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社会学的视野里,大学生集体行为是一种缺乏规范的突破现有体制的群体聚合行为.大学生集体行为的发生直接影响到校园的管理秩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文章分析了大学生集体行为的特点和表现,并提出构建大学生集体行为的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大学生集体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20世纪90年代后发生的大学生集体行为为考察对象,分析了大学生集体行为的发生原因,指出了大学生集体行为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应对大学生集体行为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集体行为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集体行为在大学生的社会行为中是一种特殊行为 ,由于缺乏科学的研究 ,一直被视为越轨行为 ,为了使人们对它有一个全面客观的正确认识。本文拟对大学生集体行为的涵义、特征、机制和控制等问题进行探讨 ,以期引起高校管理者的关注 ,并有助于大学生自觉协调自己的行为 ,共同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4.
王成 《教师》2011,(20):117-118
本文从实际调研出发,分析了郑州几所高校里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使用网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探讨了深刻影响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网络环境下的集体意识培养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对策,以促进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集体意识培养,形成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5.
在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重视并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是非常必要且紧迫的。"和谐"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在分析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基本诉求的基础上,探讨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路径,注重大学生的生命和谐发展,完善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的生命责任意识,使生命教育理念得以切实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生命质量研究受限于无专用量表,指标体系的选择缺乏针对性.以和谐观切入探讨大学生生命质量的评价指标.为大学生生命质量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大学生生命质量研究选取指标时应遵循"和谐"的原则,即大学生生命质量应与个人全面发展和谐、与社会发展和谐.大学生生命质量与个人全面发展的和谐可以分成"自我和谐"、多元智能的开发和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三个层次;大学生生命质量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可以分成融入社会的发展和追求社会价值的共鸣两个层次.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现实需求。从组织运行的角度分析集体意识对构建和谐校园的功能,旨在强化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8.
厘清大学生群体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驱动机理能够为信息时代大学生行为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文章基于扩展的技术接受模型,以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利用问卷调查与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当代大学生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道德义务、身份认同、集体情绪、信息感知均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大学生网络集体行为意向,其中道德义务可以通过身份认同、集体情绪两条途径,影响大学生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研究结果进一步探索了网络集体行为演变机制,能够为政府、高等学校合理预判舆情、应对大学生网络治理风险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学生个体自尊、集体自尊与行为抑制的关系。方法:采用个体自尊量表、集体自尊量表、行为抑制量表对271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个体自尊与行为抑制及其三个维度:求助、支配、自信心呈显著负相关。②集体自尊与求助抑制、自信心抑制、亲密关系抑制存在显著负相关;与拒绝抑制、疏远抑制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个体自尊与集体自尊表现出不同维度的行为抑制。  相似文献   

10.
网络异化与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和谐教育及和谐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虎  涂进万 《高教研究》2007,23(3):36-39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当代大学生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人类创造了网络,网络可能因异化而成为奴役、支配人类的一种手段。网络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网络异化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当前,推进和谐教育和管理网络,防止网络异化,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1.
微文化语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文化具有去中心化和圈群化、民主化和平民化、个性化和碎片化特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内容、载体和管理等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微文化语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利用新媒体搭建教育平台,促进教育模式转向,借鉴微文化传播模式创新教育形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者"意见领袖"的影响力等途径,积极占领微文化思想阵地。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背景下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预防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非正常死亡是高校无法回避的事实。随着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现象也逐步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高校在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需要对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类型、原因以及预防和处理的措施有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GRI是一种能处理数值型数据的关联算法。本文运用GRI关联规则算法,分析影响广州市大学城的大学生集体旅游的一些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之间的关联性,挖掘隐含其中的关联规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大学生集体旅游的最佳路线组合:2~3天+市外+100~300元+休闲度假型。  相似文献   

14.
从语言使用的交互性来看,听力测试分为非互动型测试和互动型测试,这两种类型都存在于真实的语言交际活动中。实际上,现有的听力测试都是非互动型的;互动型听力测试被认为是口语测试的一部分。针对目前大型考试和高校对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测试都采用非互动型测试这一现状,提出在课堂环境下构建大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动态评估体系。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组织他们分别参加传统的非交互型测试和交互型测试,然后通过Rasch软件对成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听力理解能力、评分者行为和听力测试题目难度的估计与考试类型有关。本研究只是一项尝试性研究,旨在为今后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培养符合国际标准的人才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战略研究价值。近年来核心能力的理念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关注,并成为教育研究、教育实践和教育政策领域的重要课题。从教育发展来看,我国的高等教育也正在从素质教育向核心能力教育过渡。本文从大学生核心能力的内涵的内涵入手,分析国际化背景下的十项核心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核心能力培养及核查机制的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6.
回归集体——浅论培养大学生集体归属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大学生集体归属感有利于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这也是高校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沿着大学新生入学到毕业生就业整个进程,深入探讨培养集体归属感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并从教育,感化,实践三方面提出建立大学生集体归属感的意见,以求解决大学生缺失归属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学生道德人格出现了价值观迷茫、道德情感冷漠以及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脱节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高职院校提出新的道德人格教育对策.一方面,从文化维度入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挖掘和发扬优秀的道德传统,并加强多元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从环境建设入手,塑造良好的社会、家庭和校园文化环境,为高职学生道德人格教育提供外在动力.  相似文献   

18.
虽然高校学生借助于智能手机联网开拓了他们的学习视域,便利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但是,他们过于依赖手机,长时间的智能手机上网消耗了高校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精神,使得他们精神涣散、无心向学、性格孤僻和情绪暴躁等。更为严重的是,高校学生课堂手机上网成风乃至常态化,正在破坏着我们正常的高等教育教学秩序,正在毁坏我们的高等教育事业。因此,需要高校深化研究学生课堂手机上网行为的原因并采取对策给予矫正。  相似文献   

19.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中心工作,是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肩负的光荣使命。新媒体的发展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拓展了教育阵地、丰富了教育资源、创新了教育形式、增强了师生互动。同时新媒体也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加剧了复杂性、削弱了主导性、消解了认同感、影响了实效性。要通过思政课程来增强理论认知、校园文化来营造情感认同、课外实践来增进践行体验、新媒体素养来引导价值选择等途径,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认知—认同—践行"水平。  相似文献   

20.
学生进入到大学以后,其中重要的社会体验便是宿舍生活,也可以认为宿舍生活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教育与情绪管理的主阵地。换言之,大学生个体在宿舍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同学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否处理得当,会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基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宿舍关系可能给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积极影响,指出当代大学生的宿舍关系问题,并论述和谐宿舍关系的构建方式,以期能为职能管理部门对大学生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