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头诗拾趣     
藏头诗是有意在每句诗的开头嵌上一个必要的字,把这几个字连起来可组成一句意思完整明白的短语。孤立地看每句诗,不易发觉,一经点破,恍然大悟,使人感到妙趣横生。民间留传着不少杰作。戏曲《望江亭》里,谭记儿当着白士中吟了一首诗:“愿把春情寄落花,随风冉冉到天涯,君能识破凤兮句,去奴当归卖酒家。”横头四  相似文献   

2.
读了贵刊一九八九年第五期《古代诗词拾趣》一文后,颇受启发,为了使广大读者对我国丰富多彩的诗词形式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特作补辑。一、宝塔诗它从一字句到七字句逐渐排列,除一字句外,其它都各自成对,指物为题,以题为韵,一韵到底。每句或每两句字数依次递增,形如宝塔,故称为“宝塔诗”。关于这种诗体,《沧浪诗话》《全唐诗》等都把它归入诗,近人胡才甫《诗体释例》也把它归入“一字至七字诗”,而清人毛先舒在《填词名解》中却把它归入词,算  相似文献   

3.
张玉明 《教师博览》2023,(17):74-76
<正>上小学一年级的外孙女报了古诗词兴趣班。每天接她放学的路上,她会把课上学到的古诗词背诵给我听。末了,还和我玩飞花令。她说一句“床前明月光”,我接一句“明月松间照”;她说“明月几时有”,我回“月是故乡明”。每句诗词都必须带“月”字,说过的不准重复,直至一方接不上来算输。也可以选其他字来说,比如“风、花、雨、雪、火”等。  相似文献   

4.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背诵指导这首诗字浅意明,是写梅花的诗。先写梅花“凌寒”孤傲的品格,后写其颜色与气味;洁白如“雪”,“暗香浮动。对于这样简洁明了的诗,我们在理解了诗的意思的基础上,就可以以一字带全句的方法背诵,即先记住每句诗开头的一个  相似文献   

5.
藏头诗览胜     
20世纪80年代初,《文学报》发表了一位著名作家这样一首诗:“呼朋引伴踏莎行,唤君同喝满江红。知友何时满庭芳,音信千里雨霖铃。”这首诗赢得了文艺界各方人士的赞同。原来这是一首藏头诗,意思是“呼唤知音”,它道出了文艺界各方人士深埋在心底的呼唤,大快人心。藏头诗是有意在每句诗的开头嵌上一个预先设定的字,把这几个字连起来可联缀成章,表达一个明白的意思。可孤立地看每句诗,不易发现,一经点破,恍然大悟,使人感到妙趣横  相似文献   

6.
一日,乾隆皇帝带臣子到郊外踏青。春光明媚,景色宜人,乾隆不觉兴起,命纪晓岚当场作一首咏春诗,每句至少要嵌上两个春字。纪晓岚略加思索,即脱口而出:春光春风春景和,春人路上唱春歌;春日临窗写春字,春闺女子绣春罗。纪晓岚吟诵“春”字诗  相似文献   

7.
我是小诗人     
2005年9月16日星期五小雨语文课上,穆(mù)老师教我们学习第三课《夜宿山寺》,还让我们当了一回小诗人呢!她让我们把这首诗改一改,改成每句七个字、四个字,或者五个字。同学们听了非常高兴,纷(fēn)纷思考起来。有的同学把第一句改成了“百尺高楼”,有的同学把第二句改成了“星  相似文献   

8.
唐代的科举考试只考一首诗,名日“试帖诗”。写试帖诗有许多清规戒律:每句必须5个字,全诗12句(有时要求16句),还要讲究平仄、对偶、押韵等等。  相似文献   

9.
唐代的科举考试只考一首诗,名日“试帖诗”.写试帖诗有许多清规戒律:每句必须5个字,全诗12句(有时要求16句),还要讲究平仄、对偶、押韵等等.  相似文献   

10.
语文三册21课《梅花》,是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的诗作。全诗四句,每句五字,是首五绝。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是这样的:“在那偏僻窄小的墙角里有着数枝梅花,/独自冒着严寒在含苞怒放。/远远看去仿佛是点点积雪,但我知道那不是积雪,/因为它有阵阵的清香不时地飘溢过来。”根据诗的内容,可分两方面来谈,前两句是写墙梅不畏严寒独自开放;后两句是写梅花纯白如雪,暗香袭人。如果把四句诗所表现的意境联系起来看,诗中的梅花不正是诗人自己的画像么?诗的语言朴实无华,明白如话,含义却又相当含蓄和深刻。诗的首句“墙角数枝梅”,就很令人细究。梅花历来以色秀味香著称,被人们置于庭院楼阁之中,而诗中的梅花  相似文献   

11.
宋代诗人秦观写了一首回环诗,全诗共14个不同的字。读出来有4句,每句7个字。把诗句排列在圆周上(如下图),你能按顺时方向把这首诗读出来吗?试试看。你能读出来吗?@刘艳  相似文献   

12.
奇诗撷趣     
所谓“奇诗”,是指那些在常见的传统诗歌体裁之外的“别出心裁”之作而言。这些诗虽然多为文字游戏.但读来却都妙趣横生。藏头诗。藏头诗的特点是除了诗本身所表达的意思以外,如果把每句诗的头一个字连起来读。又表达了另一种意思。如诗人刘章在著名诗人艾青80岁生日时,写的一首《贺艾青八十大寿》诗:“艾子初萌三月天,青青芳草满人间。诗家自有留春笔,豪气凝成珠玉篇。”此诗表达了对艾青的敬仰和赞颂,若把每句诗的头一个字连起来,则为“艾青诗豪”。  相似文献   

13.
写作掌故     
意尽即止唐代开科取土,选拔人材。考试时考诗不考作文。这种考试规定很严,它要用五言六韵,也就是每句五个字,两句押一韵,一共要写十二句。这种限制把当时的考生束缚得太死,写出的诗大多徒具形式,内容空洞无物。然而也有佼佼者,敢于突破框框。如诗人祖咏在考试中只写了四句就交了卷。这就是有名的《终南望余雪》一诗。诗的四句是:“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这首诗精炼地描绘了雪后远眺终南山的情景,但只有四句。于是试官就问祖咏为什么不写完全诗十二句,祖咏只是淡淡地回答了两个字:“意尽。”(邓耀武)  相似文献   

14.
方渔 《语文知识》2003,(9):12-12
我国古代的诗歌,题材、格式繁多,其中最奇特的当数宝塔诗和枣核诗。宝塔诗是杂言体诗的一种,常以一个字开头,接着每句或每两句增加一两个字,诗的排列格式如同宝塔,故称宝塔诗。通常从一字句递增至七字句,逐句成韵或叠两句为一韵。如令狐楚的宝塔诗《山》:  相似文献   

15.
趣味诗谜     
宋朝有个女诗人叫朱淑真。相传,她曾经创作了一首《断肠诗》,描写了一位纯情少女失恋后的悔恨心情和断绝相思的决心。这首诗的每一句都是字谜的谜面,每句打一个字,谜底恰是"一"到"十"10个汉字。下面把诗的句  相似文献   

16.
细节不细     
一次给二年级的学生教古诗《咏柳》,不经意间发现这样一个细节:有个学生抄写这首诗的第一个字“碧”时,竟然看了三次才抄完。我便静下心来,对全班学生作了一次抄写观察,于是有了如下一个观察结果:一类学生,看一眼抄一句,如抄写“碧玉妆成一树高,”只看了一次,有12人。二类学生,看一眼抄一个词,如“碧玉”“、妆成”“、一树”“、高”共有四个词,抄这一句看了四次,有18人。三类学生,看一眼抄一个字,如抄第一句时,一共看了7次,每看一眼抄一个字,有13人。四类学生,抄一个字要看几次,如抄写“碧”“、妆”“、树”等字,每字要看三次,抄完全句一共看了14次,有9人。一类学生抄完全诗花时2分钟,四类学生抄完全诗花时5—6分钟。用时相差近三倍。再一琢磨,又发现一个新情况:那些抄写速度快的,学习状况大都比较好;而那些抄写速度很慢的,学习状况大都比较差。虽说抄写只是一个细节,可是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质量。细节不细啊!抄写速度为什么影响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质量呢?我想,抄写速度慢,可能产生以下连锁反应:(1)妨碍学习新内容。课堂上抄写速度慢,别的学生已开始学习新内容,他还在忙着抄写,就会跟不上学习进度。(2)妨碍参与其他活动。别人半...  相似文献   

17.
一、茶壶盖上的回文一只茶壶盖上均匀地写有“可以清心也”(见图)五个字,按顺时针方向,你能读出几句话来?二、招牌上的谜语诗从前,有一家店铺开张,招牌上写着:“月挂半边天,嫦娥伴子眠,酉时天下雨,读书不用言。”店铺顾客盈门,生意十分兴隆。原来这是一首谜语诗,每句打一字,连起来读是一句广告词。你能猜出这句广告词吗?三、彭德怀自谦的话彭德怀元帅功勋卓著,人民群众称颂他是“人民的伟大儿子”。彭帅知道后,巧妙地变换词序,使原话变成了一句自谦的话。你知道他是怎么改的吗?四、谁最喜欢“辣”赵、钱、孙三人在一起比吃辣椒。赵说:“我不…  相似文献   

18.
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里“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中的“了”字笔者一直怀疑它是一个多余的字,抑或是一个当属下句的别的什么字。怀疑它是一个多余的字,是从表意的角度说的,“小乔初嫁了”,“了”字完全是一个多余的字,没有它不仅不影响意义的表达,反而更精当。怀疑它是一个当属下句的别的什么字,是从句读即“念奴娇”这个词牌的断句格式的角度说的。因为最常见的“念奴娇”句读格式,后段第二句为四字,第三句为五字,而这首词则刚好相反。如果这个“了”是个多余的字,全词只有九十九字,与“念奴娇”又叫“百字令”的体…  相似文献   

19.
诗词作为交流思想的一种工具,它的语法结构必须基本遵循民族语言的共同规律.但诗词语法又有不同于散文的特点,因为诗词的语言要更加精炼,要受到格律的限制,它不如散文那样自由,许多时候不能不在一般语法规律的制约下,依格律的需要而加以省减、变化.词跟诗,特别是近体诗,格律上有许多共同的特点,语法也大体相同.然而近体诗每句字数固定不变,不是五字句便是七字句.词则由一字句到十一字句均有,一个较复杂的句子还可以超越“格律句”的限制,所以词的语法就总体上说,更接近散文,比近体诗自由一些.但就某一个具体的词调说,由于各句的字数已经固定,仍不能不受拘束.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贾宝玉奉做了皇妃的姐姐贾元春之命,正作《怡红院》一诗,起草内有“绿玉春犹卷”一句,薛宝钗让宝玉把“绿玉”的“玉”字改作“腊”字。宝玉道:“‘绿腊’可有出处?”宝钗见问,悄悄地咂嘴点头笑道:“亏你今夜不过如此,将来金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唐钱珝咏芭蕉诗头一句‘冷烛无烟绿腊干’,你都忘了不成!”薛宝钗把晚唐不很著名的诗人钱珝《未展芭蕉》中的诗句,比做刚入学孩子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