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2.
认识和喜欢《集邮博览》是缘因它的名字。有种看到此刊,可博览所有集邮报刊书籍的意味。20年前,我在报刊店随意翻书之时,发现了《集邮博览》,感到此种刊物有对同类刊物拾遗补缺之感,立即将此杂志购走。  相似文献   

3.
《上海集邮》2006,(6):6-6
本刊讯 南京市集邮协会、献集邮研究会,《集邮》杂志社,《集邮报》社、《集邮博览》杂志社,《上海集邮》编辑部,《天津集邮》编辑部等七单位主办“我心目中的2005年‘五佳’、‘十优’集邮报刊”评选办法:在下列10种省级集邮报刊内,挑选5种(其中报纸型至少1种,数字下带划线的为报纸型);在下列30种其它集邮报刊内,挑选10种(其中报纸型至少2种,数字下带划线的为报纸型)。  相似文献   

4.
写了一篇文章.真情实感一挥而就,不多不少,正好500字,题目叫《〈集邮博览)情味浓》,于是投桃报李,投给了《集邮博览》杂志。文章虽小,刊出后却横生出两个妙趣:首先它的篇名没有列入目录,但却全文显示在目录页上,可谓“不是目录胜似目录”。我在全国数百家期刊上发表过文章,能享受到这个超级待遇的可谓破天荒第一次。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集邮博览》创刊30年,为自己过生日。杂志应该有所表示,为此。新设一个小栏目“博览30年”。每期发一篇文章。内容大多是读者有感而发,自己并没有打算写文章。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半年就过去了,经不住朋友的劝说只好动笔。  相似文献   

6.
《集邮博览》第二期刊发了汪代保先生“生肖邮票‘接龙’纪念封”的文章,汪先生的纪念封是以干支纪年相接而成。文章引起我的共鸣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徐纲 《集邮博览》2003,(6):11-11
笔者在新加坡工作了6年,工作之余集邮,也喜欢阅读集邮刊物,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国外见到了《集邮博览》,真是他乡遇故知。新加坡是个以华人为主的国家,也是亚洲著名的贸易金融中心。由于多年的英文教育,新加坡人的中文水平并不高,年轻一代的华人阅读中文  相似文献   

8.
《集邮博览》2011,(10):24-24
1982年,《北京集邮》悄然诞生;2012年。《集邮博览》迎来730岁的生日。子日:三十而立。的确,30年的时光,“博览”已由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长大成人,从最早的32页的小册子扩充为现在的96页的全彩刊物,一本杂志30年的变迁,也是一个时代发展的小小缩影。  相似文献   

9.
王辉 《集邮博览》2014,(12):46-47
《集邮博览》曾连续刊登了几篇关于普资加印封片批号的文章,解读得都很透彻,引起了封片研究者的极大兴趣。但是,对于这种批号出现在非邮资封片上,却未见有声,看来这是一个还未引起注意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读《集邮博览》2011年第5期,刊有山东张景用先生的“一枚封见证我的终身大事”一文,文章以优美的笔调。从一枚纪念封开始述说自己婚恋的情感,最后步入婚姻的殿堂,给读者以知识和趣味,可见一枚纪念封的魅力。但读后感到很“别扭”,在集邮知识上存在着一块致命的“硬伤”。愿与作者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11.
补课     
乃君 《集邮博览》2012,(4):61-61
我和《集邮博览》的渊源可追溯至1984年冬季,那时刊名为《北京集邮》,从我们相识到现在,屈指算来已经有28年。那时的我刚刚参加工作,还是单身,每月四十几元的工资要交给父母,所以常常是忍饥挨饿,上下班安步代车来省钱。虽然当时是季刊,但能够偶尔凑足钱买一本,  相似文献   

12.
经纬 《集邮博览》2011,(11):88-89
《集邮博览》2011年第八期刊登了拙文《一张房卡一段记忆》后,笔者深受鼓舞,又兴致勃勃地把自己收集的国内房卡进行了整理。经过这么多年的收集积累,藏品着实不少。每一张房卡,都记录着一段美好的回忆。挑来选去,难以割舍,但由于篇幅有限,只能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房卡与读者朋友共赏。  相似文献   

13.
《集邮博览》2011,(11):61-61
1982年,《北京集邮》悄然诞生;2012年。《集邮博览》迎来730岁的生日。子日:三十而立。的确,30年的时光,“博览”已由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长大成人,从最早的32页的小册子扩充为现在的96页的全彩刊物,一本杂志30年的变迁,也是一个时代发展的小小缩影。  相似文献   

14.
韩满琦 《集邮博览》2013,(10):39-39
《集邮博览》2013年第7期上刊登王良诲先生的文章,询问关于贺卡的编号问题。其实,这个编号应该叫做批号,也就是该邮资封片批准加印的号码,它可以说是加印封片的“身份证”。那么这个批号是怎样编排的呢?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集邮博览》创刊30年,而我与她相识仅仅是第5个年头,真是相见恨晚,似乎还感到一些小小的遗憾。 这几年来,每当投递员给我送来《集邮博览》,我总是迫不及待地一口气读完。这还得从5年前的一件事说起。  相似文献   

16.
时光荏苒,弹指一挥间。自1982年7月《集邮博览》的前身《北京集邮》创刊至今,这本刊物其间虽几经变更,但我始终关注着它。它是我集邮过程中的一位知音,一位良师益友,我从它的一位读者成长为作者,结下了一段难忘的文笔邮情。  相似文献   

17.
交友信息     
《上海集邮》2011,(10):31-31
徐新福317300浙江仙居县炉兴中路32-2号集新中国邮票、集邮文献,征"文革"前《集邮》,及《集邮博览》、《上海集邮》《天津集邮》。刘亦仁430056武汉市沌口泰合花园83栋1门101室集信销票、医学、动物、昆虫专题,换老纪特信箱票。  相似文献   

18.
《集邮博览》2011,(12):42-42
1982年,《北京集邮》悄然诞生;2012年,《集邮博览》迎来730岁的生日。子曰:三十而立。的确,30年的时光,“博览”已由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长大成人,从最早的32页的小册子扩充为现在的96页的全彩刊物,一本杂志30年的变迁,也是一个时代发展的小小缩影。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