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讲“硫酸的性质”时注意到:学生做“浓硫酸与铜片在加热条件下反应”这个实验时,都观察到“有无色气体生成,溶液变蓝”的现象。这证实了学生已有的知识: Cu+2H_2SO_4(浓)(?)CuSO_4+SO_2↑+2H_2O 同时大部分同学也都注意到:铜片上有黑色物质生成这一异常现象。由于学生无法解释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6—5]中,浓H2SO。与Cu反应的实验现象表述为:浓H2SO4与Cu在加热时能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退色的气体,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显蓝色。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相似文献   

3.
现行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人教版)中关于浓H_2SO_4的强氧化性、酸性,稀 H_2SO_4的酸性等用了多个实验进行演示,操作复杂,仪器使用繁琐。笔者在教学中将其进行了改进,使用一个装置就能体现出 Fe 与 H_2SO_4反应的几个系列实验。如:浓 H_2SO_4能使铁发生钝化,加热时能将铁氧化,随着反应的进行,当浓度降到一定时,变为稀 H_2SO_4又与铁反应产生 H_2。经过组合可以使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并且有毒气体不会散发到空气中。  相似文献   

4.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是研究浓硫酸强氧化性的重要实验之一。教材上说:“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显蓝色。”其化学方程式为:Cu+2H SO()CuSO+SO+2H O浓↑24422Cu实际操作时同学们发现,与浓硫酸共热,溶液开始呈现并非蓝色,而是黑色的浊液,并且反应时铜丝表面由光亮逐渐变黑了。为什么会出现与教材叙述不同的这些现象呢?我们对铜丝变黑提出了一连串的假设:①黑色物质可能是铜被氧化为CuOCuS;②晶体铜表面被氧化后凸凹不平而影响光的反射而显黑色。③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5.
<正>书写离子方程式时要从以下八个方面加以注意:溶液是前提,拆好化学式;反应物的量,遵循三守恒;反应要写全,约简要小心;条件与操作,符号不能错。1.看反应能否写成离子方程式,不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离子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例如:固体与固体间的反应;Cu与浓H_2SO_4的反应;用浓H_2SO_4与相应固体物质制取HCl、HF、HNO_3等3个反应;Ca(OH)_2与NH_4Cl制取NH_3的反应;浓H_3PO_4与相应固  相似文献   

6.
按金属活动顺序表,Na与CuSO_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析出单质铜。但事实并非如此,而按下列进行反应: 2Na+2H_2O=2NaOH+H_2↑ 2NaOH+CuSO_4=Cu(OH)_2↓+Na_2SO_4对此现象的解释,把听到的和资料上看到的归纳为三种: “水的浓度比CuSO_4大;” “钠跟水的接触面大;” “在水溶液中的Cu~(2+)离子已形成蓝色的水合络离子[Cu(H_2O)_6]~(2+),是变形的八面体结构(如右图)。CU~(2+)离子居中心,隐蔽性大,较稳定,金属  相似文献   

7.
1 碘化氢的还原性 (1)反应原理: KI H_2SO_4(浓)=NaHSO_4 HI↑ 8HI↑ H_2SO_4(浓)=H_2S↑ 4H_2O I_2反应条件:微热。用湿润的醋酸铅试纸检验反应产生的气体。实验现象是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呈现黑褐色并有金属光泽。反应式:  相似文献   

8.
高中化学(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第191页有关淀粉水解的实验为:在试管1和试管2里各放入0.5g淀粉,在试管1里加入4mL20%的H_2SO_4溶液,在试管2里加人4mL水,都加热3-4min。用碱液中和试管1里的H_2SO_4溶液,把一部分液体倒入试管3。在试管2和试管3里都加入碘溶液,观察有没有蓝色出现。在试管1里加入银氨溶液,稍加热后,观察试管内壁上有无银镜出现。笔者认为该实验有以下瑕疵: (1)就试管3的后续实验而言,中和试管1里的H_2SO_4时,加入NaOH溶液要适量,使水解后的溶液呈中  相似文献   

9.
一、铜与浓硫酸的化学反应 1.实验装置图。 2.实验现象。新教材关于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现象是这样叙述的: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能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显蓝色,说明铜与浓硫酸反应时被氧化为Cu2+。  相似文献   

10.
铜盐和铅盐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常用药品,现介绍用空气氧化的简易制法: 硫酸铜铜在与空气接触的条件下能与硫酸起如下反应: Cu 1/2O_2 H_2SO_4=CuSO_4 H_2O 工业上把铜和稀H_2SO_4加热到70-80℃,通入空气,生产CuSO_4·5H_2O。在常温下,反应速度较慢。把从废导线中取得的铜丝及2M稀H_2SO_4溶液,放入大烧杯或大磁碗里,酸液的高度约为铜丝  相似文献   

11.
《安康学院学报》1994,(1):39-42
本文计算了不同浓度硫酸水溶液中(?)H_2SO_4、(?)H~+/H_2、(?)co_2/C,数值并绘制了298K时(?)-lgm图,指出(1)当H_2SO_4浓度约为0.63mol·kg~(-1)时,SO_4~(2-)与H~+的氧化能力相当.在此浓度以下,SO_4~(2-)的氧化能力比H~+弱;而在此浓度以上,则是H_2SO_4的氧化能力比H~+强.(2)浓H_2SO_4氧化金属铜生成SO_2,H_2SO_4的最小浓度是11.2mol.kg~(-1).(3)浓H_2SO_4氧化非金属碳生成CO_2,浓H_2SO_4的最小浓度是6.0mol.kg~(-1).  相似文献   

12.
Mg 跟 CuSO_4溶液反应,是化学教学同仁最为熟知的一个简单实验,一般认为把 Mg 条放入 CuSO_4溶液中可以观察到:①有紫红色的 Cu 生成;②有 H_2气泡产生;③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酸度下降,最后会有蓝色 Cu(OH)_2和不溶性的 Mg(OH)_2跟 Cu 一起沉淀出来。对于上述三种现象的解释,普遍认为:  相似文献   

13.
一、测定原理:SO_2通入碘的淀粉溶液中,则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SO_2+I_2+2H_2O=H_2SO_4+2HI 二、测定装置:三、测定方法: 1.碘溶液的配制,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1.27克粉末状的纯碘,并称取4克KI,使之全部溶于水配成1000ml溶液。取此溶液稀释10倍,即得5×10~(-4)摩/升的碘溶液。 2.测定:用移液管吸取5ml 5×10~(-4)摩/升的碘溶液,注入上图的试管中,加2~3滴淀粉指示剂,此时溶液呈蓝色。在测定地点(如硫酸厂、炼焦厂、居民集中的住宅区等),按上图装置连接好各仪器,徐徐抽气,每次抽气100ml,直到溶液的蓝色全部褪尽为止。记录抽气的次数。  相似文献   

14.
本文精选了非金属部分的几个演示实验加以介绍,以供大家在学习时借鉴和参考。一、实验室制取溴化氢和碘化氢原理:利用高沸点酸制取低沸点酸。其方程式如下:H_3PO_4+NaBr=NaH_2PO_4+HBr↑H_3PO4+NaI=N_3H_2PO_4+HI↑请注意,这里用的高沸点酸H_3PO4是非氧化性酸,切不能用氧化性酸,如浓H_2SO_4。因为浓硫酸是强氧化剂,当它与溴化钠或碘化钠反应时,能将其氧化,而得不到相应的溴化氢和碘化氢。反应式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 草酸,化学名:乙二酸,结构式:HOOC-COOH,是一种有机二元羧酸。目前在大中学教科书以及一些化学文献中均报导其具有还原性,而且均表现在浓硫酸(H_2SO_4)作用下可使高锰酸钾(KMnO_4)溶液褪色。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5H_2C_2O_4+2KMnO_4+3H_2SO_4=10CO_2↑+K_2SO_4+2MnSO_4+8H_2O而在其它条件下能否发生反应?能否与其它氧化剂发生反应均无报导。另外草酸具有还原性的根本原因也未见报导。为此,笔者就其还原性能的强弱以及其使用范围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实验测试。  相似文献   

16.
问题1.浓H_2SO_4与SO_2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如果能,则S0_2中+4价的S将升价至+6价,而H_2SO_4中+6价的S将降价成+4价。显然,这种你变成我,我变成你的交换是毫无实际意义的。 问题2.将KMnO_4+H_2S+H_2SO_4—→K_2SO_4+MnSO_4+S+H_2O配平成8KMnO_4+11H_2S+9H_2SO_4=4K_2SO_4+8MnSO_4+8S+20H_2O对不对。 这个方程的配平,是基于这样的假设:KMnO_4中+7价Mn被还原至+2价,H_2S中-2价S被氧化至+6价,H_2SO_4中+6价S被还原至0价。撇开Mn的变价不论,就看H_2S与H_2SO_4之间的氧化-还原关系。这就形成了低价S变成+6价,而+6价S本身又变成  相似文献   

17.
硫与硝酸的反应比较复杂,许多教材与手册都将主要氧化产物写成H_2SO_4,其反应的方程式为:S 6HNO_3(浓)(?)H_2SO_4 NO_2↑ 2H_2OS 2HNO_3(稀)(?)H_2SO_4 2NO↑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Cu(NO3)2溶液呈蓝色,但Cu和浓HNO3反应后残留液颜色却为绿色,而Cu和Cl2反应生成CuCl2,其水溶液的颜色浓时也呈绿色,稀时呈蓝色。课本中只给出了CuCl2溶液颜色随其浓度的改变而改变这一解释,而且此知识在教师用书及高等无机教材中均有详细说明。但对于Cu和浓HNO3反应后的溶液为何呈绿色?在课本、教师用书及相关资料中都没有作说明,这样给中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带来诸多不便,本文通过相关实验就此问题作一探讨,与老师们共同研讨和商榷。  相似文献   

19.
二、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在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量有着严格的关系,这是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因此,计算前必须检查方程式是否完全正确。如果方程式写错了,计算就没有意义。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一般可分为重量和重量的计算,重量和体积的计算,体积和体积的计算三个方面。下面结合课本的习题,谈谈有关重量和重量方面的计算问题。 1.有关反应物是过量的计算 例一:在含硫酸147克的硫酸溶液中,加进100克氢氧化钠,问这时生成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什么颜色?如何才能使以上中和反应到达终点?(课本P100,习题6改编) 解:设100克氢氧化钠可以跟x克硫酸起反应 H_2SO_4+2NaOH=Na_2SO_4+2H_2O 98 2×40 x克 100 克 ∴98:80:=2:100 x=(98×100)/80=122.5(克) 现100克NaOH只能跟122.5克H_2SO_4完全作用。但题目给出H_2SO_4,的量是147克,显然H_2SO_4的量多了141-122.5=24.5(克),即还有24.5克H_2SO_4未起反应,故这时生成溶液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相似文献   

20.
<正>高中化学中常常用到"三浓",即浓硫酸、浓盐酸和浓硝酸,下面就对"三浓"问题中的易错点进行归纳对比,以帮助同学们不再掉入这些陷阱中。易错点1:忽略书写离子方程式时的要求不同导致出错。浓硫酸中水很少,溶液中主要存在H_2SO_4分子,所以浓硫酸参加的反应,书写离子方程式时,H_2SO_4不能写成离子。而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