弦,老是绷得紧紧的,会患神经质。我当兵的时候,搞过三年报道。常跑报社,结识了一些记者。待我任了指导员,还常常邀和己者来连队采访。有一回,连队在师部施工,一位记者完成采访任务后,由我送招待所去住宿。师部的招待所有两处,大招接待普通人员,。小招接待上级首长。记者…  相似文献   

11.
走向昆仑山     
一个招待所里听来的线索 1997年8月26日,我乘飞机到了新疆,住进了军区政治部的招待所。此行是想到边防看看,但具体采访哪个边防部队,或者说采访什么人,并没有具体的目标和计划。 和我一同住在招待所的有解放军画报社的摄影记者岱天荣。当时画报社归解放军报社领导,我和岱常见面,知道他是一个很有闯劲的记者,但平时交谈并不多。他比我先来乌鲁木齐几天,是准备到昆仑山边防部队去的。他从北京带来了200本画报,那上面登有边防部队生活的图片,他要亲自送到山上去。他已经三上  相似文献   

12.
在一家报社招待所新结识了几个“房友”,经打听,他们都是来报社送稿的。有记者,也有通讯员,有几十上百里来的,也有千里迢迢远道而来的,有坐公共交通车来的,也有开专车来的……后来我到招待所登记处与服务员闲聊,她说:“你不知道,来我们这里住宿的大多  相似文献   

13.
在一家报社招待所新结识了几个“房友”,经打听,他们都是来报社送稿的。有记者,也有通讯员,有几十上百里来的,也有千里迢迢远道而来的,有坐公共交通车来的,也有开专车来的……后来我到招待所登记处与服务员闲聊,她说:“你不知道,来我们这里住宿的大多是送稿者。每天来来往往,就象穿梭一样,好热闹哩!”“穿梭送稿”,引起了我的思索。为何会出现“穿梭送稿”现象呢?首先,我想到了“这一半”——恐怕是与有些记者和通讯员上稿心切有关。反正是公家的钱(因为据我了解,极少见有“自费送稿”之例),花它  相似文献   

14.
在阿尔泰山下的青河县,一提起广播站的李仲江,人们无不交口称赞。各族农牧民亲切地称他“泥腿子记者”,干部职工赞扬他是为人民新闻事业忘我工作的人。“泥腿子记者”的由来李仲江同志原是甘肃省《平凉报》的记者,囚向上级党委反映了农村的真实情况,1961年6月被开除公职,下放到农村劳动。1966年1月家乡发生旱灾,生活困难,就拖家带口来新疆,在青河县阿热勒乡上和甫村落户。来到青河之后,他看到当地  相似文献   

15.
“她”记者 在南京乐富来广场闲逛,忽遇老友兜兜,神情委顿,一脸凄惶。兜兜是某媒体的体育“名记”,不到世界杯抓新闻,跑到乐富来干嘛?一问,原来是被新来的美女记者抢了饭碗。该MM不仅成功杀进国足核心层,而且能写会抢,把世界杯特刊搞得  相似文献   

16.
一位老渔人说:给一个人一条鱼,只能帮助他一天;但教他捕鱼的方法,就可帮助他一辈子。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怎样管理你的上级》一书,或许能使那些渴望成功的年轻人学到点“捕鱼”的方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7.
记者是从事新闻采访报道的专职人员,在每一次的社会活动中,都在扮演着一种“角色”——社会角色。比如,《新闻战线》曾刊载了人民日报著名老记者刘衡下基层采访的故事。她到湖北随县后,一不住县招待所,二不要小车接送,三不要招待吃喝,四不要宣传部的同志作陪,白天一个人步行到机关、工厂、农村采访,晚上在屋里看材料,写稿子。她还经常帮助通讯员改稿、写稿。大家都说:“我们欢迎像刘衡同志这样保持党报优良传统作风的记者!”刘衡同志的行为,具体表现了作为一名记者,所体现出的社会赋予记者的社会角色,这也是人民群众所期望的理想角色。  相似文献   

18.
1996年10月3日13时,由瑞典文学院宣布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波兰女诗人维·希姆博尔斯卡时,正在波兰南部山区扎科潘内“波兰作家之家”休养创作的这位女诗人听到这个消息,深感“惊讶、欣喜和害怕”,并立即受到当时在场的许多前来度假、写作的作家和招待所全体职工的热烈祝贺。大群记者也蜂拥而至,使诗人和招待所都应接不暇,为此招待所负责人立即举办了一次记者招待会,很  相似文献   

19.
写下这个标题是缘于听了一位乡党委书记的一大段“议论”。他是这样说的: 那一年,你们县报的一位记者到我们乡的一个山村采访,我也一同前去。找到了采访对象——一位老农民后,那位记者拿出笔和笔记本,并用比较纯正的普通话开始发问:“请问,一亩田能打多少粮?”从没见过世面的老农民一看这架势,慌了;加上他听不懂普通话,结果慌得一句话也讲不出  相似文献   

20.
换一个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要改革,报纸在革新,竞争日趋激烈,记者怎么办?想到几点粗浅之见,略陈于下。一近日偶见一篇介绍作家陈建功的文章,说他有“三换”,即“换一个活法,换一个想法,换一个写法”,目的是“对社会、人生提供新的理解”。我们当记者的是否也需要“换”个什么呢?我想,应该换一个思维方式。照理说,记者的思想应该是最活跃、最不保守、最富于变化的,而我们的现状如何呢?我的估计,比文学艺术界要落后许多。最近几年来,文艺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从题材内容到表现手段,从文艺观念到研究方法,出现了“全方位的跃动”。比较起来,记者从采访到写作,其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写作方法几十年来改变不大,老套套,老路数,老格局,老手段,依旧陈陈相因,逐渐形成一种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