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是教师“教”的例子,也是学生“学”的范本。中小学语文教材编选了古今中外大量优秀作家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在指导写作时,如果能够指导学生回归教材,“借得”文本中一些资源,寻找最佳立意角度,拓展写作思路,仿学优美语句,学生是可以写出有创意有文采的文章来的。  相似文献   

2.
科学写作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升学生的科学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围绕学校开展的STEM教育课程,重新整合素材,完善“STEM+创意写作”的校本教材模块,探索“STEM+创意写作”的特色教学策略。实践证明,在此基础上开展丰富的科学写作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3.
作家的作品被选入教材作为课文,就有了被众多教师和学生阅读的可能。在强调个性化阅读的时代,教师和学生都有权对课文进行多元化的理解。不过,我们是否也可以听听作家的意见,听听他们对自己作品的创作意图、写作背景、写作思路等方面的介绍?我们认为,这对教师的备课,以及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是很有帮助的。因此,我们邀请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的王林博士来主持这个栏目,通过他与文学界特别是儿童文学界的广泛联系,请一些作家走上前台,和老师们“面对面”。老师们通过这个栏目,不但可以加深对课文的了解,还可以借助“作家介绍”,让学生拓展阅读该作家的相关作品。我们希望,这个栏目是教材作者、编者和教者的“合唱”,为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添一种别致的声音。  相似文献   

4.
高中作文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微写作”训练,有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消除作文写作的畏难情绪,提升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本文分别从挖掘教材,训练文本类“微写作”;跨越媒介,训练生活类“微写作”;分解作文,训练备考类“微写作”;定位视角,训练总结类“微写作”等作文训练方法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认真做好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听课的效果,还可以养成自学的习惯。那么,怎样预习课文呢?我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1阅读“提示”,大体了解初中语文教材,每篇课文前边都有“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这些提示或介绍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或点明文章的...  相似文献   

6.
“新形态写作教材”基于网络进行教材改革,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编写理念落到了实处,这是大学写作教材值得称道的一个重大转变。“新形态写作教材”的编写不仅考虑到了学生的专业需求,还考虑到了学生从业后的能力需求,这种真正依托网络资源的立体化教材,必会成为大学写作教材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英语写作训练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用正确、地道、纯正的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写作训练中培养“英语意识”。英汉对比无疑可以从反面加强一个学生的“英语意识”。而英汉对比恰恰是当今写作教材编写中欠缺的一个部分。文章着重论述了基于英汉对比分析基础上的“英语意识培养”在写作教材中的重要性,并且尝试着提出了基于这一指导思想下的英语写作教材编写的提纲。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必须理清两种思路,即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教者的“教学思路”。写作思路是指作者构思行为的轨迹,它以文章结构为外在表现形式;“教学思路”即教师处理教材的思维轨迹,其实质就是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尽可能真切而深刻地领会课文的“写作思路”。两种思路有密切关系,但不可混为一谈。教学参考书分析的往往是作品的写作思路,只能供作“参考”。教师理清文章的“教学思路”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把一篇文章的有关知识生动形象地讲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那必须对教材烂熟于心,对学生心中有数,并且要精心设计出具有语文特色的引人人胜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9.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不懈的追求。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将“阅读”“写作”“活动·探究”三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教材中的经典文本可以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成为其写作资源。立足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巧借文本资源,有效梳理、整合,进而促进读写活动的共融、共生。  相似文献   

10.
文本阅读是学生习作的基础,它不仅仅为学生的习作提供表达形式、写作技巧方面的范例,而且在开阔视野、积累知识、丰富语言、陶冶情操等方面对学生都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所选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美文,甚至有一些经典的范文,无论是人文思想,还是题材选取、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都独具匠心,是学生习作的典范.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寻找阅读向写作有效转化的策略,深入挖掘文本教材的写作特点,建立“读”与“写”之间的有效链接.让学生在文本的阅读中积累、感悟和运用语言,抒发出他们精彩无限的内心世界,动心动情地写出灵性飞扬的作品来.  相似文献   

11.
教材为学生读、写、说等语文学习活动提供了诸多示范和例子。尽管教材所选的文本也有质量高下之别,但从整体而言,都是文质兼美。借助教材,教师可以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应有的语文素养。然而有一点经常为我们所忽视,即教材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引导学生用好这个作文素材宝库,并把教材的内容转化到作文写作中,当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学生作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恼。  相似文献   

12.
“说话·作文”是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小语教材中出现的一种新的作文课型,它肩负着说话训练和作文训练的双重任务。“说”是为了调动学生积累,打开学生思路,丰富写作素材,是为“写”作  相似文献   

13.
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模仿起步,进而提高写作水平。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既是很好的阅读范文.也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活教材,不仅为写作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材料,而且在写作方式、方法和技巧上都给予学生很直接的引导。  相似文献   

14.
徐颍 《天津教育》2023,(10):47-48
<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短评主要是针对作家和作品的评论和分析,可归于议论文教学。文学短评写作贯穿于高中语文学习全过程。在新课标中,“文学阅读与写作”“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等多个任务群都有关于文学短评写作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文学作品的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写作资源、写作知识与写作情境。同时,文学短评写作也能促进深度阅读,读写相互交融,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它紧紧跟随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写作训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以课文为写作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林清 《亚太教育》2019,(8):176-17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由此可见,语文课程应当关注文体形式,并且让学生学以致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语言优美、内容丰富,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良好范例。从某种意义上讲,教材就是学生最好的写作老师,因此,我们应当在文本与习作之间架起桥梁,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我认为对一切来说 ,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它远远超过责任感。由此可见 ,提高写作能力必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因此 ,教师应创造各种机会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一、阅读教学中积累语言 ,培养写作兴趣没有坚硬翅膀的雄鹰是无法在广阔天空翱翔的 ,没有充沛精力的骏马是无法在无垠土地上驰骋的 ,没有丰富语句的学生又怎能在写作天地间徜徉呢 ?可见教师应结合课内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兴趣 ,积累丰富的语言 ,奠定成功写作的基础。课内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 ,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教材上的每一篇课文 ,在布局…  相似文献   

18.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应邀在瑞典学院进行了文学演讲,题为“讲故事的人”。莫言的丰富故事,为他的写作提供了丰沛的养分,成就了他的一篇又一篇厚重的作品。其实,语文老师又何尝不能做一个“讲故事的人”呢?我们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引导学生打开写作思维,进入积极的写作状态,让学生走进生活的宝库搜索写作素材,从而得到写作的启迪,写出“接地气”、“食烟火”的“人间作品”。一次记叙文写作的要求是,写出人物的个性。  相似文献   

19.
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教研组编选的“范文选讲”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对于一个中学学生和具有中学文化程度的知识青年来讲尤其值得阅读。说它是一本好书,主要指的是:它所选入的作品和编者所加的写作特点分析,既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又切合学生的实际应用。过去一段时期,在资产阶级专家厚古薄今的思想指导下,初高中文学教材中编选了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加上不少语文教师不能运用马列主义观点对古典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我们在教学中也有深切的感受.语文教材中不乏《美丽的小兴安岭》这样文质兼美的作品,都是集崇高的思想境界、独特的写作技巧、流畅的语言风格于一体的“大家之作”,教师要善于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让学生的表达能力成于阅读中,实践于习作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