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通过塑造姚木兰这一艺术形象,展现了作者内心中理想女性的化身,那就是既有容颜之美,智慧之美,还有包容豁达,贤德温良之美,可谓儒道并存、中西融合的新女性.  相似文献   

2.
1939年秋季林语堂完成了第一部英文长篇小说《京华烟云》,并在美国出版,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曾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作品,在出版后的十年间,仅在美国便销售二十五万部.也许因为《京华烟云》是林语堂旅居美国用英语写成,并在美国出版的缘故,这部五十年来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的作品.国内的读者却十分陌生.《京华烟云》是一部由三篇小说联成的长篇小说,其中“有佳话,有哲学,有历史演义.有风俗变迁,有深谈,有闲话,加入剧中人物之喜怒哀乐,包括过渡时代的中国,成为现代的中国的一本伟大小说.,林语堂自己说他写这本书的动机是:“即系纪念前线兵士.此书系以大战收场,暴露日人残行贩毒走私和奸淫杀戮,小说人人之深,较论文远甚.”此书动笔于法国,定稿于美国.1940年,第一个中译本在上海出版.这部洋洋七十余万言的巨著是一部富有民族意识、伸张正义的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作品.全书分为《道家的女儿》、《庭院的悲剧》、《秋之歌》三部.故事情节以居于北京城中三大家族的兴衰史和三代人的悲欢离合为线索,反映了从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的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作品中有名有姓的人物达九十多个:高层的有清朝皇室的太后皇帝、民国政府的总统总理、北洋军阀的狗肉将军、北京文化界的名流,中层的  相似文献   

3.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先生于1938年旅 居法国时创作的英文版小说。邀请郁达夫翻 译此书,他仅翻译了部分即遇害。今畅销全国 的《京华烟云》为张振玉所翻译,另有郁飞翻 译的《瞬息京华》和林语堂之女推荐译本……  相似文献   

4.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英文长篇小说处女作、成名作,然而历来对其褒贬不一。本文认为它是一部描写日常生活的家族小说或者说文化小说。家族的意象化强调、近情的日常态度描写和习俗的反复插叙等特点体现出作家本人对以家族精神为本性的中国文化的理解与想象,小说因而具有文化人类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京华烟云》是旅居巴黎的林语堂先生用英文写就的长篇小说,该书不仅是部描写几个大家庭在时代大变迁下动荡命运的历史性作品,而且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说也是一部风俗小说。作者在该书中向西方介绍了中国的许多文化特色,诸如婚丧礼宴、冲喜守寡、中医中药、赋诗作对、求道成仙之类的中华民俗文化。(林东宣1998:26)另外,该书也体现了深厚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7.
林语堂以其中西双重文化身份为底子,采取对比叙事方法,创作了现代中国文学名著《京华烟云》。他深刻关注中西文化碰撞下的中国社会,深刻展现了1930年代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独特社会风貌,呈现了过渡时期新旧人物思想性格形态和部分人物的勇敢反叛精神。该作不仅向人们介绍了西方文化的先进,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林语堂始终立足于近现代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度影响的角度,在战争砥砺人性的视域下,冷静地思考在中西交融、战火蔓延背景下人们的日常心性,传达自己对国家、民族和时代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张方 《学语文》2012,(1):49-50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借鉴《红楼梦》的艺术方式写成的一部反映中国现代社会的小说.它的成功奠定了林语堂作为小说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这部小说塑造的一系列形象鲜明的人物以及传达出的庄周哲学思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小说以人物的悲欢离合为经。以时代变迁为纬,详述了北平姚、曾、牛三大家庭从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从侧面反映出现代中国的社会历史。其中穿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青年“左倾”,二战爆发等历史事件,或褒或贬地描写了新派革新人物和民国特色人物。可以说是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全景描写。总体而言小说在以下三个方面有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京华烟云》是我国著名作家林语堂的经典之作,作品真实形象的反映了民国时期中国民众的生活和思想状态。林语堂出生在基督教家庭,又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其创作的这部文学作品包含了浓郁的宗教文化元素,笔者试就《京华烟云》对林语堂的宗教思想加以浅析。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70年代初,当新中国加入联合国的消息传到台湾时,一位躺在病榻上的年逾古稀的老人潸然泪下,他感慨道:“世界在变,我们要设法适应。”这位热情向往海峡两岸统一  相似文献   

11.
《京华烟云》译著主要误译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语堂的长篇小说Momentin Peking有多个中文译本,其中最普及的当属台湾张振玉翻译的《京华烟云》。总体上来说,《京华烟云》是一个很好的译本,受到专家、学者、读者的追捧。但是通过对比阅读《京华烟云》原著及张振玉版译作,发现在张译本中存在不少误译。本文从粗心大意的误译,用词不准确,理解错误等方面来分析这些误译,并试着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2.
章惠 《考试周刊》2010,(2):33-34
《京华烟云》真实、深刻地展示了中国社会变更、交替时期一群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塑造了以曼娘、木兰为代表的或传统或中西统一的美好儿媳.以及有悖于道德规范的儿媳素云,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丑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璐 《新读写》2010,(4):10-10
《京华烟云》显然是本翻开便合不上的书,至少我就是一口气读完了这本厚厚的书。林语堂的女儿评《京华烟云》:“其中有佳话,有哲学,有历史演义,有风俗变迁,有深谈,有闲话,加入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于是,整本书显得流畅并极具感染力,将我拉入小说所描写的那个特定的年代。  相似文献   

14.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坛上,林语堂堪称是有影响力的人物。他在不少文学作品中发表了他对婚姻的看法。从《京华烟云》中,我们可以充分认识林语堂的婚姻观。本文主要从爱情与婚姻的矛盾、影响林语堂婚姻观的思想来源以及如何处理婚姻危机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5.
《京华烟云》受庄子影响很深,提倡了道家精神。书中主人公姚木兰,既是道家之女,又是儒家之媳,更兼具现代精神。在她的身上,融合了多种文化的优点及人文思考,即颜容之美、学识之美、脱俗之美、传统之美和现代之美,对这一形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京华烟云》中有数段林语堂对不同婚姻的描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他个人对婚姻的观点。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京华烟云》中关于婚姻的描述,结合前人对林语堂的研究,总结出林语堂的婚姻观,即,林语堂认为,婚姻不是以善变的爱情为基础,也不需要婚姻双方的门当户对;男女互敬互爱、和谐共处所造成的幸福,才是婚姻之道;受男权思想的影响,林语堂眼中的理想婚姻仍然属于男性的理想婚姻。  相似文献   

17.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先生的代表作,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书中牛素云的形象进行解读,展现林语堂先生在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下,成功地塑造出一个新女性的成长过程,即从一开始束缚在封建父权牢笼,到后来不断与命运抗争,最后实现自我重建,成为新女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互文性在翻译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译者张振玉在翻译《京华烟云》时充分理解了其英文原作中的互文现象并把他们还原为中文,分为原作中的中国习语的还原和文学引语主要是《庄子》引语的还原,此外,译者还创造性地运用中文中的结构性互文性对译文做了处理,包括中国传统小说体例的运用和汉语四字结构的使用,使中文译文更符合中国读者的习惯和心理,增加其在中国读者中的接受度.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以英文写作为主的双语作家,林语堂以精纯娴熟的英语向西方阐述着中国和中国人,架起了沟通中西方文化的桥梁。本文从语言文化、物质文化、宗教文化和社会文化四个方面分析《京华烟云》以异化为主的文化传输策略。此举既弘扬了中华文化,又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20.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三部曲之一,不仅反映了儒道两家思想,同时也反映了释家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可以从林语堂对中国三大哲学思想的理锯、释家思想在《京华烟云》中人物安身上的体现两个方面来印证这一观点,也借此消除认为《京华烟云》仅反映儒道思想的误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